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温县出土文物,承载着古人令人叹服的智慧!

温县出土文物众多,有春秋盟书、汉代烘范窑、新旧石器、夏代陶器、商周青铜器、秦汉陶器、唐代三彩、宋代戏剧雕砖、宋代墓壁画等,它们都是中华文明的文化瑰宝,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仰韶文化遗址

温县仰韶文化遗址共有6处,分别是西梁所、东口、段村、蔡庄、西韩村、北平皋村北等遗址。这些村北靠清风岭,面向湨水、济水、湖泽,面积在8000-75000平方米,文化层在1.2-2.5米,出土有陶片、陶环、渔网坠、虹、钵、盂、石斧、石铲、石锤、陶器、骨器、蚌器、猪骨、鹿角、蛤蚌化石等。

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石铲

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石铲

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石铲、石凿、石斧

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刀、石廉、石锛

二里头文化遗址

北平皋三号遗址,座落在村中略偏东南处,1982年北京大学历史考古队在此发掘出土有砂罐、鬲、陶豆、蛋瓮等物。2002年南水北调工程从此穿越,又发掘出土数百件实物,有商、周、春秋、汉代文物,被称为“地下历史博物馆”。据考,商代帝王祖乙迁都于邢即此。

北平皋三号遗址出土的陶罐、圆底罐

北平皋三号遗址出土的陶鬲

商周青铜鼎

温县出土的商周青铜器有:铜盉、铜鼎、铜豆、酒具、食具、兵器等。小南张村出土的23件酒具、食具、兵器,为商代时期文物,文饰精美,上有文字,在欧美18个国家展览受到惊赞,今藏北京历史博物馆;还有商代的卜骨,为占卜遗物。铜盉、铜鼎、铜豆为西周时期文物,其中的青铜盉为酒器,上有盖,盖有纽,牛头饰把,颈饕餮纹,上饰变形饕餮纹,下有直立四足,盖内有文字。夏庄群众见过出土的(1米左右)大型青铜鼎。

温县小南张村出土的青铜器

西周“作父丁宝尊彝”铜盉

秦汉陶器

陶楼

温县出土的秦汉代陶器有陶瓶、陶罐、陶盆、陶楼、陶瓮、陶灶、陶洗、陶猪圈、武士俑等。陶瓶底部刻隶字“张耳”的,为秦代制品;陶灶是陪葬器,有灶门、炉膛、烟囱等,上有四锅两瓶,刻工精美,质地厚重;陶楼也是陪葬品,上下两层,顶有房脊,底有栅栏,造型古朴庄重,为汉代制品。

陶井

陶灶

陶作坊

陶瓮

陶猪圈

东汉烘范窑陶范

1975年在温县西招贤村西偏北的台地处,发掘清理出一座基本完整的窑址和五百多套陶范,为汉代烘焙陶范的专用窑,是铸造车马金具陶范用同类型的若干块迭垒起来,形成一圆柱形的一箱多器,多箱迭垒的陶范,用这种范具一次可铸造出几个和几十个铸件最多的一次可叠铸200余件金具。陶范结构合理,造型整齐,制作精细,充分反映了我国汉代高超的铸造工艺和卓越成就。该叠铸技艺比欧洲同类技艺早出现千余年,在我国古代金属铸造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物出版社曾出版了《汉代叠铸》一书,对此作了详细介绍和高度评价。

汉代叠铸陶范

春秋盟书页岩圭片

州城春秋盟书页岩圭片,出土在州城(今武德镇)东北二、三里处的西张计村西高台处,共发掘出10000余枚,羊骨架坑30多个。盟书圭片似页状,长26cm,宽5cm,上宽下窄,顶尖似剑状,用朱砂书写,内容是效忠之词。温县另有盟誓事件五、六次,今存上苑虢公(虢公仲)台、西张计春秋盟誓台、邢丘盟誓处、瓦郭盟誓处、梁所会盟处等遗址。

武德镇西张计出土的东周盟书圭片

唐代三彩

温县徐沟村唐汉墓葬中,出土有六龙三彩壶、三彩炉、三彩马、三彩驼、镇墓兽、武士俑、釉瓷枕等,图案奇特、色彩艳丽、造型逼真。温县还发现唐代墓碑和墓葬多处。

武士俑

武士俑

女仕俑

文吏俑

文吏俑

三彩骆驼

宋代戏剧雕砖

温县西关墓葬中发掘出北宋晚期六块戏剧散乐人物雕砖,分为戏剧人物和散乐人物。戏剧人物由五人组成,身着各异的戏剧服装,代表着“朱泥、引戏、装弧、副净、副末”五个角色;散乐人物分敲打、打击、弹拨、吹奏四个方面,乐器有筝、琶、笛、萧、鼓、杖等。人物情态传神、生动逼真,为研究我国宋代雕砖艺术、杂剧散乐演出情况和我国戏曲发展史,提供了翔实的实物资料,受到了考古界和戏曲理论研究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也说明了宋代时期温地的经济繁荣和文化昌盛。

宋代疱厨人物雕砖

宋代杂剧人物雕砖

Hash:83360ce2323217de58fe50196c5085fc0019c41b

声明:此文由 温县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