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司道口传奇

夏邑县王集乡司道口村,历史悠久,传说神奇。八卦迷魂阵,让你身陷村中分不清南北西东;“井上桥,桥上庙,庙上庙,两柏担三孔,玉石栏杆金小虫”“祖神庙”的胜景如今何去何从?

本期《乡村记忆》将为您揭秘司道口之谜。

但凡地名中有 “道口”字样的,它肯定和水,码头有关,总让人莫名地产生一种向往,司道口村正是如此。这个位于夏邑县王集乡,有着6000多人口的村子,历史悠久,明代的时候就已经是豫东重镇、水旱码头。司道口村流传有很多美丽的传说,今天我们【乡村记忆】的党员志愿者们就走进了这个始终被传说和故事萦绕着的古老村庄。

司道口隶属夏邑县王集乡,位于县城北20华里处。这个古老的村落历经数载风雨洗礼,在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仅地名就变化了四次。早在唐朝末年,就有人在此从事农业生产,当时名曰“谨栗镇”。

(村民指认的原“谨里镇”运粮道码头旧址)

明朝末年,黄河有一大河岔,经过“谨里镇”流向东南,这里便成了码头,是皖北、豫东一带一个重要物资集散地。五门六路,有东门,西门,南门,东北门西北门,唯独没有北门。沿河两岸楼房林立,镇内有井82口,庙院72座,商船来往频繁,外商纷纷至此兴业。有山西商人在此暴富,为报恩泽,于东北门建一祖神庙(也称玄帝庙),每年自三月三日(上巳节 祀玄帝)起,一连十天庙会,烧香求神者络绎不绝。

(在古河道岔口处遗存下来的乌龟石像,头已不知去向)

吾友“东方一红”提供:这个石龟。看中间的凹槽,应该是赑屃(bìxì),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龙之九子之一,形似龟,好负重。看着你们这个物件,应该是驮载石碑的赑屃。

(庙宇内的乌龟石像,头部已损坏)

祖神庙建筑高达数米,站于庙台东望,保安山(音译,即今永城芒砀山)清晰可见。庙堂横竖九间,中间室内供奉着祖神爷。后有一胡同,内设一口深井,井上架桥,桥上有庙,庙上建小庙,桥两侧栽有两株柏树,像从两端将桥担起,桥上设有玉石栏杆,栏杆之上雕有玉小虫,于是就有了“井上桥,桥上庙,庙上庙,两柏担三孔,玉石栏杆金小虫。”之说。如今,原有庙宇已不复存在,九十年代建设的村室也已破损不堪,偶有几块残砖烂瓦,仿佛在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祖神爷庙原址)

(古庙宇遗留下的破损石牌)

(仍有村民在供奉着祖师爷

(遗存下来的柜子)

清初,受太平天国起义之影响,司道口人杨松、杨卫亦揭竿而起,于祖神爷庙聚众兴兵,以讨伐官吏,统治当局派兵镇压,迫使庙会迁址于县城北门里祖神庙,会期仍为十天。

咸丰年间,司道口祖神爷再次起会,成为县城祖神庙之继续,正会改为三月十三日,会期四天,香火极盛。山西巨商建会于此。市街五门六路,颇为壮观,被命名为“司马口”,有歌谣传:“司马口,赛金窝,东门紧靠运粮河。”

(上图为村民家门口堆放的原庙宇中的石柱

到了清朝中期,河道淤塞,水路不通,商船绝迹,商业慢慢萧条。但市镇房舍保存完好,村北建有“娄川医院”一座,救死扶伤,远近闻名。人们根据这一变化,便将“司马口”改为“娄川镇”。若干年之后,外地商人陆续疏散,市容相比当年也大为逊色,司氏在人口上逐渐占了优势,便将“娄川镇”改称“司道口”,至今,每逢春节,集上还有人张贴“司马口中老门弟,娄川镇上旧人家”的春联,以示怀古之意。

(司道村十字街处遗留下来的“楼川风光” 村民王稳当旧宅)

文化大革命时期,祖神庙遭受了灭顶之灾,被扒的伤痕累累,面目全非。这里早已消逝了往昔的繁华,找寻不到曾经的一丁点痕迹,原址被村民建了房子,至今未曾恢复,实为一大憾事。只有那飘动的树叶似乎还在诉说着曾经的峥嵘。

(原“娄川医院”遗址)

沿着村中小路继续行走,志愿者们突然迷失了方向,两侧的堂屋朝向各不相同,令人辨别不清南北西东,迷惑不解。相传,是诸葛亮布下的八卦迷魂阵,又传是穆桂英在此摆下的天门阵,因没及时撤阵,以致出现‘十人到此九人迷’之怪现象。细细查访,村居建房以罗盘定向,每家方向都不尽相同,或曰地劲,又曰地邪。细细观察,此处居民都依路势或地势而建,传统的堂屋朝南方向的不确定性,成为了来者迷失方向,不辨西东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至今也无人能道出个子丑寅卯来。

(原司道口支书王明言之妻向笔者讲述“司马口”的传说)

走出“迷魂阵”,心情便豁然开朗。虽然村内的房屋都已经翻修另建,但我们还是隐约感受到这里随处可见的沧桑古朴,每家房前屋后一块不经意的石头可能都会是一段故事,有意无意间闪现着历史的沧桑,给经历了繁华演变的司道口村,在不经意中点缀出几分神秘色彩……

(运粮河道遗址)

岁月在看似漫不经心中流走着,司道口,这个村庄也在默默无闻中继续着它的历史。风过痕在,物可以老去,文化可能淡然。但,历史永恒长存。无论未来的岁月峥嵘与否,今天的司道口,依然静谧祥和,继续着它的步履……

(鸣谢:感谢司道口管区党员志愿者的一路陪伴,感谢县广播电视台贾庆波兄弟提供的素材,感谢司北村支书杨金福、原司中村支书司俊剑提供的资料,感谢原司道口支书王明言夫妇的精彩讲述。由于本人能力和水平有限,部分史料已无从考证,内容多为当地村民广泛流传至今的传说,部分摘录于《夏邑县志》。在此一并致谢,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Hash:936bbd338b5f8ba2c1cfb8e9e4fb29d26da60783

声明:此文由 王集乡人民政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