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是游走贵州最值得一去的古村寨,是“闻着风都可以做梦”的静谧之地!

小编在上期中详细介绍了

避暑度假十大旅游主题产品

爽身亲水游

是不是炒鸡刺激+清凉??

清凉过后

我们不如到古镇村寨中感受民风民俗

村寨清心游

贵州大山中有着许多古朴清幽的民族村寨和古镇,清新的空气、凉爽的气候、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恰是夏季避暑休闲的好去处。

线路一

贵阳凯里南花苗寨麻塘革家寨)—黄平(枫香革家寨、飞云崖)—台江施洞古镇)—镇远古城报京侗寨)—江口(云舍土家民族村)

南花苗寨

苗寨坐落在巴拉河上游,距凯里市中心13公里,炉榕公路从寨脚绕河而过。这里民风纯朴,风景优美,民俗独特,是巴拉河长裙苗农耕文化典型的天然博物馆。村寨依山而建,吊脚楼层层叠叠,鳞次栉比,掩映在苍翠茂密的林木之中。以秀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闻名。

麻塘革家寨

麻塘革家寨位于凯里市城北的龙场镇,距离凯里市区21公里。革家寨居住着400多人,他们自称“革家人”,在这里,可以欣赏到革家独特的芦笙舞、板凳舞、飞歌、酒歌、情歌以及革家妇女精湛的刺绣蜡染。革家女子的装束较为奇特,少女头带红缨帽,结了婚的妇女头戴花冠帕,上穿蜡染刺绣花衣,并罩以冠首铠甲式的披肩,下着百褶短裙.腰系丝带、流苏围腰巾,颈配银饰项圈、小腿扎刺绣绑腿。

枫香革家寨

枫香革寨位于贵州黄平县城东南30公里重兴乡,是革家人聚居村寨中最大的一个自然村寨。在枫香革寨,古色古香的木结构房屋鳞次栉比,杉木、秀竹遍布房前屋后,郁郁葱葱的枫香树几乎与革家的历史一样古老,成了革家人繁衍生息的见证,枫香革寨由此而得名。

飞 云 崖

飞云崖风景区位于贵州黄平县城东面东坡圣果桥畔,系国家级舞阳河风景名胜区十大景区之一,以其有悬空石崖形如飞云而得名,是一组宗教建筑、民族建筑和园林建筑相间的别具特色的古建筑群,赢得了“贵州第一古刹”、“黔南第一洞天”等殊誉。在贵州名胜中,飞云崖是文献记叙和游人题咏最多的一处,至今还保留着丰富的诗文、联语、摩崖、碑碣,故人们又将其誉为贵州的“文化富矿”。

施洞古镇

施洞镇坐落在清水江畔的台江县,依山临水,交通便利,在古代是连接清水江上下游的重要驿站和渡口。如今已不再只是缘于昔日作为清水江重要口岸的地位,它依仗了更为宝贵的民俗文化资源———姊妹节、龙船节、苗年等节俗和施洞“破线刺绣”以及银饰。

镇远古镇

镇远古镇是中国山地贴崖建筑文化博物馆。城内古街古巷曲径通幽,石桥城垣错落有致,碧水晨雾姿态万千,春江渔火诗意盎然,有雄伟奇特、蜚声中外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和明清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古城垣等160余处,观赏价值与科考价值俱高。其建筑风格为青砖黛瓦、高封火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块青石板、每一块青砖都记载历史遗迹,泣诉着千年古镇的沧桑。

报京侗寨

报京侗寨坐北朝南,四面青山环抱。整个大寨从北到南,由高到低,形若撮箕口。青一色的木结构房屋,依顺地势,鳞次栉比,疏密相间,十分直辖市地布局在两册之间的狭谷中。群众习惯把报京分为上、中、下三寨。

云舍土家民族村

巍巍梵净山下,幽幽太平河畔,坐落一宛若世外桃源般的自然村落,这便是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的江口县平乡云舍村。独具本民族特点的服饰,佩戴谐调美观,艳丽雅致。民族传统节日很多,几乎每个月一天或几天,除过共同的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外,土家特点的“赶年”、“过社”、“清明”、“立夏”、“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传统节日丰富多彩。

