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这座西汉墓中发现了两千多年前的“粮袋”

历经两千多年的“粮袋”里会装些什么?近日,陕西考古研究院的队员们在西安黄渠头发掘一座西汉中晚期墓葬,出土了朱书纪年文字的彩绘陶器和圆柱状粮食口袋,目前口袋中提取的样品有麻籽、黍、粟三种,“袋装粮食”在考古发现中较为少见,引起了专家的关注。

本次发掘的墓葬位于西安曲江登高路北段与公园南路之间的待建设用地上,南部约4公里为汉宣帝杜陵,距离杜陵邑北界约1.5公里。墓葬位于整个发掘区的中部偏西,所处位置是整个台地的较高处,形制为带长斜坡墓道的砖室墓,南向,平面呈甲字形,全墓由墓道、耳室、墓室组成,墓道长16.8米,其东西两壁有阶梯状收分;墓室宽4.1米,长5.3米,深9.2米,墓室为目前该发掘区域汉代墓葬中面积最大的。墓室顶部早年坍塌,底部东、西、北三壁残存木椁遗迹,树种初步鉴定是柏木,目前已完成木材取样及封护保护处理工作。墓室被盗严重,盗洞填土中清理出牙质筒形饰、玉眼障、玉猪握等器物。

两耳室位于墓道北端东西两壁,均为砖构,侥幸逃过历次的盗扰。目前正在清理的东侧耳室,内部遗物根据保存形态可划分为三个部分,耳室最内侧为陶制和原始瓷的罐类器皿,部分器皿口尚存编织物盖子,其中彩绘陶器颈部可见朱书的纪年文字,器物上方整体覆盖保存较好的苇席;耳室中部并排堆放束口的圆柱状粮食口袋,目前提取的样品经专家鉴定有麻籽、黍、粟三种,口袋上部放置草席包裹,其外部红色带状织物捆扎呈“丰”字形;耳室最外侧为多排敞口的圆形口袋,袋口翻折,内侧可见一些褐色残留物,性质有待进一步的检测分析。根据现场情况推断,整个耳室地面应该先铺设一层草席,所有器物均置于其上。

据项目负责人胡春勃介绍,本次发掘的区域有古代墓葬超千余座,墓葬所在区域地形高亢,是当时人们理想的墓地,相当于现代的墓园。结合史料记载及已发掘资料初步推测,该区域的汉代墓葬应当与西汉时期杜陵有密切关系,墓主人很有可能是生前居住在杜陵邑内的贵族或官吏。“历经两千多年,能够保存较多种类的有机物,这在历年关中地区的考古发现中十分难得。以往发现的汉代墓葬中粮食的储藏器皿多为陶仓类,这座墓葬的粮食盛装是在红色束口布袋中,这也是很少见的。”

下一步,针对西侧尚未开启的耳室,考古人员计划采取环境监测、现场文物保护和三维数据采集并行的技术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地对文物信息进行提取,并进行相关研究。(记者 王瑛)

Hash:e9708106c97c25bb6023af066752999ff79116e4

声明:此文由 群众新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