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族的传统民居
民居,
是因地制宜的独特建筑,
是难以再生的文化遗产,
更是午夜梦回时的一缕乡愁……
德昂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诸葛亮当年率兵南征来到德昂山寨。有一天突遭袭击,受伤遇险,幸得勇敢善良的德昂姑娘阿诺相救才得以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在短暂的接触中,二人产生了感情。当重任在肩的诸葛亮不得不辞别心上人的时候便将自己的帽子留给阿诺作为信物。
痴情的阿诺苦盼18年,等来的却是心上人的死讯。从此,心碎肠断的阿诺不吃不睡,每天呆立村头,望着心上人东去的路。到第33天,突然雷电交加,大雨倾盆。雨过天睛之后,阿诺不见了。而她站立的地方却出现了同诸葛亮的帽子一模一样的房子,这就是德昂人后来居住的竹楼。
历史上,德昂族先民多选择濒临江河的地方建村寨。据史书记载,唐朝时茫人部落已经过着“楼居”生活。由于滇西南地区属亚热带气候,气温高,降雨量大,“风土下湿上热多起竹楼,居濒江”。楼居防潮且凉爽,加之当地竹木资源非常丰富,便于修建竹楼,因此,干栏式建筑就成了当地各民族适应环境的必然选择。
德昂族村寨大多依山而建,坐西向东,主要有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形制。
德昂族的传统民居是用龙竹或木料做框架,梁柱之间均用斧凿穿斗结合而成,不用钉子固定,其他部分如椽子、楼板、晒台、围避、门、楼梯等均用竹子作为原料,因此,也称“穿斗房”。
房屋底部用数十根龙竹或木柱支撑,四周不加遮挡,用于饲养家畜或堆放杂物。楼上住人,一般分卧室和客厅两部分,供全家人起居、会客和存放粮食、杂物之用。房子的四周围以竹篾或木板,内部用竹壁隔成数间卧室。
德昂族传统民居的房顶用茅草覆盖,四周都有屋檐,俗称“四檐出水”,房屋的三面两端和檐口向上呈弧形,这种弧形屋面在结构技术上要比直线屋面难度大,充分体现了德昂族精湛的传统建筑工艺和独创精神。
在房屋装饰上,三台山的德昂族在茅草房屋脊上一般装饰有数个葫芦状的草结做饰物,类似内地寺庙上的宝鼎、鳌鱼之类,这也成为德昂族建筑与其他民族建筑的区分标志。
茅草房屋脊上的葫芦状草结
瓦面屋顶的四檐出水建筑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条件好的德昂族家庭也开始改建木楼了,覆盖凹形瓦。
现在,还有人住上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并装有玻璃窗的现代住宅,这种住宅楼下可用于摆放农具、停放拖拉机等。汉族建筑的文化因素已越来越多地融入了德昂的民居建筑。
德昂族的房屋大小,视家庭人口多少而定。
历史上曾经有过数十位家庭成员共居一幢房子的父系大家庭,因此房子建盖的面积较大,一幢房子占地可达四五百平方米,甚至还有占地面积达到了750平方米的民居住房,楼上走道宽敞,走道两旁为各小家庭住间,人口多的家庭可住两三间。各户之间隔以竹壁,并在每户的住间旁设有招待佛爷及客人的地方。建盖这样大的竹木结构建筑,在工艺上是很复杂的。
德昂族的传统民居建筑,参差错落地散布在青山绿水之间,随日出日落明暗交替,随一年四季变换容颜,在岁月中沉积故事。
每一次翻阅《中国德昂族历史文化写真》,看着这些正在消失,或已经不再存在的老房子(竹楼),不觉唏嘘。时代在不断变化,社会在不断进步,而光阴,也带走了太多往事。
后记:德昂族,是云南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素有"古老的茶农"之称。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德昂族,促进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德宏州乐美广告传媒公司及团队经过十多年的收集、拍摄、整理、编排,印刷出版了《中国德昂族历史文化写真》。
【德宏秘境】将不定期为大家推送图文,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德昂族久远的历史、丰富的生活、感人的习俗和优秀的文化。
(仅供观赏,盗版必究。)
——底部有评论,留言说说你对本期图文的看法吧——
本期摄影:张义和
图文编辑:木 兰
德宏秘境
微信号:zgdehong
专注于德宏生态旅游、摄影、文化的服务平台!
德宏很美,传播美丽!
我们用第三只眼睛(独特的视觉)带您去了解、触摸、感受大自然的温馨,发现德宏生态、人文、民风之美。同时呼吁大家:敬畏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共爱我们的生活家园!
合作咨询:13578270702
微信/QQ:376780887 (添加时请注明:德宏秘境)
声明:图文背后付出的是艰辛的汗水,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我们的图文。未经同意,任何公众号及媒体不得随意编辑和转载,盗版必究!
长按二维码即可添加关注
Hash:74155923aa479fd68a3b8977d8cfd3b9dec02a4c
声明:此文由 德宏秘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