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门西荷花塘:坐拥十三条巷子的迷宫街区

荷花历史文化街区漫步,有一种走迷宫的乐趣。

十三条历史街巷纵横交错,让人猜不到下一步会和哪条巷子邂逅。

有时,你以为走进的可能是一条死胡同,没想到一条新的巷子又出现在眼前,给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妙之感。

南京地名典

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

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隶属于南京市秦淮区,街区规划范围东至水斋庵、磨盘街、中山南路一线,南至明城墙,西至鸣羊街,北至殷高巷、荷花塘一线,占地面积约为12.56公顷,是南京最具历史文化底蕴及明清建筑特色的古城历史风貌区之一。

╱ 南京巷子 ╱

俗话说“北京胡同,南京巷子”,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十三条巷子都有着悠久历史,每条巷子的名字都传承着历史文脉,见证了岁月更迭。

▲在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当中,南京市规划局明确要求,历史街巷不得更名。

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的十三条巷子分别是:鸣羊街、水斋庵、孝顺里、磨盘街、同乡共井、殷高巷、鸣羊里、学智坊、谢公祠、高岗里、陈家牌坊、饮马巷、荷花塘。

许多巷子都因此地曾经拥有的老行当或者地标性建筑而得名。

▲磨盘街,道路从殷高巷44号起到饮马巷,长度约383米。如今,制作磨盘的行当早已经消失。

比如磨盘街,从前此地有许多人以做磨盘为生;水斋庵,巷子里原来有一座叫“水斋庵”的庵堂;谢公祠,曾有东晋名门望族谢氏的祠堂

有些巷子的名字则来自于历史或民间传说,如同乡共井、饮马巷、孝顺里等。

▲孝顺里,道路从殷高巷起到谢公祠,长度约285米,传闻江宁知府李璋煜曾使此地的一个不孝子变成了大孝子。

我们先去看一看历史最悠久的同乡共井。

这条巷子非常引人注目,原因很简单,它是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内少数的四字名,想不注意到都很困难。

▲同乡共井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魏晋南北朝,那可是一段令人头疼的历史时期。

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大家为争夺地盘打打杀杀,大批北方官民迁往南方避难,史称“衣冠南渡”。

巷子内有一口井,井与巷子同名。

▲荷花塘片区除了拥有13条巷子,还有8处古井。

这口井相传为东晋杰出政治家王导所建,用来鞭策北方来的官民,要同舟共济、同甘共苦,才能在江南立足。

▲王导,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出身魏晋名门“琅琊王氏”。

久而久之,同乡共井的井名与巷名便流传了下来。

饮马巷的历史则要稍晚一些,巷名与宋高宗赵构有关。说起宋高宗赵构,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逃跑经历。

▲饮马巷,道路从谢公祠起到钓鱼台,总长350多米。

建炎三年(1129年),刚建立南宋才两年的宋高宗赵构,一直遭到金兵袭击,金朝名将金兀术攻进建康府,想要活捉 宋高宗赵构。此时,赵构早已率领一班臣子沿小道向南门逃去。

快到南门时,赵构的坐骑突然罢工,就要引颈嘶鸣。还好有懂马的臣子,让马在老百姓淘米的水缸里喝足水,这才安静下来。

▲如今的饮马巷,走在街巷之中还可以看到建于明清时期的老民居。

人们为了纪念此事,便把这条小巷称作饮马巷了。

▲饮马巷紧挨着中华门城墙。

名人故居 ╱

荷花塘曾是南京最为繁盛热闹的地区,居住人群以达官贵人为主,保留了不少名人故居。

▲刘芝田(刘瑞芬,字芝田)故居位于殷高巷14号,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刘瑞芬,字芝田,男,安徽贵池人,职业是清朝外交官员,爱好藏书,曾经以诸生的身份在李鸿章的幕府里待过。

晚清时期,清政府腐朽无能,西方列强虎视眈眈,做外交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刘瑞芬却做得还不错,可见是一个有能力、有远见的人。

▲刘瑞芬,字芝田(1827-1892年),清代外交官、藏书家。

光绪十一年(1885年),刘瑞芬奉命出使英俄等国。当时英国侵略我国西藏,俄国觊觎我国漠河金矿

刘瑞芬周旋于列强之间,极力反对侵略行为,维护国家领土统一,因此为后人称颂。

▲从外部看刘芝田故居,整体上还算保存完好。

魏家骅,字梅荪,又号刚长居士,江宁人,著名慈善家。他的一生,可谓大富大贵之人的典型。

▲魏家骅故居位于高岗里17号、19号,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魏家骅高中进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再中经济科进士,成为“双料进士”,此后一直官运亨通。

魏家骅不仅官场得意,在商场上也是如鱼得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红顶商人。

▲魏家骅故居的大门足有两米宽。

他创办“魏广兴”缎号,拥有织机三千张,产品行销全国,而且担任过南京商会的会长。

他还是一个好人、大慈善家,史书记载其“不懈益勤,活人以万计。四十年无间出,盖性使然”。

荷花塘内还有一处标注出错的名人故居“曾静毅故居”。

▲冠名颇受争议的“曾静毅故居”。

历史上并没有叫“曾静毅”的名人,所谓的“曾静毅”其实是指曾国藩最小的弟弟曾国葆。

曾国葆病逝后,朝廷追谥他为“靖毅”,并在南京城南为他建祠,所以“曾静毅故居”的正确名称应该是“曾靖毅公祠”。

╱ 市井生活╱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荷花塘,曾是昔日达官贵人的聚居地。随着时光流逝,社会变革,现在已经成为寻常百姓的居住地。

▲如今荷花塘的居民,大多是在这里住了几十年的老南京人。

走进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狭窄的街道,破旧的房屋,说着一口本地方言的老南京人……在高楼林立商业气息浓厚的南京主城区,这里是另一个世界。

千万不要小看街边这些破旧的房屋,很多都是秦淮区不可移动文物。殷高巷古建筑群、高岗里古建筑群,被评为区级文保单位。

▲荷花塘内随处可见这样的“不可移动文物”。

除了古建筑,巷子里还藏匿着许多美食,汤包、馄饨、老卤面,样样拿得出手。

▲位于殷高巷内的小李汤包,是南京最受欢迎的汤包店之一。

面香不怕巷子深,饮马巷的无名老卤面,店面不大,顾客却络绎不绝。他们家的大肉面面条劲道,大肉酥烂醇香,久负盛名。

▲色香味俱全的无名老卤面。

目前荷花塘的居住环境并不乐观,但相关部门已经认识到荷花塘对于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性,荷花塘是南京城市历史记忆的符号。

正如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丁沃沃所言:街道是让人们体验的,古街道还在这个地方,一看到它过去的肌理,那么这个城市一下就变得有厚度,历史就在这个厚度中间显现出来。

▲坐在家门口乘凉的老人。

老门西荷花塘,自古江南繁华地。

不仅保留住了最后的老南京城市肌理,更因为老居民们轻易不会改变的生活习惯,让那些古早的生活方式依稀可辩,从而复刻下了珍贵的老南京生活样貌。

也在今天,当我们想要回看历史的时候,成为一个既可靠又难能可贵的真实通道

凉饭团‖ 撰文/摄影

部分图片由仙林布衣提供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创文章,欢迎转发,如需转载请联系

作者:更南京。专注南京吃、喝、玩、乐、游、购、新鲜事;让更多的朋友认识南京,爱上南京。卫星☄gong粽号【更南京】,文章均首发于gong粽号。

Hash:e10c3d32acbec40017ada16d38703ad34d45dada

声明:此文由 更南京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