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文博|密国的战略地位浅析

(向左滑动)

摘要:密国的兴亡史是灵台县一段辉煌的历史灵台县也以西周青铜器驰名陇上。本文对密国的战略地位进行分析,重点论述其表现、成因及密国被剪灭的严重后果,从而阐述了密国的兴亡对西周王朝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密国 战略地位 原因 后果

一、引言

甘肃的灵台,地处泾渭之间,北接陇原,南依岐凤,东临关中。殷末周初,这一带分布许多异族、方国,仅泾水流域就有共、阮、彭、卢、密须、虞、芮诸国,其中有的是“戎狄之邦”,有的是殷的联盟势力。如姞姓的密须就在灵台县白草坡西南30里的百里镇附近[1](图1)。《灵台县志》记载:“文王受命三年(约公元前1125年)密人不恭,西伯文王率师灭密须,其地属周。约公元前1066年,武王克商后,西周在密须故地封同姓为密国诸侯。约公元前921年周共王灭密国”[2]。西周时期,在灵台县一带分封有密国,但至今学术界还有密须国和密国之争,甚至有学者认为西周王朝在西土腹地仅封采邑,而无封国[3]。在此,姑从县志之说,认为分封于灵台一代的西周属国为密国。

图1西周初期泾渭流域形势图(来源于《甘肃灵台白草坡西周墓》简报)

近年来,不断有游客问到同一类问题:灵台县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西周青铜器?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高等级贵族?笔者以为,要回答这一问题,就要从密国的战略地位说起。

二、密国的战略地位概述

关于密国的战略地位,《密须国初探》一文中说:“密国是西土方国中势力最强,位于要塞的方国,起着北拒犬戎,捍卫岐凤的作用”[4],《关于密须国的几点认识》一文中说:“密须国位于泾水上游,是泾水流域诸方国、部族通往宗周的咽喉,也是西北诸戎南下的要冲”[5],都表明密国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密国在封国上享受大国之封。密国在殷纣时,至少已成为泾水流域国势强盛的方国,羽翼丰满对周围的其他小国足以实施威服,密国当时有“密须之鼓与其大路”,是镇国重器。鼓乃礼乐之器,且用于战争,指挥进退,大路是密须君王豪华的马车,说明密国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并不逊色于周。西周王朝分封密国后,密康公既为公,即为公候爵位,封地百里,在待遇上,有相应等级的宫室、列鼎、车马和朝聘。上世纪七十年代,灵台县百里镇的洞山,出土了一件青铜大鼎,形制为商末周初,内腹壁铸有一族徽“”,拆解其象形意义,可知密地对周的重要。这可能是周室给密颁赐的镇疆之宝器。今百里镇是其国都,百里之名源与此,洞山大鼎可能是列鼎之一。密康公墓一说在百里洞山东侧,一说在蒲窝郑家洼(县志)。百里也有相应的故城遗址(县志)。先秦的秦襄公封百里溪也在此,西汉二十一县的阴密县治也在此,山水及交通地理条件也与此相称。

二是密国有很多高等级贵族。从民国到现在,灵台出土了数以千记的西周文物,中小型墓葬有:百里洞山、寺沟,蒲窝郑家洼,中台的坷台,百里的东庄,什字的姚家河,西屯的白草坡,独店的景村,邵寨的新明,梁原的景家庄等十余处,周边还有崇信于家湾,泾川梁河等等,分布面积约三千平方公里。据宋江宁老师调查,灵台有西周时期遗址60处,可分三个等级,白草坡、东庄和洞山遗址为第一等级;姚家河和西岭遗址为第二等级;其余暂定为第三等级[6]。从青铜器铭文,我们知道有潶伯、爰伯、并伯、光父、乖叔、吕姜这些不同地位的西周贵族,曾经在密国进行军事驻防或进行政务管理。西周的伯,是受上一级节制的军事首领,地位高于卿大夫,而仅次于诸候。潶伯、爰伯、并伯应该是西周王朝直接调遣的军事首领,并不是密国的统军。特别是白草坡西周墓葬群,共发掘9座墓和1个马坑,M1、M2 的墓主分别是潶、爰二伯,M7一棺重槨,身份和地位还要更高一些。爰伯的车马陪葬为四乘的“轻车”规制,为次于天子的二等级别,即方伯[7]。潶伯享受7鼎,亦是列鼎制度中二等级别。爰伯墓中的人头形戟,很特殊,人像浓眉深目,披发纹面,应是鬼方(猃狁)战俘的形像,说明爰伯生前是镇守鬼方(猃狁)边界的将领,并且战功赫赫,这件人头戟具有炫耀战功的作用,同时可能是爰伯生前的镇军权杖。潶伯墓陪葬的铜戈中,既有三角形援的戣戈,也有带銎的戳戈,还有夔纹、虎纹的戈以及戚和环形大钺。《尚书•顾命》说:康王宫殿的近卫武士执:“戣”、“戳”、“戚”、“钺”。潶伯的这些特殊兵器很可能是王对潶伯功勋的奖尚。潶伯墓中还挖掘出一件铜盉,上有铭文“仆作父乙徙遽”。“仆”是周室内廷传递王命的大臣,“徙遽”是掌管邮驿的官职,说明驻防密国的潶伯,管理邮驿和向西传达王命是他军政的要务之一[8],也充分证明了密国确实具有西北咽喉要塞的战略地位。

