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里的“登封故事”,偏心的父母自古如是 | 豫记

​《都挺好》电视剧热播,又引起了一轮全民追剧。其中,姚晨演的苏明玉,更让许多人从她的身上找到了自己在父母偏心下的影子。

事实上,父母偏心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正所谓“古已有之”。其中,在《都挺好》电视剧的第四十二集里,当苏明玉几句话把苏大强气到病房里后,苏明玉的男朋友石天冬就给她讲了那个“古已有之”的故事。

巧了,这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登封

文 | 赵呆子

编辑 | 王小米

母亲偏心,手足残杀

父母对子女的偏心,会造成多么恶劣的后果呢?

在《都挺好》电视剧里,由于母亲的偏心,一方面使苏明玉对父母的恼恨一直无法释怀;另一方面使苏明玉与二哥苏明成之间也骨肉成仇。

苏明玉,从上大学开始,就与苏家断绝关系,开始了自我创业,直到母亲去世,都再没有回过苏家。但是,这种状态对于苏明玉来说,并不是好受的,她的内心一直极度熬煎。

由于这种状态不合常情常理,一方面她因母亲的偏心而恨恨不已,一方面她还需要血缘上的归属感。

所以,她一边为了寻找血缘上的归属感,为苏家做着各种各样的事情,为母亲办丧事,为大哥找工作,为父亲买房子找保姆;一边觉得做这些事情是那么的别扭和出力不讨好。

以致于最后当她歇斯底里地向苏大强发彪时,苏大强竟认为她是她母亲的鬼魂附体。

因此,她在这无法选择的血缘链条上痛苦到了极点,她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此时,她的男朋友给她讲了郑庄公与姜氏后来发生在登封的故事。

这故事记载在许多史书中,记述最详尽的算是《春秋左氏传》了。

公元前700年前,春秋时期,郑国第二代国君郑武公从申国,也就是今天的南阳,娶了个老婆叫姜武,然后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叫寤生,老二叫段。

老大为什么叫寤生呢?寤者,逆也。也就是说姜氏生老大时,腿先出来了,难产,姜氏因此差点儿要了命。因此姜氏看这个儿子就特别的不顺眼,待有了老二后,就更是不待见他,处处偏心向着老二。

首先,姜氏曾多次向郑武公请求废长立次。国君本来应该老大寤生继承,她却非要让老二段继承,好在郑武公没犯糊涂,还是让老大继承了王位。史称郑庄公,“春秋三小霸”之一,是历史上有名的有为青年。

然后,当老大继承了王位后,姜氏依旧偏心老二,又在老二的封地上打主意。

先是非让老大把制邑这个地方,即历史上著名的天险之地,现在荥阳虎牢关分封给老二。

老大的警惕性很强,他马上意识到母亲这样做是想让老二据虎牢天险以谋反,于是就找了个理由说这地方不好守,弄不好会死人的。

姜氏没有办法,就又提出让把京邑之地分封给老二,大臣蔡仲看出了姜氏的偏心和阴谋,劝老大拒绝,可老大觉得一二再地驳母亲面子,实在过不去,就答应了。

姜氏这两次偏心,不仅帮助和纵容了老二公叔段的野心膨胀,也让老大郑庄公大大提高了对老二谋反的防备之心。

终于,公元前722年,老二偷袭老大,可他哪里知道,早准备好的老大一下子就把他打得落花流水,不仅把他赶出了京城,还一直追赶到鄢邑,即现在的许昌鄢陵一带。

最后老二没有办法,只好逃出郑国,跑到共国,开始了海外流亡生涯。

在上面讲的历史故事中,由于姜氏的偏心,同样也造成这两大恶果。

一方面郑庄公与公叔段最终为争夺王位骨肉相残,弄得你死我活。

另一方面,郑庄公对母亲姜氏的偏心也恨恨不已,为泄怨恨,他不仅把亲生母亲流放到了颍城,即现在的登封市君召乡的黄城一带,而且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可是,苏明玉和郑庄公面对这样的恶果,又能怎样呢?

剧情和史实证明,苏明玉与郑庄公哪一个都超越不了来自血缘的纠缠和宿命。

放下,是最好也最难的解决办法

郑庄公同样超越不了血缘的宿命,他发毒誓后,很快就后悔了。怎么办呢?大臣颍考叔给他想了个极笨的办法——掘地见母。

你不是说除非到了黄泉,决不与母亲相见吗?可你现在又想见母亲,那好,咱就在地下挖个“黄泉”,然后让你和母亲到那里见面!

如此,郑庄公作为一国之君,既没有言而无信,违背了自己发的那个毒誓,又如愿以偿地见到了母亲,可谓皆大欢喜。史载其情景为:“其乐也融融!”“其乐也洩洩!”

