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游览荥阳塔山上的圣寿寺 探访千尺塔与皇后的美丽传说故事

冬季游览荥阳塔山上的圣寿寺 探访千尺塔与皇后的美丽传说故事

荥阳贾峪镇西南约7公里的荥密交界处有座山,名大周山(俗称塔山),因为山顶有座古塔,因此当地人又称这座山为塔山。从郑州去大周山,可以走陇海西路一直往西,然后从荥贾路往南到贾峪,再往西南方向即可到达。也可走陇海西路一直往西,到塔山路往南,然后往郑岗方向,从大周山西边登山而上。这两条路的区别是,从东边去的话,最后一段路会比较狭窄难行,不过车可以直接开到山半腰的广场上,不必爬很长的山路。而从西边去的话,虽然公路较好,但只能开到塔山西边的山口处,要爬山半个小时左右才能上到山顶。

上塔山的路

塔山圣寿寺下

千尺塔建于圣寿寺内。缘石阶而上可达

圣寿寺坐落于伏牛山支脉——汴河源头的大周山上,海拔五百四十八米,位于荥阳市贾峪镇西南八公里的钺佛寨内,此寺始建于庆历八年(1048年)秋天,传说宋仁宗为了表彰曹皇后的智勇无畏救驾,派人在其故乡荥阳大周山上建了一座宏伟的庙宇和一座典雅的曹皇后寿塔(又名千尺塔),同时在京城开封府建了一座“望乡楼”,以寄托皇后的思乡之情怀,庙宇于翌年(1049年)秋完成竣工,历经整整一年。当地僧俗二众为了感戴龙恩,启建诵经祈福法会,祝愿圣体康泰,犹如大周山上的神龟一般万寿无疆,并取名为“圣寿寺”以表纪念。后来大周山因千尺塔得名而易名为塔山。

钺佛砦门外

马上就到千尺塔了

千尺塔近景

山顶有一古塔,高高耸立在山峰最高处,很远就可以看到,围着古塔,建有寺院,名圣寿寺,大概始建于宋代。古塔建于宋代,以寺为名称之为圣寿寺塔,又名千尺塔、曹皇后塔。关于后两个名称,与当地一直流传的曹皇后的故事有关。千尺塔坐北朝南,为九级(1989年维修时第八级尚存局部,以上部分无存)六角形楼阁式砖塔,1989年维修时存高12.981米,维修后高度为15米。塔体用长0.315米、宽0.15米、厚0.055米规格的青砖,以白灰、黄土混合浆作粘合剂砌筑而成。每级塔身带叠涩檐,除上部两级外,各级叠涩檐上部又砌出象征性平座。在1—7级塔身南面中部,辟真假门洞,塔内上下布置两个相互分隔的六角形塔心室。

圣寿寺中千尺塔

千尺塔前的老杏树上挂满了许愿的红带子

塔山壁立千仞,虎踞龙盘,沟壑纵横,钺佛寨内植被丰茂,果树品种众多,特别是寺内的万余株杏树更是争奇斗艳,竟放异彩。圣寿寺大雄宝殿于公元2011年11月重修竣工,大殿内三尊三宝佛塑金碧辉煌、庄严无比,墙上的壁画五百罗汉图也是绘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从大殿正门向外远眺,可见众山脉延绵起伏,有万邦来贡之气势格局。大雄宝殿之后,屹立于塔山之颠的便是镇山之宝千尺塔了。千尺塔是中国佛塔演变的实物标本,为研究宋代佛塔建筑艺术提供了实物依据。2013年5月3号,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侧观圣寿寺

大周山主峰高544.2米,300米以上山体面积3平方公里,山体为奥陶纪石灰岩构成。由于石灰岩易被流水侵蚀的物质,使这里从而形成了山崖高耸、石泉欹危,怪石嶙峋的自然景观。整个山是个孤立的山丘,山南有一东西向山岭,山岭上杂树丛生,巨石横卧,这些巨石经千百万年的雨水冲刷侵蚀,形成很多凹陷和大大小小的孔洞,千奇百怪,在山崖边,还形成了多处大山洞。山坡上以野杏树为主,每到春天,满山的杏花开放,形成一树树花海洋

大周山

远望群山,心情开阔

大周山除古塔、古寨外,还有呼雷石、润笔泉、牧猪泉、牛角泉、星月石等景点。大周山顶,是一古山寨,寨墙围山顶一周。古寨现存东、南、西三个寨门,其中东、南门均镶嵌石刻匾额,上书“钺佛砦”三大字。站在古塔前南望,可以看到层峦叠嶂的浮戏山风光。闲暇时,不妨到此山不游,爬爬小山,到圣寿寺内上香拜佛,瞻仰古塔庄严,也可以到山上吹吹山风,赏赏山景。不失为一个离郑州很近的既有人文景观又有自然风景的美好所在。

钺佛砦

高僧定光和尚

而圣寿寺内现存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的一通石碑,碑文中的记载却是另外一个人的故事:“此定光所以至也。是虽去矣,灵气犹存;身虽逝矣,骸骨尚在。此塔记之所以立也。”此段碑文,记述了五代至北宋年间的高僧定光和尚,曾来此山的圣寿寺驻锡,最后圆寂在这里,此塔也正是为安葬定光和尚而建。明嘉靖二十六年的石碑证实,是为纪念北宋高僧定光和尚所建,定光和尚本姓郑,曾经到此居住、圆寂。

塔身

千尺塔为什么又叫“皇后塔”?

千尺塔,始建于北宋仁宗年间,在当地民间传说中又名曹皇后塔,其间蕴含着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相传,宋仁宗时,选大周山下朱家峪曹家民女入宫,后册立为皇后,即曹皇后。曹皇后幼时,就在大周山下的朱家峪生活,从小就被其嫂赶到山中放猪。日子久了,皇后思念家乡,仁宗便命在其故乡建塔,使她能在汴京城看到故乡之塔,以解思乡之愁。因塔需高千尺,方能使皇后看到,故久未建成。为此许多官员、工匠被贬杀。后有能人献计,以羊群驮砖,把塔建于大周山顶。塔成,从山下至塔顶千尺有余,曹皇后得以遂愿。因此后人便称此塔为千尺塔或曹皇后塔。

千尺塔下

如今在大周山南侧悬崖巨石旁,有一泉眼,泉眼上边刻有“膏笔泉”三个大字,相传是曹皇后当年写字膏笔之处。从膏笔泉石级而下6米左右,有一块巨大的青石,上边有大大小小模模糊糊的字迹,传说是曹皇后的“写字崖”。千尺塔是“曹皇后”塔的传说在民间流传了千年,但千尺塔其实是北宋初期建于圣寿寺内的佛塔,明嘉靖二十六年的石碑证实,是为纪念北宋高僧定光和尚所建,定光和尚本姓郑,曾经到此居住、圆寂。无论是“曹皇后”思乡心切的美丽传说,还是纪念定光和尚的遗迹,远去历史的谜团在我们面前已呈现不出它本来的面貌,但这一切似乎都已不重要了,现在的塔山已成为了人们假日休闲、观光旅游的好去处了。

圣寿寺全景。在纵横交错的坡顶之中,千尺塔依旧显示出高度。皇天后土,乾坤朗朗,嘉树巍巍,晟象煌煌,壮哉豪哉,歌哉咏哉。

Hash:e74b86834ad634901e5686c09165a1be3e542e85

声明:此文由 郑西小米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