三、密国战略地位突出的原因分析

(一)西周王朝特殊的国家地理形势。

公元前1045年,周及其盟军通过牧野之战建立了北抵燕山山脉,南达淮河及长江中下游,西到六盘山东至山东半岛的政权。在这一政治化的空间内,周的京畿并非位于其地理中心,而是接近西部边陲的渭河谷地。从考古资料看,主要集中在今天西安是西南的沣河两岸以及周原。故而这一王朝被后世的史学家称作“西周”。

作为西周中心的渭河平原尽管非常重要,但在地理上,它并非天下中心,真正的地理中心,也就是距其四周大致相等豫西洛河谷地。但豫西多山的地形使连接渭河平原与洛阳平原的交通要道变的崎岖不平,绝无坦途。西周国家的政治中心与东部平原实际上处于一种隔绝的状态。处于战略考虑,周王朝营建了东部行政中心洛邑,并且分封了大量的地方封国。据《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记载,西周初期共分封了40个姬姓诸侯,另一项记载来自《荀子》,提到在周公摄政期间,有71个被分封,其中姬姓多达53人,这些诸侯国分别位于东部平原及其周边地区、汾河流域及渭河流域。

整体来看,由于西周王朝政治中心位置偏西,致使它对辽阔遥远的东部地区的行政面临重山阻隔。东部一旦危机发生,王室不但无法很快重整秩序,而且王室军队必须独立抵抗西面的敌人。西周王朝长期在两个战略目标之间疲于奔命:一方面西周国家的完整性要依赖周王室对东方事务的持续介入;另一方面,周王朝的存活却要系于西部的安全。周王朝难以两者兼顾。[9]

(二)猃狁——西周王朝的现实威胁。

威胁西周王朝的西北方敌人究竟是谁,常能见到的说法有鬼方、猃狁、犬戎等等。笔者姑从李峰先生之说,认为长期威胁西周王室的敌人是猃狁。

谁是猃狁,至今尚无定论。一般的说法可能是生活在宽阔的北方高地,既从河套地区一直延伸到黄河上游的土著居民。他们可能是兴盛于商初之际的鄂尔多斯青铜文化的文化继承者,可能是广泛分布的农牧民组成的团体。猃狁对于周人而言,既是邻居,亦是宿敌。他们的政治力量可能集中在北方大草原南部边缘,从宁夏平原一直延伸至横山山脉的北侧。大约从西周中期的后半阶段开始,猃狁对周人控制的地域发动了频繁的进攻,扭转了西周国家西北边疆的力量平衡。到西周晚期,周人可能已经丧失了对泾河上游大部分地区的有效控制,这使得那些坐落在对周人的安全至关重要的长武--彬县地区(泾河上游盆地的边缘)的周人直接暴露在入侵的敌人面前。从长武--彬县到渭河平原中心的周都只有120公里,大约三四天的行程。面对如此短促的防御线,周人必须时刻准备着在都城不远的地方与猃狁力战,当内忧外患一齐爆发之时,西周王朝灭亡也就为期不远了。

周人与猃狁长期对峙并发生战争的主战场在哪里呢?

