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路天台┃《夜登桐柏上清阁》 宋•林表民

雨过中宵夜满空,一山松竹韵溪风。

披衣独上上清阁,身在半天云气中。

释义

桐柏:即桐柏宫,在天台县桐柏山上,九峰环抱,碧溪前流,是中国道教南宗祖庭。道书载王子晋修道于桐柏山,控鹤吹笙而升天。赤乌二年,葛玄即此炼丹,吴主孙权为建法轮院,是为桐柏宫前身。

现在我们所指的桐柏,指的就是桐柏宫周围一带的范围。

而关于桐柏的来历,古书中这么说:“桐柏山高万八千丈,围旋八百里,其山八重,四面如一,中有洞天,号金庭宫,即中右弼王子晋之斗处也,是之谓不死之福乡,养真之灵境,故玄观有物,强名桐柏。”

中宵:中夜、半夜。

《晋书•祖逖传》:“逖、琨并有英气,每语世事,或中宵起坐。”

东晋•陶渊明《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

晋•陆机《赠尚书郎顾彦先》:“迅雷中宵激,惊电光夜舒。”

唐•陆贽《贞元九年大赦制》:“中宵屡兴,终食累叹。”

清•龚自珍《忏心》:“经济文章磨白昼,幽光狂慧复中宵。”

陈毅《满江红•游广东旋到海南岛度假》:“应中宵起舞到鸡鸣,练腰脚。”

松竹:松与竹,亦借喻节操高尚坚贞的贤士。

东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赫赫三雄,并回干轴。竞收杞梓,争采松竹。”

云气:云雾、雾气。

《管子•水地》:“龙生于水……欲尚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泉。”

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虎啸而谷风冽,龙兴而致云气。”

宋•陈与义《出山道中》:“雨歇澹春晓,云气山腰流。”

林表民(生卒年代不详)

字逢吉,号玉溪、师子,宋代诗人。

东鲁(今山东省泛称)人,寓居临海

其父林师蒇好古博雅,储书甚富。

承家学,长与陈耆卿、吴子良游。与耆卿同修《赤城志》,又独修《续志》三卷。

辑有《赤城集》二十八卷、《玉溪吟稿》。

桐柏宫

桐柏宫原名桐柏观、桐柏崇道观,位于琼台向东南行2公里的桐柏山上,背倚方瀛山,面临金庭湖,九峰环抱,碧溪萦流,是中国道教南宗祖庭。

道书称桐柏宫为“金庭洞天”,属七十二福地之一。

三国吴赤乌元年(238),高道葛玄来此炼丹,建法轮院。

唐景云二年(711年),睿宗下诏在法轮院墟址上建立桐柏观,拥有一堂(黄云)、二台(凤轸、从妙)、三坛(元晨、朝真、朝斗及炼形室、龙章阁)严禁填充内四十里不得樵猎,五里不许迁葬。

元和年间(806-820年),冯惟良又建降真堂、白云亭、悠闲亭、上清室。太和、咸通年间,徐灵府、叶藏岳先后重修,元稹、刘处静作记。

五代后梁开平间(907-910年),桐柏观升为宫。

祥符元年(1008年),改名桐柏崇道观。

桐柏宫在唐宋两代的鼎盛时期,楼台争耸的宫观有三十六处,有千僧万道的规模。仅桐柏道观一个宫就“接客可容千众”,不但有接待一般香客的馆舍和相适应的厨廪、道寮、粉磨坊,甚至还有可接高官甚至皇帝的元命殿。整个宫观,穹楼杰阁之雄丽,云窗雾阁之高下,皆隐约于乔林翠霭之中,崇饰像丽无以加矣。壮丽无比。

唐玄宗曾亲笔题额《桐柏道藏》更明言“天台也,桐柏也”,桐柏成了天台仙山的别名。

摄影:鲁飞舟、杨芳、庞民、陈嗣勇 等

诗路天台┃《寒岩寺》 元末明初·张昱

诗路天台┃《题国清寺三隐》 元末明初·张昱

诗路天台┃《明岩寺》 元末明初·张昱

诗路天台┃《游天台山回,别省院诸公》 元末明初·张昱 诗路天台┃《题桐柏宫》 元末明初·张昱

诗路天台┃《台山篇》 南朝(梁)• 李巨仁

诗路天台┃《天台纪游 六首 华顶归云》 清 • 魏源

诗路天台┃《幽溪雪瀑》 明 • 释传灯

诗路天台┃《寒岩寺》 元末明初·张昱

诗路天台┃《题国清寺三隐》 元末明初·张昱

诗路天台┃《明岩寺》 元末明初·张昱

诗路天台┃《游天台山回,别省院诸公》 元末明初·张昱 诗路天台┃《题桐柏宫》 元末明初·张昱

诗路天台┃《台山篇》 南朝(梁)• 李巨仁

诗路天台┃《天台纪游 六首 华顶归云》 清 • 魏源

诗路天台┃《幽溪雪瀑》 明 • 释传灯

Hash:6a74fe5b5b819dc8a7a03d36868e0432d61f8417

声明:此文由 墨香茶谣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