让我看来,我这个老乡颍考叔的办法也实在是笨得可以,简直是让郑庄公做一个自欺欺人的傻子。

可没想到效果倒蛮好,不仅解决了国君家里的矛盾,还让郑庄公以孝行垂范天下。

全天下人不仅没有嘲笑这个办法笨,而且从颍考叔到郑庄公,全因此而千古传颂。

可对于《都挺好》里的苏明玉,母亲已逝,掘地见母是不可能了,又如何才能释怀了呢?

她的男朋友石天冬是个聪明人,他帮助苏明玉分析说,现在你母亲已去世了,你与母亲的矛盾,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继续恨你的母亲,用母亲偏心的过错来惩罚自己,让自己永远处于委屈怨恨所带来的痛苦与熬煎之中。

另一条就是选择放下,放下母亲偏心给自己带来的伤害,回归到无法超越的血缘宿命之中,享受现有的亲情之乐。这样,放过了别人,更放过了自己。

这真是个不解之解的方法,也是唯一能让苏明玉走出痛苦的方法。虽与颍考叔的办法不同,但异曲同工。

历史留下的是登封黄城故城

《都挺好》热播,我也狠追了一把。

当剧中提到郑庄公掘地见母的故事时,我耐不住性子,驱车来到了位于登封君召乡北部的黄城村。

不来不知道,一来吓一跳。

我想信,没来过的人,谁也不敢相信,当年郑庄公母亲姜氏流放的黄城的城墙还在!

从郑-少-洛高速路的登封君召口下,往北约三四公里的样子,进入一个叫黄城的村子,穿过村子,再往东一拐,就是古黄城遗址

从远处看古黄城遗址,就被古人建城的匠心所折服。整个古城背靠嵩山西南的一个山丘,当地人称马鞍山,除北面与山丘延缓下来的坡地相连之外,其他三面全部临沟临水,且沟深都达几十米,想象当年里边如果有水,以春秋时的攻城水平,真是易守难攻。

走进城内,四周夯土做的城墙虽已高高低低残破不堪,但想一想它还保存着2700年前的概貌,还是不由令人震憾。

特别是近前查看这些夯土墙时,会发现上面布满了直径约有10厘米左右的小洞洞,我随手折了根长长的野枸条往里探了探,竟没有到底。

这是当时工匠们为了城墙的坚固,在夯土的过程中横竖夹入的木棍,可随着时间的流失,这些木棍终于一点点朽掉,于是就成了现在的一个个空洞。

站在古城内绿油油的麦田里,望着四周高高的城墙上荒草杂树凄凄,想着颍考叔当年为主子绞尽脑汁苦思法子的形象,不由感叹起历史的奇诡。

在这几千年来修修䃼补的城墙之内,不知发生过多少或乐或悲的传奇故事,而如今这一切都已被雨打风吹去,不见了踪影。

然而,这些遗存下来的城墙,似乎一下子又把我们带入了那曾经的春秋时代,仿佛颍老叔、郑庄公、姜氏都没有走远。

今天当地还流传着一句民谣:“大窟窿,小窟窿,窟窟窿窿到黄城。”就是说当时母子两人,按照礼仪,郑庄公从大窟窿进去,姜母从小窟窿进去,一直走到黄城的黄泉相相见。可见,当时有许多围观者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看过黄城遗址,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我又来到位于黄城西南不远的阴司沟,据说,这正是两千多年前郑庄公“掘地见母”的地道。

沟呈东西方向,深度和宽度均约10米左右。

当然,当年的颍考叔修建的黄泉地宫已经不见了,当年不见天日的隧道也成了露天的沟壑,但它距离黄城这么近,又有一直以来的民谣和地名作证,再加上左丘明“春秋笔法”的记载,我完全相信眼前的一切与历史相符,是真实可信的。

尾声

《都挺好》看完了,黄城看过了,“登封故事”也讲完了。

苏明玉和郑庄公,一虚一实,隔着近三千年的两个人,在问题无解的痛苦中,分别遇到了石天冬和颍考叔两位智者,最终都找回了曾经迷失的血缘亲情。

我只有一个女儿,做一个偏心父母的机会是没有机会了。

我也愿天下少有偏心的父母,即使有,我想也大多缘于误解,即使不缘于误解,也愿看过《都挺好》电视剧,听了“登封故事”,也当放下才是。

因为,父母无法选择,除了理解,还有原谅。

因为,放过别人,就是放过自己,何况是父母呢。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赵呆子,原名张国昌,登封人,1970年生,1993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兼及诗歌、小说等。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关注“豫记”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转载”。投稿请发送邮件至 yujimedia@163.co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Hash:d05a29ac6b2a71f876b5d49c4d1c8a2283c526c0

声明:此文由 豫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