20世纪初期,王国维曾指出,猃狁从两个方向对周人发动进攻:一是穿越泾河流域从西北而来;二是经汾水下游自东而来。普实克在其有关猃狁问题的重要研究中,不赞成王国维的东路说,而采纳了他的西北说。1980年发现的多友鼎为准确地确定周与猃狁战争的地理位置带来了决定性的新证据,因为这篇铭文在描述那次场战役的过程中提到了六个地名,即京师(豳的另一种称呼,位于泾河北岸的高原上), 荀(泾河支流之一马栏河流域,在京师的东面),漆(今天彬县与泾潶之会间泾河南岸某处),龚(今泾川),世与杨冢(在龚以西的河谷),锁定了这场战役是沿着后来“萧关道”北路进行的,这与主要交通线附近泾河上游的地理背景完全契合。

简言之,泾河谷地是猃狁入侵西周的主要通道,它笔直宽敞的河谷为猃狁驾驶战车,驰骋深入周人的领地提供了一条理想的通道。而离京师和荀不远的长武——彬县地区则是周人防御猃狁入侵渭河平原的最关键地段。[10]

(三)密国——特殊的地理位置。

从古至今,由中国西北进入渭河平原的通道,最重要数泾河的上游。汉代设于今固原县境内的萧关扼守此道,史称“萧关道”。这条古道起自北方贺兰山,往南穿越清水河谷直抵六盘山下,在那里汇入颉河,随后再与通向平凉的泾河河谷相汇合。平凉西面有一个极为狭窄的关隘,传统上称之为“三关口”。自三关口出来之后,原先的道路一分为二,北道循泾河河谷的“高速公路”直奔长武——彬县方向。但从彬县开始,由于流经北山山脉的泾河河道太难穿行,所以不得不东走旬邑,再从南越过群山,最后从泾河东侧进入渭河平原;也可向南取道永寿,从泾河西侧进入渭河谷地。南道则大致从六盘山的东缘一路而下至汧河(即千河)上游的陇县,随后便进入渭河流域。这段通道被称为“回中道”,源于汉代陇县境内的的回中宫建制于此,在东面的泾河下游和西面的汧河之间可能尚有第三条通道,这条通道从灵台循蒲河和漆水河顺流而下,虽然更为艰难,但同样可以进入渭河平原。[11](图2)

(图2 交通路线和对渭河平原的入侵(来源于《西周的灭亡——中国早期的国家地理和政治危机》)

丝绸之路古道来看,河东段也分为两条路线:一路由长安沿渭河西行,经武功宝鸡,溯千河,走千阳、陇县,向西至固关(大震关),翻阅陇山;另一路都是由长安出发西行,到咸阳后,西北走乾县、永寿、彬县、长武,直达平凉[12]。从另一面也证明了这也是一条古道。

密国的版图有多大,《密须国初探》一文说:“密须国的版图可能包括今灵台邵寨、独店乡以西,泾川黑河以南,陕西陇县、千阳以北,包括麟游西北的一部分。[13]”可见密国位于上文提及的连接泾河上游与渭河平原的第三条通道的入口处,而距离长武也仅约25公里,在那里,来自西方和北方的交通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灵台位于陇东南缘,秦陇交界之处,属黄土高原中部甘宁分界处之六盘山为主峰的陇山山脉之支脉,具有山、川、原相间的典型地貌。境内主要有“一塬二川一山”, 一塬即什字塬,二川即黑河川道和达溪河川道,一山即南部的北山山系。从地理上看,从什字塬向北越黑河可直达泾河川道兵临长武—彬县一线,扼守泾河要道;向西南从百里出新集川道直逼千阳—陇县一线,扼守千河要道,使猃狁大敌不能进入渭河川道,确保了京师的安全。另外,灵台境内达溪河和黑河呈环形包围什字塬,地理位置相对独立,倘外敌进犯,有两条河流阻隔,且中间还有多条土桥可以扼守,地势易守难攻;倘若一旦战事不利,渭河军队可从蒲河川道给予军事支援及粮草补给,在灵台的军队也可越达溪河沿蒲河川撤守位于北山山系的羊引关,甚至可以退至渭河川道。灵台地区是兵家理想的军事基地和战略要地。

爰伯、潶伯所处的时代,正是周王朝与鬼方(猃狁)大规模战争之时。岐山出土的盂鼎对此有所记述,交战之激烈,斩获之多,实属罕见[14]。白草坡西周墓位于灵台东部的西屯镇,距离长武、彬县很近,而出土并伯甗的东庄墓群位于灵台西部的百里镇,距离陇县、千阳很近,或可说明潶伯、爰伯主要驻防长武、彬县一线,并伯主要驻防陇县、千阳一线,而长武、彬县一线由于战争频发,驻防显然更为重要。

