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有座千年古寺,打开地宫后专家懵了:里面有个打坐的老和尚!

嵩山有座千年古寺,打开地宫后专家大吃惊呼:里面有人!嵩山里有座古寺,比少林寺早建424年,地宫珍藏一现身便惊艳世人。

一说起河南登封的嵩山,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大多都是名扬天下的千年古刹少林寺。其实,在嵩山上还有个声名地位都不亚于少林寺的千年古寺——嵩山大法王寺。

法王寺距离少林寺不足20公里,位于嵩山玉柱峰下,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距今已有1948年,只比洛阳白马寺晚3年,比少林寺早424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造最早的寺院之一。

法王寺内现有房四十余间,全部面积约为五千平方米。寺内保留的文物有不少古塔、古树及石刻。古人称颂法王寺为“嵩山第一胜地”。“环天下皆山,惟嵩高当天地之中。占名山皆寺,惟法王据形势之最佳。”在古刹林立的嵩山, 大法王寺 被誉为“嵩山第一胜地”是当之无愧的。

从建寺到现在的近两千年间,由于战乱、由于天灾,法王寺也是历经沧桑,期间多次损毁,又多次重修、改建。法王寺是汉明帝专为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译经传教而下令修建的,成为中国第一所菩提道场。

魏明帝青龙年间改为护国寺。西晋时于寺前增建法华寺。隋初造舍利塔,改名舍利寺。唐太宗贞观年间,敕命补修佛像,赐予庄园,改为功德寺。玄宗开元年间,改称御容寺。代宗大历年间,重修殿堂楼阁,改名文殊师利广德法王寺。至五代时废坏,而分为五院,仍沿袭护国、法华、舍利、功德、御容等旧称。北宋初,合称五院。仁宗庆历年间增置殿宇、僧寮,重造佛像,改称“嵩山大法王寺”。

近代以来,由于战乱频频,法王寺也受到巨大摧残。由于法王寺一直是信众心目中的圣地,改革开放后,每年都吸引了大量游客与信众。为此,当地政府于于1987年开始斥资重修古寺,恢复寺院面积六万多平方米,重修殿堂五千多平方米,修复雕塑神像四十七尊。毗卢殿、大雄殿及方形十五层塼塔等焕然一新,嵩山法王寺宗风再振,名声远扬,千年古刹,光辉重现。

法王寺不仅吸引了游客与信众,也引来盗墓贼的觊觎——有着这么悠久历史的寺院,地下一定埋藏有宝贝。2000年左右,就有一伙盗墓贼潜入法王寺地宫盗宝,幸被及时发现,盗墓贼的罪恶勾当才没能实施。

为了不让这座千年古寺遭到人这破坏,减少损失,当地文物部门组织人力对法王寺进行勘查与抢救性发掘。令考古专家们惊喜的是,法王寺二号塔下,竟然隐藏有一座神秘的地宫。当地宫被打开的一刹那,在场的考古专家们都惊喜万分,原来,地宫中发现了一位正襟打坐的“古代高僧”,这在中原考古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在地宫北部须弥座上,有一具人形坐化像,彩绘袈裟依然可辨——这就是佛教传统中的“包骨真身像”,就是人们俗称的“肉身佛”。后经专家考证,那尊“包骨真身像”是位唐代高僧。

“包骨真身像”是我国的一种独特的宗教造像方式。在佛教界,高僧入葬一般有两种形式,最普遍的是沿习释迦牟尼火化,然后将骨灰装进坛子放入地宫。另外一种是坐化的形式,一般都是高僧,据说高僧去世的时候,坐在那里不会倒。所谓坐化,表示这个僧人功德圆满。

自然坐化的高僧,在入葬的时候,是把真身放在那儿,由弟子在上面糊一层泥,把他的真身包起来,并请来彩塑艺匠,以其肉身为胎,包塑成像,供人信奉。这就是佛教僧侣中所特有的“包骨真身像”。

法王寺的“包骨真身像”虽然有些残破,但还能看出整个人的轮廓,比如双腿盘坐,双手叠压放在胸前。寺庙地宫内发现“包骨真身像”极其罕见,这确切地表明二号塔是一座纪念高僧功德的塔。法王寺的“包骨真身像”是河南省唯一一处经过科学发掘的唐代高僧真身像,具有极高的考古学和宗教学研究价值。

(图片来自网络)

Hash:24e80a7b9dd9905eb1891899c59a5376aedc9de1

声明:此文由 老黄说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