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立夏节起义九十周年特稿|红色圣地——大王庙

红色圣地——大王庙

——写在立夏节起义九十周年之际

作者:张行柱

立夏节起义又称商南起义,因为起义时间是发生在1929年5月6日,正好是农历的三月二十七日立夏节这一天,而地点时属河南商城县南部地区(河南人称金寨西南部,为南山)现属安徽金寨县

立夏节起义是在中共商罗麻特别区委领导下,暴发以民团为主和农民暴动相结合的武装起义。它是继湖北黄麻起义之后,在大别山的金寨县爆发的一次武装起义。起义胜利后,建立了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二师。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战,初步创建了豫东南革命根据地。这支红军和这块根据地的创建,对鄂豫边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对支援六霍起义及后来组建红四方面军,对整个鄂豫皖边区工农武装割据的实现,扩大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直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建立,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革命史和军事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立夏节起义圣地大王庙坐落在金寨县南溪镇丁埠小街的东南侧,是著名的“立夏节起义”旧址。1981年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王庙陈列室位于四合院正上方,为3间青砖木柱斗拱瓦顶结构。房顶大梁上书写的“大清同治岁次辛未年孟夏彀旦皖源众人仝建”的朱红大字清晰可辨。既是供奉龙王兼作商人的会馆,亦是商贾集聚的交易场所。因为当时的丁家埠地处安徽、湖北、河南三省的交汇处,所以有“鸡叫狗咬听三省”之说。大王庙北面,一条川流不息的夹河由西向东经丁家埠小街蜿蜓而过,汇入史河。相传明代末年当地姓丁的有钱人家在街上开了几家店铺,将内地的毛竹土特产用毛排运住三河尖、正阳关销往外地,然后又将食盐、百货等物资运回内地经销,久而久之,生意越做越大,生意人越来越多,自然成为水陆码头,于是以丁姓命名,取名丁家埠。因为这里的商人做的是水路生意,所以大王庙又是生意人祈求保佑平安发财的祭庙。1929年5月6日(立夏节),打入民团当教练的共产党员周维炯以摆宴的方式灌醉了团总和团丁,成功地领导了震撼鄂豫皖三省的立夏节起义。

当晚南溪、吴家店、白沙河、班竹园、文昌宫、汤家汇、李家集、西河等地农民武装暴动,消灭反动民团,均取得了胜利。5月9日,各路起义队伍会师斑竹园,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师长周维炯,党代表徐其虚。立夏节起义为创建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当年参加过立夏节起义的洪学智等40位革命者,成了共和国的将军。立夏节烽火铸就了一大批为中国革命英勇善战的将士,涌现出许许多多威武悲壮、视死如归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先烈。为弘扬立夏节起义的革命精神,教育后人,1981年,由县政府正式筹建了大王庙革命历史陈列室。一进陈列室大门,迎面就能看到徐向前元帅题写的“立夏节起义的烈士们永垂不朽”十几个行书大字。室内布展图片60余幅,图文并茂。其中有当年起义领导人和他们用过的大刀、手枪和苏维埃纸币,均列为国家级文物。30多年来,陈列室共接待瞻仰、参观的人数达20余万人次。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同志到过这里,福建省纪检书记张传栋, 成都军区副司令员陈明义等多位省军级干部先后来这里缅怀牺牲的战友......

在“立夏节起义”七十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原军委副主席张震在省市县领导的陪同下,来到这里瞻仰革命旧址,缅怀革命先烈,并欣然为“立夏节起义七十周年”题字、撰诗,文曰:起义立夏节,迄今七十年。先烈洒血汗,浇灌幸福田

在纪念建党80周年的前夕,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许仲林等领导来这里了解革命旧址现状,并看望和慰问曾经参加过立夏节起义的在乡老红军......

2006年,丁家埠大王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起义旧址进行了全范围的修缮,使这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得到了更好的保护的同时,让其在革命教育和红色旅游,助推老区的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Hash:431b50b859fd944448cb097fb42afc264f6d560a

声明:此文由 天南地北金寨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