线路二

贵阳—雷山西江千户苗寨、郎德上寨)—丹寨万达小镇(石桥古法造纸、卡拉村)—榕江三宝侗寨、大利侗寨)—从江岜沙苗寨小黄侗寨)—黎平肇兴侗寨)—锦屏(隆里古镇)

西江千户苗寨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拥有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蕴,这里的苗族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不但典型,而且保存较好。这里房屋大多是木吊脚楼,都是用枫木搭成,极具名族特色。千户苗寨四面环山,重峦叠嶂,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这是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之地。

郎德上寨

进郎德上寨,首先要饮十二道拦路酒,然后才沿着石板小路走进寨子中央的芦笙场。在郎德将会欣赏到敬酒歌、苗族飞歌、芦笙 舞、铜鼓舞、板凳舞、集体舞等丰富多彩的苗族民间歌舞。

丹寨石桥村

贵州省丹寨县南皋乡的石桥村,至今保留着一种用构树皮作原料的古老造纸技术。专家研究发现,石桥古法造纸工艺流程与明朝宋应星著《天工开物》记载的图解基本一致,距今已有一千四五百年的历史。2006年,丹寨石桥的古法造纸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法造纸与丹寨蜡染、丹寨锦鸡舞构成了丹寨的三张文化品牌。

丹寨卡拉村

卡拉村位于贵州丹寨县龙泉镇,是一个苗族聚居且远近闻名的民族文化村,素以编制鸟笼驰名。“卡拉”在苗语里是“好”的意思。2007年卡拉村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鸟笼编制艺术之乡”。丹寨县卡拉村已是现存为数不多的古老手工编制鸟笼专业村。据说,卡拉村的鸟笼编制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因为采用本地优质上好的楠竹为原料,所以具有不干裂、不变形、坚固耐用的特点。

三宝侗寨

三宝侗寨是全国侗族人口居住最密集的地区,喜欢聚族傍河而居,寨边河岸上栽有四季常青的护堤榕树,寨内木屋与窖子屋错落有致,鳞次栉比,江水、榕荫、村寨、田园构成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三宝侗族民俗有:“行歌做月”、“奇特的婚礼”、“捉嫂”“稻草人行乞”等。

大利侗寨

大利侗寨位于榕江县城东面,距县城23公里。主要景观有建于清乾隆58年的石板古道、五座侗族风雨桥、气派雄奇的侗族四合院以及独特的晾禾谷仓。村寨四周古木葱茏,古楠木树达400多株,体现了侗寨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老人护村,古木佑寨” 的传统观念。

岜沙苗寨

村寨木楼古朴、简单;四周则为密林环绕,环境幽雅;村民全系苗族,衣着传统,发饰奇特。是中国最后的枪手部落,岜沙汉子终身带枪,延续千百年的狩猎习惯。他们镰刀剃头,仅留下中部盘发为鬏髻,并终生保持这种发式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所能见到最古老的男性发式。树葬,岜沙人把树看作是神灵,人死了埋葬入土,不留坟墓不立墓碑,只在死者的墓穴上栽种一棵小树,以示生命得到了树神的沿续。

小黄侗寨

小黄侗寨是天下闻名的“侗歌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音乐天堂”。小黄的侗家姑娘不仅极善于歌唱,而且非常热情。对于远方客人想听歌的请求,她们的回答便是让你坐在她们的膝盖上听她们演唱。这种古朴风俗时常使得游客手足无措,其实,入乡随俗才好。在小黄,回归自然是最佳的选择。

肇兴侗寨

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是黔东南侗族地区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肇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乡镇之一,其鼓楼群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被誉为“鼓楼之乡”。

隆里古镇

这里街巷纵横交错,建筑整齐和谐。隆里城设置东、南、西、北四方城片。城门设置虚虚实实,让人感到"明通暗塞,暗通明阻"。隆里古城建筑的风格实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它超前、合理的规划布局,令现代人望尘莫及。

线路三

贵阳—都匀黔南州民族博物馆)—三都(尧人山、巴茅水族文化村)—荔波(瑶山古寨、水书博物馆)

黔南州民族博物馆

南州民族博物馆专门从事收藏展出文物,弘扬民族文化的地区级综合性博物馆。位于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都匀市民族路35号,目前馆藏文物近5000件,主要为民族文物和革命文物。

