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访新郑陵上村,走近后周世宗柴荣

河南郑州新郑郭店镇陵上村西边的农田里,有一条两列雪松夹着南北走向的神道,走到神道的尽头,有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墓,这就是后周世宗柴荣的陵墓,即周世宗陵,也称之谓“庆陵”。

周世宗庆陵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陵寝高10米,周长105米,由于整个陵园没有围墙,墓冢之上有明显的踩踏痕迹,东西两侧被房屋和农田蚕食。

在周世宗庆陵东北方向200米左右,是柴荣符皇后的懿陵;自懿陵向东北500米左右,村东的农田里,是柴荣之子柴宗训的顺陵,这三座陵墓,和河南省新郑市郭店镇周庄村南,后周太祖皇帝郭威的嵩墓,合称:后周皇陵,都属于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柴荣是邢州尧山县(今河北隆尧)人,他跟郭威一样,在没有当皇帝以前,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商人,柴荣在江陵以贩茶为生,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

而柴荣的发达跟一个女人有关。

柴荣的姑姑柴氏,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字,《新五代史》记载:圣穆皇后柴氏,邢州尧山人也。柴氏出生在五代十国的一个贵族家庭,因为相貌出众,被后唐庄宗李存勖纳为妃子。李存勖死后,继位的后唐明宗李嗣源就把后唐庄宗的妃嫔全部遣散回家,就这样,柴氏遇到了郭威。

当时的郭威还是一名落魄的小兵,还喜欢耍钱,都觉得这家伙不会有啥出息。可是柴氏见了郭威,感觉他器宇不凡,如果肯努力,一家会出人头地,并且不顾父母的阻拦,还嫁给了郭威。

郭威称帝后,对柴氏非常感激,所以两人的感情非常深厚,多年以来一直相濡以沫、患难与共。柴氏跟郭威没有儿子,就收养了侄子柴荣为养子。

郭威死后,由于他的两个亲生儿子也早死,所以在公元954年,柴荣继位当了后周皇帝。

柴荣励精图治,致力于统一大业,立下了“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壮志 。在位期间,对内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修订礼乐、制度、刑法,使得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地区经济开始复苏。史家称赞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可惜天不假年,柴荣在商议攻取幽州时病倒,不久后就去世年仅39岁,就在去世之前柴荣亲率大军北伐契丹,四十二天内就兵不血刃连收三关三州十七县。

郭威临终前嘱咐柴荣,丧事从简,陵墓不用石人石兽,不修下宫,不要守陵宫人,下葬只用瓦棺纸衣。所以,柴荣墓和后周时期的大大都墓地一样,并无占用很大的空间,也不存在豪华和空费的举动,着一切都表示了后周时期君主存眷民生,节俭质朴的风格。一直到了明朝的时候,后世皇帝多有祭祀,才开始修建了陵园,一直到了民国初期陵园还有围墙和门楼,陵园之中,种满了柏树,还有专门的守陵人,据现在后周皇陵周边几个村的村民介绍,他们多数为守陵人的后代。

由于后世皇帝对柴荣的重视,在柴荣陵园留下了历代皇帝、官员、文人墨客的石碑有数百块,都是赞颂周世宗柴荣功业的。民国的时期,陵园毁于战火,多块石碑被拉走修筑防御工事,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又毁坏了不少,现在,庆陵留下的历代石碑还有30多块,对研究庆陵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Hash:6377057b40e8592a70f2fa814dd171f948a633fa

声明:此文由 旅行者说文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