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太原发现史前聚落,一学校工地挖出罕见仰韶文化遗址!

直接投稿爆料!

图为出土的红陶钵

11月10日,

太原文物考古研究所传来消息,

太原市国科大材料能源学院附属中小学建设中,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在该项目施工区域内,

发现一处距今有5500多年的仰韶中期文化遗址,

对研究太原盆地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

构建该地区史前文化序列、

探讨太原及周边地区史前文化交流等,

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这也是近年来,

太原辖区内发现的为数不多的史前聚落,

也是迄今为止,

太原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期遗存,

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

此处仰韶文化遗址,位于尖草坪区柏板乡镇城村西南900米处,地处长梁背山山前的冲积扇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南距汾河2.6公里,东北距柏板河1.6公里。

▲遗址位置示意图 图源文博山西

遗址内共发掘仰韶时期灰坑98座、陶窑11座、房址2座、明清墓葬6座,出土大量陶片以及石器、骨器、兽骨等。其中,陶片以泥质红陶和夹砂灰陶为主,白陶仅见1件;红陶多为素面,少数器皿表面施黑彩,图案以圆点、直线、弧边三角、网格纹、刻划纹为主;灰陶多素面和弦纹;陶器多为手制加慢轮修整。目前,复原器物有彩陶罐、红陶素面敛口钵、灰陶碗、灰陶罐、白陶器座等。石器有单孔石刀、石斧等。兽骨主要包括狗、猪、鹿等。

▲出土的灰陶罐 图源文博山西

该区域地层堆积厚0.3米至2.2米,共分5层:首层为灰褐色黏土;二层为黄褐色黏土,属明清文化层;三层为黄色砂土;四层为黄褐色黏土,属宋金文化层;五层为灰褐色黏土,属仰韶文化层。

主要遗迹包括葬人灰坑1座,有人骨两具:一具为成年男性,年龄约28岁左右;一具为幼年女性,年龄约两岁,两具人骨叠压略呈“十”字形。五边形房址,面积约32平方米,西、北两壁壁面保存较好,残存高度10厘米至25厘米,略带内收弧度,壁面有一层厚约1厘米的青灰色烧结面,房址南部有一圆形灶坑和烟道。

▲人骨 图源文博山西

该项目负责人裴静蓉介绍,该遗址文化面貌单一,主要为仰韶中晚期遗存,遗址范围内的遗迹单位数量较多,时代较早,遗存丰富,对研究太原盆地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构建该地区史前文化序列、探讨太原及周边地区史前文化交流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图为房址的灶坑及烟道。

该区域发现的遗迹主要是灰坑,房址、窑址数量较少,且未发现同时期墓葬,综合判断该区域只是这一史前聚落的一部分。该遗址北距龙山文化时期的镇城遗址仅约500米,时代上又有早晚关系,这两处遗址为探讨史前人类迁徙、聚落形态变迁、史前生产力发展等问题提供了新资料。

此处仰韶文化遗址,与上世纪50年代发掘的太原义井遗址、2001年发掘的清徐都沟遗址文化面貌相似,义井遗址与都沟遗址发掘面积较小,此次发掘将在很大程度上突破对太原盆地仰韶文化遗址分布范围、文化互动、文化面貌等问题的认识。

|来源:太原日报、文博山西 (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付洛尔

Hash:fd197fcdd19edbac71326ce82b763f948f25b4a0

声明:此文由 花姐生活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