田野考古新标配,终结考古人的“民工”时代!

远看像逃难的,

近看像挖碳的,

仔细看像捡破烂的,

回去一打听,

原来是考古工作站的。

这句顺口溜是前辈考古人对考古现场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以及后勤补给等方面真实状态的自我调侃,风趣幽默却又暗含辛酸!

不过,“野外智能考古工作集成平台”的诞生使这样的场景成为历史

郑州文物考古研究院东赵遗址野外智能考古工作集成平台实景图

近日,笔者有幸到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东赵遗址参观学习,与洛阳凯迈防护公司提供的“野外智能考古工作集成平台”亲密接触,并感受了它先进的现代设计理念,高科技的低氧实验舱。

快捷有效的系列化文保装备,数字化文物存储管理系统,信息化办公设施、配套齐全舒适的生活条件、古朴典雅的仿古四合院、按需配置且各模块又自成体系、可移动可重复多次搬迁使用,周边绿草如茵,石板小路错落有致,漫步其间顿感心旷神怡、耳目一新、赞叹不已!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东赵遗址野外智能考古工作集成平台外观实景图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顾万发院长给专家介绍赵遗址野外智能考古工作集成平台

野外智能考古工作集成平台以单元模块化设计,按需配置且各模块又自成体系,可分为:生活保障模块、文物研究低氧实验舱模块、工作信息数据模块、标本存放模块、全面安防模块、供电保障模块、采暖模块等七大模块。

考古平台还搭载了文物研究低氧实验舱、文物智能储存柜、充氮保护文物箱、充氮保护文物套盒、氮气调湿机等高科技专利产品,为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提供了现代化装备保障,是科技考古综合实力的展现。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标配的高科技的产品吧。

一、生活保障模块

生活保障模块主体为快装组合活动房,是整个集成平台的基础。该平台制造商凯迈防护吸收了军用野战方舱的理念,专为满足野外考古发掘、实验研究、多次迁移之用。是一种以轻钢为骨架,以夹芯板为围护材料,构件采用螺栓连接,全新概念的环保经济型活动房屋。

全部组件均为模块化设计、工厂预制、现场组装的方式,现场装拆快捷,可移动可重复多次搬迁使用。移动集成房的底框、顶框、吊顶、围护、内外装修及电线、网线、开关、插座等部件全部在生产过程中一次集成,现场不需要二次装修和布线。极大地缩短了工期并提高了使用价值和社会综合效益,代表了当前国内野外考古的发展方向。

该模块配备整体厨房、整体淋浴房、独立式冲水卫生间、冷暖空调、可移动式碳纤维地暖、钢制高低床、简易衣柜等设施

▲整体厨房 | 整体淋浴房| 卫生间

二、文物研究低氧实验舱模块

文物研究低氧实验舱为一舱两室两门圆形结构。主要用于考古现场和文物保护单位实现在低氧环境下开展文物科学研究和储存保护。舱内的温度、湿度、压力、含氧量等环境指标可调可控,能模拟文物出土前的环境状态,实现了考古研究实验室前移现场的目标。

▲文物研究低氧实验舱外观效果图

文物低氧实验舱操作控制系统采用触摸屏全自动控制方式,根据功能分为舱体结构系统、真空管路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电气监控系统等四大部分。产品设计确保设备安全、性能可靠、美观实用,技术领先。

▲低氧实验舱内舱实景图(左、中图)|管路设备实拍图

▲低氧实验舱舱外控制屏、舱内监控屏

三、工作信息数据模块

野外智能考古集成平台在办公区覆盖了通过卫星宽带接入的无线网络,确保偏远地域网络畅通。办公区的装修风格以简约实用为主,装修材料均为防火防潮的环保材料。

▲卫星接收转换设备

会议室覆盖卫星宽带无线网络,并配备投影设备,可组织大型会议,也可利用无线网络和投影仪进行远程、多人同平台互动网络会议。

▲野外智能考古工作集成平台多功能室

网络会议实现了异地同步,无论参会者身在何处,无论身边有电脑还是手机,只要能够上网登录即时通讯软件(如QQ、微信),便可通过语音或视频的方式组织会议。

▲远程网络会议场景

四、标本存放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对考古现场出土的文物进行快速保护和存储,配备文物智能存储柜、充氮保护文物箱、充氮保护文物套盒、文物氮气调湿机等文保专利产品。

