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奇!河南南阳府衙,挖出大型汉代造钱厂,现场建博物馆很有可能

作者: 云在青天萍在语(李萍)

一场连绵暴雨,让南阳府衙地下惊现一座新莽时期造钱厂……

一次考古发掘,开启汉宛城一段尘封记忆……

“新莽造钱厂”,解开两千年前的王朝密码……

出土的陶母范

南阳府衙的地下,竟藏着一个汉代官府造钱厂!

确切地说,这是新莽时期的官府铸钱遗址,出土的“大泉五十”“小泉直一”陶母范等遗迹遗物十分丰富,联系到上世纪90年代在府衙周边发现的钱币陶范和铜母范,可推测这一带在两汉时期是规模巨大的铸钱作坊,其面积约在10万平方米以上。

王莽币制改革在中国古代货币史上极有影响,如此大规模造钱厂遗址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对进一步和历史文献印证、探讨新莽时期汉宛城的货币金融提供了实物资料;对地面建筑明清为主的古宛城来说,在延续城市文脉、弥补宛城历史缺环、展示城市文化特性、丰富城市人文景观等方面,更有着重大的意义。

分工有序、认真工作

一场暴雨,“冲”出深藏两千多年的汉代造钱厂

也许你曾多次到南阳府衙,流连于飞檐斗拱中流泻的古意,但你可曾想过,就在这里,一个规模较大、遗物丰富的汉代官府造钱厂遗址正悄然面世?

这个铸钱遗址就在府衙东区(靠近原南阳市十三小学)。从府衙东北侧的办公区向南走,远远就可看到一个探方保护棚,走进棚内,发掘面积约75平方米的探方出现在眼前,尽管钱币、钱范等出土物都已被精心保管于他处,但在这里可清晰地看到坑、道、窑藏、防空洞等遗迹。“防空洞,是上世纪60年代末原市十三小挖的。”南阳府衙博物馆馆长刘绍明说。

刘绍明说,2017年10月暴雨连绵,府衙东区发生地面塌陷,危及古建安全,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遂进行抢救性考古调查,在调查中发现此处是汉代造钱厂遗址,于是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此进行了发掘,发掘工作从2017年11月1日开始,主要出土物有“大泉五十”和“小泉直一”陶母范数百块、坩埚(残)、铜炼渣、铁工具以及烘范窖遗址等,部分母范中带有“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三月”、“后钟官”铭文,“后钟官是王莽时期主管铸钱的官府机构。西汉时期仅见钟官之称,将钟官分为前、后钟官,始见于王莽时期。王莽为了推动货币改革,一定扩大生产规模,史书记载曾有数十万人在钟官进行钱币铸造生产,旧钟官一地已不能容纳如此多的工人,有可能又开辟了新的生产区域,这一区域或属‘后钟官’管理。”

府衙内铸钱遗址出土的大量陶母范,是用红土夹粗砂烧制而成。母范又叫钱范,是古代铸造金属货币的模子,一般称钱模。南阳“后钟官”作为国家管理的一处造钱厂,必须有能够进行规模化生产和标准化管理的铸钱母范,最终才能生产出精良的钱币。王莽居摄二年(公元7年)至天凤元年(公元14年),进行了四次币制改革,此次府衙发现的陶范是王莽二次币改时的“大泉五十”和“小泉直一”范,系铸造铜范时所用的母范。

目前在府衙试掘的造钱厂,仅是局部,1995年府衙北新华东路今红都百货东边发现有铸造王莽“大泉五十”钱币的陶范,1997年府衙西北天桥东南处发现东汉初年的五铢铜母范,这些出土点距离这次发现的后钟官铸币遗址的直线距离不超过1000米。推测这一带在两汉时期是规模巨大的铸钱作坊,其面积约在10万平方米以上。

汉宛城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钱币解开王朝密码

如此大规模的造钱厂放在宛城,究竟出于何种原因?

