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区小李家村发现南朝高等级墓葬

2021年3月—7月,我院在南京江宁区小李家村北(纬七路北、经二路西地块及周边区域)发现并清理古代墓葬12座和沟1条,其中3座砖室墓(M1-M3)和沟(G1)时代为南朝,较为重要。

遗迹航拍图

2020年3月—5月,我院对江宁区纬七路北、经二路西地块进行考古勘探时,在该地块红线外的东北方向发现3座规模相对较大的砖室墓,这一发现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为其所处位置十分特殊,南侧约1.6公里处分布有初宁陵石刻,北侧是六朝陵墓重点埋藏区,多年来已发现多座萧梁时期宗室贵族墓。由于墓葬所在地块即将面临出让和建设,为了保证墓葬环境的完整性,本着“有利于基本建设,有利于文物保护”的原则和“先考古,后出让”的理念,南京市文旅局协调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后,要求用地单位尽快申请考古调查勘探。

我院进场勘探后发现古代墓葬7座、夯土遗迹3处,随后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发掘执照,对发现的遗迹进行了发掘。

3座砖室墓位于一座名为“葫芦山“的山包南侧缓坡地带,西侧有一水塘,整个墓地依山傍水。经发掘,3座砖室墓形制基本相同,早年遭不同程度的毁坏,其中M1、M3大部分壁砖及铺地砖均不存,M2保存相对较好,现以M2为例介绍如下:

M2

M2全景图

M2为竖穴土圹砖室墓葬,平面呈“凸”字形,由墓圹、砖室、墓道及排水沟组成。现存墓圹长8.5米,宽1.8-3米,残深1.26-2米,后壁外弧呈半圆形。砖室包括封门墙、甬道与墓室三部分,封门墙墙体已不存,墓门被破坏,在甬道出土半圆形石质门楣。门槛石扰乱至墓室前部。甬道平面呈长方形,仅存底部铺地砖。墓室南北两壁略向外弧,后壁呈半圆形向外弧突。棺床位于墓室中后部,在棺床前后的铺地砖上,分别有一个方形阴井。棺床上部有扰乱的石棺座,拼合后平面呈长方形。墓壁砌法为三顺一丁。

M2墓道破坏严重,仅北侧残存一段,底部呈斜坡状。封门墙内的排水沟,位于墓室正中,置于第4层铺地砖下,系以墓室后壁为起点,在流经前后两个阴井、棺床以及甬道底部之后,与封门墙外的排水沟直接连通。

M2南壁拓片

墓葬用砖均为青灰色,分为长方形和刀形两种。部分砖侧面模印莲花和菱形网格组合纹饰、钱纹,端面模印“张”字。出土器物有祭台石足、石帐座、陶俑、陶碗、金饰件、铜钱等,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初步判断,该墓的年代为南朝中晚期。

G1

G1平面大致呈“U”形,分布于墓葬区的西侧、南侧、东侧,向西北延伸至水塘。目前已揭露长度约120米。为了确认G1的结构和形成过程,在其东侧和南侧共选取三段进行了解剖,部分地层中出土碎砖块、瓷片,碎砖块与墓葬用砖相同,瓷片为六朝墓葬中常见器物残片。综合G1平剖面结构及出土物,推断其为3座砖室墓的兆沟。

阿古小科普

“兆沟”指的是陵墓外的干沟。河北平山县出土的中山王陵兆域图铜版,将陵区称为兆域,又规定了“兆法”,可知兆专对陵墓而言,因此,尚志儒先生将陵墓外的干沟称为“兆沟”。《周礼·春官》记载:“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

3座砖室墓自南向北依次排列,墓葬形制、出土器物、墓砖等基本相同,由此推断为家族墓地,根据其规模应属于皇室宗族墓的范畴。后壁弧凸,是南朝高等级墓葬中常见的形制;出土有石门、石棺座、石俑、金饰件等高等级器物;墓葬用砖类型多样,较为考究,体现着墓主特殊的身份。墓葬毗邻区域早年发现有多座萧梁宗室墓,如1994年清理的白龙山南朝墓,墓主推测为南朝梁临川靖惠王萧宏或其家族成员;2008年发掘的灵山南朝萧梁时期贵族墓,据出土墓志考证墓主为齐梁宗室萧子恪;2012年清理的大浦塘高等级南朝墓,推测墓主可能为南朝齐梁时期的宗室贵族。本次发掘的3座砖室墓在规格上与萧子恪墓相差无几,略小于萧宏墓与大浦塘南朝墓,出土器物特征与上述几座墓葬基本相同。综上,小李家村3座砖室墓应为萧梁时期的宗室贵族墓。

出土文物一览

陶俑

金饰件

祭台石足

滑石猪

石门楣

石兽

石俑

陶马

石帐座

六朝高等级墓葬中,发现有陵园建筑的情况十分少见,南京地区比较明确的有两例,一是梁南平萧伟墓,在神道石柱的北侧发现墓阙建筑遗迹;二是梁昭明太子墓,在墓葬四周发现有陵墙遗迹。本次发掘的兆沟,东、南、西三面围墓而建,充分利用北面较高的山势,形成人工与自然统一的陵园布局。它的建筑体量虽小,但在以往南朝墓葬考古中未见,是一处布局完整、结构清晰的南朝贵族墓地,对研究南朝陵园制度和营造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The End

图文:冯志军

编辑:黄芝林

初审:骆 鹏

终审:龚巨平

转载自 南京考古

Hash:95c53598681a2c9ba1d0667f64e8e95d3211f2c7

声明:此文由 叨叨三国事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