充氮保护文物箱、充氮文物套盒可通过氮气调湿机自设参数指标,充入洁净、湿润的氮气,及时为文物提供最佳的低氧保存环境,最大限度的保持文物的出土状态。

智能储存柜先进的智能触摸屏和操作系统,具有人性化的人机交互界面。整个系统易于操作、维护、升级,可实现自动检索、电子盘库、智能出入库管理、自动开关柜体、文物存放位置提示等功能。

▲文物智能储存柜

▲充氮保护文物套盒|文物保护氮气调湿机|充氮保护文物箱

五、全面安防模块

野外智能考古工作集成平台安防系统采用网络高清摄像头和红外光墙配合布防。

红外光墙是集成平台的第一道“屏障”,每当有警情发生时,报警主机会自动联动声光报警器和监控系统,给值班人员发出报警信息,提醒值班人员前去处理。

集成平台内外的视频图像传输通过视频监控网络进行连接,整个集成平台的视频图像实时传输到监控中心,通过对图像的浏览、记录等方式,使各授权的用户或控制中心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监控区域的动态,有效提高集成平台安防管理水平。安防系统还可升级与总部管理机构联网,适时了解考古现场情况。

▲安防系统布控图

六、供电保障模块

野外智能考古工作集成平台主供电为电网供电,同时配备静音型进口柴油发电机作为集成平台的备用电源。

正常情况下,柴油发电机组始终处于准备起动状态,当市电断供后在15秒钟内具备带100% 负荷的能力。

机组与电力系统间有防止并列运行的联锁装置,机组无故障运行时间间隔不少于1000小时。

▲备用柴油发电机组和备用水箱

七、采暖模块

考古现场一般不具备市政供暖的条件,野外智能考古工作集成平台配备高科技的碳纤维电热地暖。

采暖系统由绝热层、反射层、碳纤维电热丝、温控器等构成。它是以电为能源,实现低功率、大面积、低温辐射供热的高新技术节能采暖产品,经济适用。

▲碳纤维丝|碳纤维发热丝

碳纤维地暖系统工作原理是热元件在电引发激励条件下做高速布朗运动,电子间的撞击和摩擦产生热量,发热过程无声、无光。发热体工作温度40℃-60℃,均匀加热整个地面,通过地面(24℃-28℃)作为散热面,将热量以辐射方式向地面以上传递,达到取暖的目的,舒适、安全、健康、环保。

系统单室可控、恒温可调,每一个房间或回路设置一个温控器独立进行控制,通过温控器设定需要的温度,使其保持在设定的温度下进行恒温供暖。同时也可通过网络或远程控制系统实现采暖智能化。

据了解,野外智能考古工作集成平台是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凯迈(洛阳)航空防护装备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专利产品。是军工企业与专业考古研究单位践行军民融合的产物,产品一经问世便受到考古界的高度关注和好评。

2017年8月,荣获第三届全国十佳文博技术产品及服务奖。

▲荣获第三届全国十佳文博技术产品及服务奖

在2016年度(武汉)全国考古工作会议上,工作报告中写到:

郑州东赵遗址和神木石峁遗址配备了这种先进的“野外智能考古工作集成平台”,是对科技考古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深入实践和探索。

据悉,郑州考古院在东赵遗址尝试野外考古集成平台后效果很好,2017年4月又订购了3套“野外智能考古工作集成平台”,用于巩义槐树遗址、郑州园博园苑陵故城遗址以及荥阳点军台遗址考古现场。

这些遗址考古现场均把“野外智能考古工作集成平台”作为新标配,将大大提升其科技考古工作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

相信随着科技考古的践行和纵深,“野外智能考古工作集成平台”将成为田野考古的“新标配”,田野考古工作者的科研和生活条件必定会越来越先进、越来越规范、越来越美好。

-END-

Hash:d1e4e5192509417d1d62bd01046f785c60e3a676

声明:此文由 文博圈___new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