尧 人 山

素有“百里林海”、天然的植物基因库和野生动物园之称尧人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三都县城东南12公里,方圆350平方公里。公园内峰岭连绵、幽谷叠翠、山高谷深、瀑布众多,原始森林浩瀚无垠,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北半球同纬度生态最好的少数几个景区之一,堪称“水乡绿海、黔南明珠”。

巴茅水族文化村

三都水族自治县巴茅村在三都县合江镇境内,距县城6公里,是一座始建于清朝的水族自然村寨,至今寨中依然保持着写水书,说水语,着水衣的古朴民风,是水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缩影。寨中古墓林立,随处可见的精雕花纹与象形水书一起,承载了水族悠久的文化历史。而水族独特的祭祖仪式,也为巴茅古寨三百余年的历史增添了一抹神秘。水歌迎宾,铜鼓斗角舞,祭祖仪式后的赛马大会都成为巴茅古寨端节必备的节目项目。

瑶山古寨

瑶山古寨地处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瑶山瑶族乡拉片村、菇类村境内,原始母系氏族社会遗存的活化石----瑶山古寨,距离小七孔风景区6公里,是白裤瑶的主要聚居地。在瑶山,我们不仅观看到瑶族独特的服饰文化,还能了解其迁徙的历史、建筑特色等等。

水书博物馆

水书,水族的文字, 水族语言称其为“泐睢”,由水书先生代代相传, 其形状类似甲骨文和金文,主要用来记载水族的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等文化信息。水书是世界上除东巴文之外又一存活的象形文字,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书在水族群众的社会生活中,至今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婚丧嫁娶仍然照水书记载的“水历”推算决定。

线路四

贵阳—安顺(屯堡文化旅游区)—贞丰(纳孔布依民族村)—兴义万峰林布依八音古乐表演)

屯堡文化旅游区

安顺云峰屯堡文化旅游区,一座活灵活现地“屯堡文化”展示地,明代调北征南和调北填南的历史遗存地。安顺是屯堡最密集的地方,但云峰屯堡却是屯堡文化村落群的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这里密布着保存完好的明代屯堡村寨40余个,其建筑、服饰、饮食、习俗、娱乐方式等仍保留着大明遗风,巷巷相通、户户相连。无论看过多少世界风光,来到云峰屯堡都会令人迷失在这六百年前的军屯文化和古代文明之中,久久不能自己。

纳孔布依民族村

有着600年历史的纳孔村地处贞丰县者相镇西面,坐落在省级风景名胜区三岔河湖畔。古寨内的民居尽是“风火墙,三滴水”式的建筑风格,有6000多平方米的连户青石板路。“纳孔”的地名为布依语的谐音,意译为田产丰收。农历六月初六,是当地隆重的布依族风情节,以吹长唢呐庆祝六月六。

万峰林布依八音古乐表演

在南北盘江之间的布依族地区广泛流传的“八音”,是一种布依族世代相传的民间说唱艺术。“八音”旋律古朴、流畅、悠美、悦耳,常活动于民族节日,婚丧嫁娶、建房、祝寿等场合,深受当地各族人民群众喜爱。布依八音是以牛骨胡、葫芦等8种乐器演奏而得名。1992年,在意大利举办的国际民间艺术节上,由黔西南州民族歌舞团根据布依八音创作演出的《贺喜堂》,以其优美的旋律、悠扬悦耳的曲调、满带泥士气息和生活情调的表演,赢得各国艺术家的热烈掌声,使布依八音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展示了她独特的风采。 2002年9月,由巴结农民组成的万峰林景点“万峰第一观”的八音表演队在南京《中国名胜区旅游产品展示交易会》上夺得了“景区民风民俗及形象展示奖”第一名,在全国150多家国家级风景区中脱颖而出,并被誉为“凡间绝响、天籁之音”。

看腻了城市的霓虹彩灯

也受够了城市的高温蒸笼

那就来贵州看看村寨

体会不一样的清风

信息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帖,谢谢

Hash:8cd46aed81647020a8121f76a3826fbb04e201ee

声明:此文由 贵州省旅游局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