不妨先来看看西汉时的南阳。事实上,西汉时,南阳政治、经济及文化在国家的地位已经非常重要。西汉南商业发达,南阳郡治所在宛城,与京城长安洛阳邯郸临淄成都,并列为全国六大都会,人称“宛周齐鲁,商遍天下,富冠海内”(《盐铁论·力耕》)。

王莽将铸钱作坊放在宛城的原因,在刘绍明看来,正是由于南阳的经济地位以及王莽和南阳的关系。其一,南阳的冶铸手工业技术具有良好的基础。西汉在南阳设立工官和铁官;制造铁器、兵器等运往全国各地乃至西北边疆地区。南阳是汉代中国最大的铁工业基地和铜兵器生产基地,以孔氏家族为首的冶铁工业和盐铁商业贸易使南阳的手工业、商业经济快速发展。其二,宛城是工商业大市。南阳郡人口众多。从战国到西汉,南阳的经济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王莽定南阳宛城为南市,其地位当属今天的一线城市,造币厂设置在宛城符合南阳经济地位,也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其三,王莽曾被分封在南阳新野一带,政治失意时在南阳居住了三年,在此期间,他结交南阳政商各界,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王莽当皇帝后在南阳专设五均官,设交易丞、钱府丞等官,主导宛城经济的发展。

“大泉五十”“小泉直一”是王莽新朝通行货币中流通时间最长、铸量最大的货币。事实上,王莽的前两次币改,是紧密联系、有谶纬预谋的。第一次币改在公元7年,在谶纬中“以水克火”,诅咒汉室。第二次币改目的是为了铲除刘汉残余,王莽始建国元年因汉帝为刘姓,他忌讳“刘”(繁体字)中含“金、卯、刀”,有凶杀之象,遂废除错刀、架刀、五铢钱(此三种钱文中均有刀或金字旁),新铸“小泉直一”与“大泉五十”二品并行。不过,泉字拆开是“白水”。从南阳白水乡起兵的刘秀乐意别人称自己为“白水真人”——即出生于白水的真命天子。正因为此,刘秀即位之后并未废除王莽铸造的“货泉”,直到建武十六年才铸五铢钱。

陶母范铭文含“后钟官”

保留城市文脉,汉造钱厂遗址馆呼之欲出

南阳是汉文化的荟萃之地,然而在城市不断的发展变迁中,汉宛城的痕迹已逐渐淡去,地面建筑以明清为主、无法反映宛城全貌的古宛城。因此,汉造钱厂的发现,在延续城市文脉、弥补宛城历史缺环等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

该遗址为汉代官府造钱厂遗址,说明两千年前,府衙区域就是官府作坊,与官府有密切的联系。特别是有明确“始建国”纪年和“后钟官”铭文,进一步和历史文献印证,对探讨新莽时期汉宛城的货币金融提供了实物资料。汉代南阳冶铸手工业发达,这批铸钱资料反映了南阳先进的冶铸技术水平。两汉南阳的工商业发达,官府造钱厂反映了朝廷对宛城经济的倚重,这批实物遗址资料将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南阳历史上最辉煌时期的历史面貌。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原市十三小学挖防空洞时,此遗址处曾有钱范出土。参与挖掘防空洞的老师雷云生还曾在2002年府衙建设修复时根据记忆描绘了原十三小防控地道分布图,以此表明钱范地点的深度,而此前府衙周边曾有新莽时期钱范出土,这无不说明了府衙区域(包括原市十三小)汉代铸钱作坊规模之大。倘若建设一个新莽官府造钱厂遗址陈列馆,通过遗址展示形式来开启汉宛城尘封记忆,无疑是传承历史、延续城市文脉的应有之义,既能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更能不断厚植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与优势。

如今,南阳市文研所和府衙博物馆邀请了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钱币博物馆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河南省考古院等相关专家,就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遗址以及相关规划前来“把脉会诊”。

全国首家新莽官府造钱厂遗址陈列馆,期待!

“小泉直一”母范

铭文均位于钱范柄部

“大泉五十”母范正面拓片

Hash:d38cabe7f1fe97e0aeb634e5650250df8befed1b

声明:此文由 文化影响力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