(四)密国有发达的新石器时代文明

灵台地区,在达溪河和黑河两条主要河流及其支流的阶地上,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遗址星罗棋布,这应该看着是密须氏的早期发展时期,从时段上可划分为是建立邦国之前。这一个时期从红陶绳纹圜底钵等文物来看,应在距今7000年左右就已开始,而西山遗址中的特大房屋遗迹及敛口弧壁平底钵等陶器则表明,其地域特色的转型期应在距今5000年左右,时间长达2000年。从陶器、彩陶、石器、居址等等遗迹遗物来看,这一时期的发展水平应与中原的繁荣不差上下,超过10万平方米的大遗址较多,人口和经济、文化都有长足发展。

密须氏的繁荣、壮大应在齐家文化时期,这是第二个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是密须氏强邦立国的重要阶段。灵台的齐家文化遗址,目前已发现240余处,分布于靠近河流的川台地, 山坡梁峁及塬面,几十万平方米的大遗址(中心聚落)比比皆是,尤其在塬面上出现规模很大的中心聚落遗址,比如桥村遗址姚李遗址等等,驾驭自然的能力,也就是生产力水平已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以粟(谷子)、黍(糜子)等为主的原始农业生产很繁荣,在草脉殿遗址中发现的谷窖,为一个11.7×5.8米的特大谷窖,其内堆积的碳化谷物厚80厘米。居址中已出现了窑洞,位置很高的遗址中,不排除能建造水窖和水井,牛、羊、猪、鸡、狗已普遍家养,男耕女织的经济生活秩序已经建立。玉器的制作和使用已成为时尚,钺、璜、刀、璧、琮这些象征地位、财富和祭天礼地的通神之器在不同遗址中被发现,并出现了卜骨,说明高级的意识形态和凌驾于氏族之上的阶层已经形成。桥村遗址中,发现的玉器有六七种,不下二三十件,1978年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探掘面积95平方米,在第三层位发现了17片羊和猪的甲骨,均有刮削修整和灼痕,最多的灼痕达25处,卜祀很流行[15]。桥村遗址的西区主要在塬面一带,桥村疙瘩要比其它地面高,其地层发现过连片的夯土基址,并发现了绳纹和篮纹的红陶板瓦、筒瓦,上海博物馆对板瓦的热释光测年数据是距今3900年,这个数据是很早的,说明在公元前1900年,桥村已出现瓦屋面的宫殿,那么,密须氏的邦国政权似乎已经建立成者正在建立。桥村遗址以齐家文化和周文化为主要内涵,文化层厚度在2—7米,总面积包括山坡和塬面约70万平方米,位置处于灵台县域的中心位置,根据种种迹象,桥村应该与密须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很贴近。

灵台县位于陇东之南,地连关中,水通泾渭,气候和水土条件与关中平原相差无几。密须氏作为一支有着中原文化传统的氏族,灵台这一方厚土是很适合他们开发和经营的。灵台以东是和他们有着婚姻传统的姬周族,以南是姜戎族,这两个氏族是农业都很发达,因此,密须氏以农业兴邦,他们的繁荣强盛可为驻军提供源源不断的粮草补给,使其后援不缺,有利于长期驻守。

四、密国灭亡的后果分析

灵台出土的西周文物和墓葬,上限是西周早期,如洸父鼎,下限约在西周中期晚段,即周共王时期,如回首夔纹铜鼎等。这是因为周恭王时,密国被王剪灭,原因是国君密康公私纳三女,史称“三女丧国”。《国语•周语上》记载:“共王遊于泾上,密康公,有三女奔之。其母曰:‘必致之于王。夫兽三为群,人三为众,女三为粲。王田不取群,公行不下众,王御不参一族。夫粲,美之物也,众以美物归女,而何德以堪之。王犹不堪,况尔`小丑乎!小丑备物,终必亡。’康公不献。一年,王灭密。”意思是说周恭王在泾水巡游,密康公陪同,有三个女子偷偷投奔了密康公。密康公的母亲知道这件事后,规劝康公,说:你既然得到了三个姑娘,就应当献给天子共王。道理再清楚不过了,三是何等大的数字啊,三只野兽成群,三个人就为众,三个姑娘那粲然无比,周王狩猎也不取群,生怕被人指责为贪婪,粲然无比的三个姑娘,就连周王恐也不敢受用,你有什么功勋敢独自享用?你这种贱行这等贪婪,只怕灭国为期不远了。这一年,共王讨伐密国。百里古城东500米的达溪河滩涂,当地民间称为“烂牛湾”,传说密康公为活命,骑牛而逃陷于河滩,然后夺路逃往山上,被周军砍了头,头颅滚落山下,被埋在今天的康公塚。三女向西而逃,到了今天新集,听说康公被杀,于是在今天的三女坟顶跳崖而亡。其川今民间叫三女川,传说三个女子最后被好心人埋葬于山顶,这座山至今叫三女坟。三女丧国这件事,其实就是周共王在巡狩封国的过程中,发现密康公的劣迹,被诛伐,并取谛了封国和爵位。据史料记载,周天子对封国的巡狩,如果考察为“俊杰”,要“庆以地”,如果“掊克”在位,则有“攘”。西周的密国从西周早期到共王灭密,共经历了六王,约150年时间。

