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下都遗址

易县高陌乡东斗城村

燕下都遗址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遗址。城址呈长方形,东西长约8公里,南北宽达4公里,是战国都城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城址中部有一道隔墙,将城分为东、西二城。东城分为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居民区、墓葬区、古河道区五个部分,文化遗存相当丰富,保存较好。西城为一防御性的附城,遗存较少。城址内除出土有铜器、铁器、陶器、石器等生产、生活用具外,还发现有许多兽首陶水管、筒瓦、板瓦等建筑构件。中国战国中、晚期燕国下都武阳城的遗址。位于河北易县城东南的北易水与中易水之间。1930年起多次调查发掘。1961年公布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易县县城东南3.5公里处,是战国时期燕国都城的遗址。 燕下都营建年代,史载颇多,据《水经注》《易水篇》记:“盖易自宽中,历武夫关东出是兼武水之称,故燕下都,擅武阳之名,......世又谓易水为故安河,武阳盖燕昭王之所城也......故修建下都,馆之南垂,言昭王创之于前,子丹踵之于后。” 傅振伦先生认为,在昭王之前下都司巳经创建,时间约在战国初期(公约前475年左右)。历经易王、昭王、惠王、武成王、孝王、喜王,六王的经营时间百余年。

燕下都形制特征: 燕下都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八公里,南北宽约四公里,面积三十二平方里。城址分东西两城,东城是当时人们的活动中心,为宫殿区,官营手工业作坊区,市民居住区,贵族墓葬区。 西城的创建晚于东城,遗存较少,是为了东城的安全建的一座附城。 燕王营建下都有其背景。正适燕王哙实行禅让制,一切均出于相邦子之。“三年,国大乱,百姓恫恐。” 子文不义,引起国内大乱,招致齐将五都之兵伐燕。这场内乱导致了燕国政治、经济的衰败,连弱小的中山国也趁火打劫。昭王即位,发愤图治,召贤纳士,营建下都。做为抵御南面的齐赵、中山侵扰的门户,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屏障。 燕下都的黄金台、河道及武阳台基址: 燕昭王修建黄金台,自古传为佳话。燕下都东南有金台陈村,传说以燕昭王筑黄金台而得名。金台陈村旧有重修黄金台石碑,记载着明万历重修黄金台的事迹,村内有昭王庙,供奉燕昭王、乐毅、郭隗等人的塑像。《大清一统志》中说:燕昭王于易水东南筑黄金台宴天下士,后人慕其好贤之名亦筑台于此。李白有诗赞曰:“谁知数尺台,中有万古情,区区后世人,尤爱黄金台。”

燕下都遗址有四条古河道。“运粮河”在城址中部,沟通南北易水;另一支向东折转向南,流出东城,注入城外护城河。城内这两条古河道分别将宫殿区与手工业作坊区,手工业作坊区与墓葬区隔开。还有一条古河道为东城东墙外的护城壕。这些河道当时在城市规划上起到了保护宫殿区和解决城市供水扑排水作用。古河道共四条以运粮河为主全长4700米。 武阳台主体建筑由武阳台、望景台、老姆台等建筑基址组成,由南向北形成一条轴线。其中武阳台最大,高十一米,分上下两层,台东西最长处约一百四十米,南北最宽处约一百二十米,它相当于燕下都全城的制高点

推广

中国蔡家峪生态旅游开发项目-蔡家峪中医药文化小镇(河北易县)欢迎社会各界朋友出谋划策,积极参与,并面向全国公开招募如下合作伙伴 :

1、规划设计单位

2、标牌设计单位

3、旅游规划专家

4、旅游管理专家

5、中医药专家、单位

6、环卫设施生产单位

7、建筑施工单位

8、旅游数字化相关单位

9、主题餐饮、住宿、休闲、游乐、户外拓展单位

10、导游、旅行社等

联 系 人: 马奔

联系方式: 15075272777(短信或微信)并发业绩资料至894730301@qq.com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

小编的工资就涨二毛!

求zan求鼓励!

这些篇文章你看了吗?易县人都在看!

1.

2.

3.

Hash:72fe82089bf4e8b291a8043ac8887c6bc000ff21

声明:此文由 印象易州_plth1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