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昆明曾经有过一座烧猪桥

一、烧猪桥建于明代,由黔国公沐氏建

提起烧猪桥,年过六旬的老昆明人大多能记忆起:昆明古城老城墙南门外的护城河上曾经有过这么一座桥。这座桥虽然已在1952年拆除明代建设的古城墙以修建东风西路时,随护城河的填埋而消失了,据传该桥现仍埋在原址下面(当时在护城河东端的护国桥这样的近代历史名桥,也未能幸免,被一并填埋了,现能见到的护国桥是1999年地下管网改造时重见天日的),但它和玉带河上的其他几座桥都属于昆明古代存在过的具有数百年史实的城市建置文物,本文所以提及,是因其涉及昆明城市的民俗变迁史,故毋庸为之讳言。

标有烧猪桥、鸡鸣桥、板坝河桥、土桥、云津桥等位置的明代昆明城郊形势图(该图载于1984年3月出版的《昆明市志长编》卷三第162页)。

1、记载“烧猪桥为明代黔国公沐氏建”的(乾隆)《云南通志》节录(见图片):

载于(乾隆)靖道谟撰《云南通志》卷五~卷六第185页(图书馆) -“顺城街桥:在城西南半里,一名烧猪桥,明黔国公沐氏建”。

2、记载“烧猪桥为明代黔国公沐氏建”的昆明县志节录(见图片):

据清·戴絅孙《昆明县志》记载“城西南半里曰:顺城街桥,又名烧猪桥,明黔国公沐氏建”……

“又西南一里曰:小泽口桥又名鸡鸣桥,明天顺(1457年——1464年)中建”。

——节录自戴絅孙《昆明县志》卷三建置第46页(局部)

二、烧猪桥所处地理位置

烧猪桥所处位置是在元代的中庆土城和明代的砖砌龟城,两城护城河的交汇位置上;是处在元代、明代、清代与民国多朝形成的城市商业黄金圈的重要地段上。

明代砖砌的龟城将元代的中庆城(鸭池城)一分为二。中庆城是座南北长而东西窄的土城。中庆城北边是五华山和祖遍山一带(含园通寺),它比更早的鄯阐城向外拓展了一里,南边到土桥(即桂花桥),它的西边和南,以玉带河(东起双龙桥,西在今沿五一路西面至鸡鸣桥一线,与翠湖南流之水相联)作护城河;东边则在盘龙江西岸约一百步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护国路(含大德桥或云津桥即今之得胜桥白塔即今之北塔路中段一带),明代的砖砌龟城将中庆城的忠爱坊(即顺城街、三市街)以南的一半划在了城外,将中庆城的北边一半划在了城内。

朱教授说:“顺城街的交通地位优势,使其成为明、清两代昆明城行政区和商业区之间的重要通道”。以南屏城门为枢纽,来自城内的所有通路都直接通过离城墙最近的顺城、宝善两街通向外部,南坝、西坝、昆明东交通出口得胜桥、金马碧鸡坊等众多城外城内重要交通干道都直接与顺城街相连。在此基础上,顺城街发展出两个特殊的经济特性,一是成为云南和全国进出马帮的居住转接地,几乎所有运输马匹都在顺城街歇息;二是形成多民族共同团结发展的集中商业居住区。——摘自网文《顺城街:昆明古城外的“金商圈”》

昆明古城模拟全貌图(所用图片为: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2012届景观建筑动画班毕业动画)

图中左边是玉带河,中间是左、右对峙的西、东寺塔,两塔中间的后面有成品字形布局的金马碧鸡坊及忠爱坊,在其后面是明代洪武15年(1382年)间,沐英镇滇时期建的昆明古城城墙,正中的忠爱坊后面为近日楼(南门),其两侧是如飘带状的老城墙。

昆明古城模拟局部图(所用图片为: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2012届景观建筑动画班毕业动画)

图中左边是玉带河,河中的桥为鸡鸣桥,远处城墙边是玉带河与护城河相接的转弯处应有烧猪桥,图中右边是西寺塔

玉带河简介,其文字与图片节录自《五华区文物志》三、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一)古建筑第58页

古代就翡翠如玉带而今天也偶尔露美姿的玉带河(图片来自网络)

上图中是沿河路的路牌,现在的玉带河在鸡鸣桥以北的一段,已于1958年复盖为暗河,并命名为沿河路。(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现在的鸡鸣桥北段的沿河路,它曾是古代的玉带河流,其北端与顺城街交叉处是烧猪桥曾着落的位置。(图片为笔者所摄)

上图是沿河路(兰色)烧猪桥(黑色)的平面图所在位置

在当年的烧猪桥位置(横在图中的马路即是沿河路,由省博物舘对过来的路中即是)周边,如今已是高楼林立

三、烧猪桥记载了明、清、民国时期生活在这里多民族杂居的部分习俗

明时的昆明称云南府(县名含:昆明、宜良富民)。据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一云南府风俗载:(这里)“夷汉杂处。云南土著之民不独僰人而已,有曰白罗罗、曰达达、曰色目,及四方之为商贾、军旅移徒曰汉人者杂处焉”。

明初的滇池地区,是一个以土著僰人、白罗罗(彝族白族等多种少数民族)为主,且有元时进入该地区的达达(蒙古族)、色目(回族)以及商贾、军旅移徒之汉族形成的“大杂居、小聚居”的夷汉杂处相互融入的状况。后经几次军事移民汉族人口剧增,以及随军屯、民屯、商屯的实施,大量汉族的进入,并迅速发展为滇池地区的主体民族,最终形成了滇池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局面。

明代昆明地区的汉夷信仰以佛教道教为多,见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一云南府风俗载:“俗尚浮屠。《旧志书》云:僰人无间贫富,家有佛堂,老幼手不释数珠,一岁之间,斋戒居半。”也有信仰元代时传入的基督教的,还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各少数民族还有各自诸如“本主”、“土主”“等等信仰的。

关于烧猪桥的命名大凡缘自桥边曾有过的烧猪美食出了名的典故,我们至今已无从知晓其究竟:是出自明代由中原汉族移民所带来的手艺呢(早在距今一千四百年,山东人贾思勰编著的《齐民要术》更把烧猪的选料、宰杀加工、烧烤等事项都写得很详细,并称之为“炙法”。从其记载的22种炙法,可看到南北朝之前的烧烤制作技术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还是出自本土少数民族的传统饮食习俗呢?

而前面所引《昆明县志》也未明确记录烧猪桥具体是建于何年?该桥是由哪位黔国公所建?说不定:在当年剏建砖砌昆明龟城的工程峻工时,沐英为犒赏建城有功的军民,命杀猪宰羊以示慰劳与庆贺,曾在此由或汉或夷的厨艺高手,烹制美食烧猪及酒宴,待引玉带河、盘龙江水灌入取土填城形成的深沟为护城河后,沐英遂将在该处护城河上新搭建的桥,命名为“烧猪桥”是了!

我们力图找到文章的作者,但是由于交际有限,我们很难全部联系。精选的这些文章,如果原作者不同意,请与我们联系。

投稿合作QQ:2806722877 电话:15368062388

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原文”

Hash:b95b3184930dacc6626f11f72e506d8d3784986c

声明:此文由 我爱昆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