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开眼界--巩义大佬们的顶级豪宅

看多了现今明星、富丽堂皇的现代大,你想知道以前上流阶层的“贵族”乡村豪宅长啥样吗?

历史上,巩义诞生了像、张书泰这样的富商巨贾。今天就跟着一起来看看巩义这些们的家吧,着实让人大开眼界呦。

1、

其实并不是对某一个人的称呼,它指的是以为代表的康氏家族。当年慈禧太后逃难,回归京城途径巩义,康家负责接驾,不仅出资修建了黑石关行宫,在慈禧一行离开之时还赠银一百万两,使得慈禧太后感叹:“不知此地还有百万富翁。”因此“”名扬天下。

康氏家族的发家迹始于贩盐业,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富甲豫、鲁、陕三省,船行洛、黄、运、沂、泾、渭六河,良田双千顷,财富无以计数。“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便是其真实写照。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留余”文化对康氏家族的影响。在康家主宅,悬挂着一块“留余”匾,被看做是康家的家训。

康百万庄园山西晋中、河南安阳马氏庄园并称“中原三大官宅”,被誉为豫商精神家园,中原古建典范。保存下来的建筑主要分为寨上住宅区、寨下住宅区、南大院、祠堂区、作坊区等十余部分,有33个院落,53座楼房,1300多间房舍和73孔窑洞总建筑面积达64300平方米,是山西的15倍之多。

2、

泰茂庄园位于新中镇灵官殿村,由清代张书泰建造。抗日战争时期,豫西独立抗日支队司令员皮定钧也在此办公居住过。

据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说,张家当年可以称得上是“暴发户中的暴发户”,张书泰则是当年的“闯王”的后人。失败后,张书泰分得了一部分金银财宝,为躲避战乱,就带着金银财宝到深山里定居,时局平稳后才用这些金银财宝建成了规模宏大的庄园。

清代咸丰年间,张家的土地达到了1400多亩,遍及周边数十个村镇。以土地为基础,张家在巩县县城、米河和小关开设了多处钱庄、粮行、布店、药铺、作坊等,声名远播。张家的商号全部以“泰茂”为名,故张氏庄园又被称为泰茂庄园。

鼎盛时期的泰茂庄园沿着玉仙河(今已不存)分布,依山势分七层修上山顶,每层建有九孔窑洞,取“九九归一”之意。庄园的每一层又被分为三处,形成独立的院落。上下七层之间,又通过院内的门楼层层相通。气势宏伟,是一处远近闻名的“无梁高楼”。庄园的布局也是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进行安排的。

值得一提的是,的建筑美观实用,所有的建筑材料都是就地取材,不管是砌窑洞、盖房还是修院墙,都是用河道里鹅卵石砌成。时至今日,这些建筑已有几百年了,仍然坚如磐石

3、

在新中镇新中村,有一片豪华的住宅群,是当地望族张家的豪宅。它就是柏茂庄园,又称张祜庄园或,是河南三大庄园之一。

张家是书香门第。张祜一代,张家共有堂兄弟八人,除其中三人早亡之外,剩下的五人都在科考中金榜题名。几兄弟中,在财富上以张祜为先。张祜庄园始建于末年,整个住宅群自南向北依次分为柏茂园、柏茂仁、柏茂信、柏茂永、柏茂和、柏茂恒六个大宅院,共有院落13处、楼房80余间、窑洞30余孔。

张家真正的发展是在张祜之子张诰的手中实现的。张诰曾考上北京政法大学,但未等学业完成便回家开办了煤矿。随着煤矿的发展,张家拥有了田地数百顷,逐渐成为当地的名绅首富。

1944年,皮定钧进入巩义抗日。这期间,张诰是巩县支援八路军的可靠乡绅,不管是部队、专署还是驻军医院,缺粮缺钱只要向张诰一提,他总是有求必应。抗日战争时期,柏茂庄园曾是豫西八路军一支队司令部和豫西一专署所在地,为八路军抗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4、

,本名茂业,河洛镇人,清末秀才,参加过,是时期河南数一数二的军阀和官僚。他以地方武装镇嵩军起家,利用军阀各派系间的矛盾,在乱世中发迹,历任陕西督军兼省长、安徽省主席等职。同时,刘镇华的五弟也是国民党内的实力派人物,曾参加等,时长期担任河南省主席。

为炫耀门庭,便在老家修建了一栋中西结合的,这便是今日的刘镇华庄园。1946年刘母80大寿时,有人给刘家送来一副对联,其中刘家往日的辉煌表达得淋漓尽致:上联写的是“兄主席弟主席兄弟主席”,下联写的是“父司令子司令父子司令”,横批是“天府”。

位于河南巩义市神都山南侧,由上海著名设计师亲自设计,可以说是“土洋结合”,既有传统的窑洞,又有西洋建筑。1931年建成的这座庄园,以其中的“仿重庆大厦”最为出名。“仿重庆大厦”的整个建筑为六棱形,包括地下室共5层72间,铺有实木地板,楼内设、卧室、舞厅、书房、等。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30年代的上海街头。

今天,虽然除了、以外,其他庄园还寂寥在历史的风烟深处,但正是因为它们,巩义的历史才越发显得厚重。

将为您

Hash:b0ff63b9fb94eb01291180fba3705d6debcb7422

声明:此文由 神采巩义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