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大考古发现!五千多年中华文明主根脉,追溯到巩义!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之一, 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至今未曾中断的文明,它如何起源?如何发展?这些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遗址考古发现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郑州发布

就在昨日(5月7日),国内考古界传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主根脉,可追溯到巩义

具体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 巩义河洛镇双槐树村的一处古国时代都邑遗址——双槐树遗址,经考古界专家学者连续多年的考古发掘, 在5月7日公布了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

双槐树遗址全景,图片来源网络

双槐树遗址具体指的是什么,专家们有什么重大考古发现,这次发现又代表了什么意义?和众多巩义人一样,格格也十分关注这个话题,整理了热点信息如下,一起来了解!

01

双槐树遗址是什么?

双槐树遗址是一处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中华文明形成初期)巨型聚落遗址。

双槐树遗址全景(摄于19年8月),图片来源新华

位于黄河南岸以南2公里、伊洛河东4公里,双槐树村村南的高台地上。因其位于河洛中心区域,专家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

该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这一中华文明形成的初期,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被专家学者称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河洛古国”发掘现场,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这一重大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的三大关键——关键时期、关键地区、关键材料。

也表明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的确是 黄河文化之根,华夏文明之魂!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主根脉有望追溯至此!

02

遗址重要考古发现

双槐树遗址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780米,残存面积达117万平方米,这里有诸多的“中国之最”!

图片来源网络

发现有仰韶文化中晚阶段3重大型环壕、具有最早瓮城结构的围墙、3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3处夯土祭祀遗迹、围绕中心夯土祭台周边的大型墓葬、北斗九星天文遗迹、与丝绸起源有重要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艺术品等,并出土了一大批仰韶文化时期丰富的文化遗物。

这些充分说明双槐树遗址在当时占据的重要地位。

中心居址区,图片来源郑州日报

双槐树遗址出土的文物,图片来源郑州日报

03

遗址重要发掘价值

5月7日发布会上,专家学者阐述了双槐树遗址在考古学上的贡献和逸闻趣事。

双槐树遗址全景,图片来源网络

现场,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对双槐树遗址的重要发掘价值进行了发布,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和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对双槐树遗址的考古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把“北斗九星”图案搬回家

成熟"天地之中"宇宙观形成

北斗九星遗迹,图片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双槐树遗址连同附近青台遗址的“北斗九星”大型遗迹及有关建筑,既是科学的天文遗迹,也明显具有特殊的人文含义。这些高等级的人文与天文遗迹融合的现象,应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重视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典型代表。

北斗九星遗迹,图片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双槐树遗址考古发现当时人类“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合天命而治的礼仪性思维,具有引领性的文明发展模式,呈现出古国时代的王都气象,尤其是北斗九星以及诸多凸显礼制和文明的现象,被后世夏商周等王朝文明所承袭和发扬,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主根脉有望追溯至此。

最早骨质蚕雕艺术品的出土证实

5300年前古人已经会养蚕制衣

出土的家蚕牙雕,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顾万发认为,双槐树遗址还出土了我国最早的骨质蚕雕艺术品,它是一条正在吐丝的家蚕形象,与青台遗址、汪沟村等周边同时期遗址出土的迄今最早丝绸实物一起,证实5300年前后黄河中游地区的先民们已经从事养蚕缫丝。这一时期各地代表性文化的农业都较为发达,但并没有与桑蚕纺织业有关的确切发现。

骨质鞋型器,图片来源网络

李伯谦点评说,中华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农桑文明、丝帛文明。从这一角度讲,位于黄河流域中心的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聚落群,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时代最早的代表。

出土的陶罐、陶鼎,图片来源新华社

双槐树人善于原址加建

中国文明化社会早期宫室建筑特征可见

顾万发在现场介绍了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巨型中心居址,他认为其规模、布局结构和相关建筑的礼仪性质也都已初具中国文明化社会早期大型宫室建筑的特征。

“大型夯土基址,面积巨大,多次建设使用,表明当时人类认为‘家是有灵性的’,他们不喜欢搬家,愿意在原址的基础上加建。”

其中,第一层建筑基础面积至少是目前国内同一时期规模最大的单座建筑基础。位于第三层的面阔15开间的大型建筑则已初步具备了大型宫殿建筑的特征。

这些重大发现为探索夏商周三代大型宫室制度的源头提供了早期关键资料。

“瓮城雏形”造严密防御系统

祭物探寻双槐树人“精神世界”

瓮城,图片来源网络

考古专家在发掘过程中发现,大型中心居址建筑前两道具有防御功能的围墙及两处错位分布的门道和加厚围墙的防御性设计,构成了我国古代都城颇具特色的城门防御性设施——瓮城的雏形,对于研究城市这一古代文明构成标志性要素的发展变化过程和历史,具有重大价值。

祭坛,图片来源网络

顾万发说,墓葬区内发现的大型夯土祭坛遗迹,连同青台的祭天坛台,是目前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时期遗址的首次发现。不仅让我们首次看到了黄河流域古人祭坛的实物,更利于加强中原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周边区域在祭坛文化以至高层礼仪制度方面的比较研究,也利于从更高层面和更广地域探讨中国古代精神层面的多元一体化问题。

人祭坑,图片来源网络

动物祭坑,图片来源网络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双槐树遗址是一处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的都邑性聚落遗址,周边的青台、汪沟、秦王寨伏羲台洛阳的苏羊、土门、妯娌等多个遗址,特别是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从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分析,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发现的仰韶文化中晚期规模最大的核心聚落群和唯一的大型城址群。

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

是黄河文化之根、华夏文明之魂

经过研究,考古学家们最终认为,双槐树遗址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表明,以其为代表的“中原文明发展模式”,崇尚中心和文化包容、重视军权、王权,重视民生,重视农桑,重视人口发展、重视发展生产力、追求社会长治久安,不过分地把创造的社会财富贡献给神灵,而是更多地投入社会再生产。

王巍对双槐树遗址的重要价值给予了肯定,他说,双槐树遗址以考古学的实证材料表明在5300年前后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是黄河文化之根、华夏文明之魂,被专家学者称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目前,双槐树遗址考古发掘项目成为郑州市级首个被纳入国家重大社科基金的人文项目;科技部将双槐树遗址作为全国11个具体项目之一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将对“双槐树”进一步解读。

来源:郑州发布、郑州日报、新华社、

新华每日电讯、大河网、光明日报等

编辑 | 格格 gysou99

Hash:27e88613aac6b4029e802fb0f1dab9519e865afb

声明:此文由 巩义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