共王之后,西周进入了晚期社会,亦成为多事之秋。由于多种社会矛盾积聚和激化,周厉王时,发生了“国人”暴动,所谓“国人”就是聚居在宗周“国中”的国人,其中有邦人、有工、陶、车、马等百工的工长及所属工人,还有宿卫王宫的军卒,他们冲击王宫。四方四国的人民纷纷起义向首都进攻。周厉王逃出宫后,渡过黄河,亡命于现在的山西霍县东北一带,太子被召公奭救下,用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交给愤怒的国人杀死,才保存了太子性命。宣王中兴,也很短暂,先是噩侯驭反周,率南淮夷、东夷,一直攻到成周附近,接着,黄土高原的猃狁不断南下侵扰宗周,懿王以后,猃狁深入到三原泾阳一带,直逼宗周。虢季子白盘记载及《诗经》的《小雅•出车•六月》都记载了周与猃狁的战争。在宗周以西,西戎也向周发起了进攻,周王召秦仲为大夫,命征讨西戎。西周四面楚歌。宣王死后,幽王继位。幽王时,发生地震自然灾害严重,但幽王立褒姒为皇后,为博得褒姒一笑,曾“烽火戏诸候”。最后犬戎(很可能是猃狁)由西向东打到关中,幽王出逃,被犬戎杀于骊山之下。宗周被戎人摧毁。密国的剪灭,打开了扼控宗周的西门,这不能不说是西周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结语

一、西周早期,周王室在其“王畿”的最外围派驻了一些非姬姓贵族,如西边的鱼伯,北边的潶伯、爰伯、并伯和赵家塬墓地的主人。他们呈一条弧形防线,围拢在“王畿”的西面和北面。这是西周王朝有意而为,目的有两个:一是监督周边的诸侯小国。潶伯、爰伯在康王时分封到灵台,显然是为了加强对殷商移民及异族方国的镇抚[16];二是抵御北方少数民族侵扰,拱卫周王室的安全。因为密国占据西北方军事要地,周王室分封密国就是为了抵御犬戎、鬼方等游牧民族的侵扰[17]。

二、西周王朝在倾力统治东方的同时,对其大后方——西土地区的统治,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对来自西北方向的威胁没有加强防御,甚至自毁长城,剪灭了密国。这一治国方略的失误,对西周的衰亡产生了作用,至少它是西周亡国的主要原因之一[18]。

三、灵台地区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全部集中于西周早中期,这与密国的历史大致吻合,证明在西周晚期,周王朝已经失去了对泾河上游,至少是灵台地区的有效统治。

参考文献:

[1][8][14][16].初仕宾:《甘肃灵台白草坡西周墓》,《考古学报》,1977年02期。

[2].《灵台县志》:灵台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甘肃乌金煤田印刷厂印制,2004年8月。

[3][18].刘绪:《西周西土的考古学初探》,《周原》第1辑第37至38页,宝鸡市周原博物馆编,陕西出版传媒集团、三秦出版社出版。

[4] [13].李仲立、刘得祯:《密须国初探》,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4期。

[5].马林伟:《关于密须国的几点认识》,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6]宋江宁:《2013年达溪河流域考古调查报告》第14页,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研究室,2014年4月。

[7].冯国盛:《周代礼仪的等级性特征初探》第62页,《文博》,2009年第1期。

[9] [10] [11].李峰:《西周的灭亡——中国早期的国家地理和政治危机》第4页,第7页,第168至169页,第185页,第200页,第22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0月。

[12].吴景山:《丝绸之路在甘肃的论述》,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1卷第3期,2013年5月。

[15].《甘肃灵台桥村齐家文化遗址试掘简报》:甘肃省博物馆考古队,《考古与文物》,1980年第3期。

[17].何光岳:《密国的来源与迁徙》,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第6卷2期78页,1991年5月。

Hash:5eac202d06bca52b9228305c7d8c4c67c6a22137

声明:此文由 平凉博物馆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