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再添一重要地标,明德门遗址保护工程明日启动!

千百年过去

开放包容、交流互鉴的盛唐气象

一直被世人称道

在世界语境下

西安也一直是盛唐文化遗存的见证

而明德门

作为隋唐京师长安城的正南门

每日昼启夜闭,不管是什么人

都要从这里进入都城

去见识那盛世繁华之貌……

6月18日08:30

唐长安城明德门遗址保护工程启动仪式

将在唐长安城明德门遗址

(朱雀大街与明德二路丁字口东南角)举行

未来,明德门遗址保护展示区

将为我们展示曾经的盛唐辉煌

据了解

该工程也将对我市城市区域的

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环境改善

产生积极影响

明德门的历史背景

明德门始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

唐永徽五年(公元654年)重建

是隋唐京师长安城的正南门

在隋初创时

杰出的建筑家、将作大匠宇文恺

在建筑形制上已对此门作了特殊的强调处理

采取了罕见的五个门道

而其余八座城门都是三个门道

隋亡,城池、宫殿都有破坏,唐建国后仍以大兴为国都,改称"长安",重修城池、宫殿。

唐初高宗李治时,全面整修罗城并重建城观。《册府元龟》卷十四"都邑"记载:"高宗永徽三年(652年)十月修筑京师罗城……九门仍各施观,明德门一观至五门"。《唐会要》卷八六记载"明德观正门以工部尚书阎立德为始",即由当时主管建设的最高行政长官为首主持这项重点工程。

▲体现唐长安城中轴对称布局的重要节点

明德门与皇城“朱雀门”、宫城“承天门”等共同构成了唐长安城的南北中轴线,是体现唐长安城中轴对称布局的重要节点。明德门是中国历史上首座五门道城门,开创了中国古代都城城门建制的最高制度,显示了国都的重要形象。它与丹凤门一样是"天子五门道"的重要代表,是名副其实的"隋唐第一门"!

中华文明鼎盛期的隋唐王朝,是一个东至朝鲜半岛、西至中亚、南达越南的巨大帝国。丝绸之路正是从帝都长安起航,向西绵延至遥远的罗马,向东经海路至日本……而这个十公里见方的长安城,不仅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巅峰,更以其开放与大度成为了当时的国际化大都会。

▲天子祀典

祭祀活动

明德门除了是天子参加祀典的必经之门,在唐朝还是民间为禳除灾害经常举行大规模祭祀的重要场所。隋唐时,民间有若遭遇久雨,则禜祭于国门的传统("禜"为古代禳除灾害之祭)。《新唐书·五行志》记载,唐天宝十三载(754年)与咸通九年(868年),因长安久雨不晴,民众都曾在明德门举行过"禜门"祭祀乞晴传统仪式,其中天宝"十三载秋,大霖雨,害稼,六旬不知止。九月,闭坊市北门,盖井,禁妇人入街市,祭玄冥(水神)大社(社稷),禜明德门"。"咸通九年六月,久雨,禜明德门"。

作为隋唐两代国门,明德门遗址见证了长安作为唐代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地位,也是追溯华夏文明之源、国家记忆的重要载体。明德门开创了中国古代都城城门建制的最高制度,是隋唐长安城中轴对称布局的重要体现,其遗址对于研究唐代城门形制、唐代建筑制度、唐代礼仪制度、交通制度等都有重要的价值。

保护历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考古工作者第一次勘查确定了唐长安城及其各城门的位置。1972年10月~1973年1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工作队发掘了明德门遗址,那时,明德门遗址所在地还是一片农田。考古工作者对明德门遗址的那次考古调查,让整个明德门的轮廓渐渐厘清:城门墩台平面呈长方形,五个门道,门墩东西长55.5米,南北宽17.5米。

▲1972年考古发掘出的明德门遗址。(资料图片)

在五个门道中,只有东西两端的两个门道有车辙,有的车辙是从中间三个门道的前面绕至两端的门道通行的,可见当时中间的三门是不准行车。从车辙的绕门而行来看,这与《大唐六典》卷二五左右监门卫条所说:"凡宫殿门及城门,皆左入,右出"的制度有关。

据此,明德门的五个门道,其两端的二门为车马出人通行的,其次二门为出入行人通行。至于当中的一门,从雕刻精致的残石门槛来看,此门或不准一般人通行,而是专供皇帝每年南郊"郊祀"和其他出行时通行的。在门外东南二里许,有"圜丘"及"先农"坛,为当时"郊祀"之所。

1996年,明德门遗址作为"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德门遗址石碑

➤然而,面对城市发展压力,2000年前后,明德门遗址所在区域发展迅速,形成新的城市建成区

➤随着西安城市特色的提升、城中村改造的实施、以及文物部门遗址保护举措的践行,2014年受西安市文物局委托,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古迹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明德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方案设计工作;

➤2015年,杨家村的拆迁工作全面完成;

➤2016年,明德门遗址保护展示方案经国家文物局原则通过;

➤2017年,修改后的方案得到了省文物局核准通过。

▲明德门复原图

西安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遗址周边城中村改造、市政道路建设进行统筹部署,依照国家文物局将明德门遗址区域作为城市文化公园建设的要求,将遗址周边30亩土地性质调整为文物保护用地,并将此项目列为今年西安市重点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项目。

规划理念

唐长安城明德门遗址保护工程以明德门遗址保护区为核心,依托隋唐长安城历史格局形成城市开放空间。

➤向北重点构架隋大兴唐长安城的中轴线;

➤向南以写意山水的画卷,传达走出城门的空间意象以及古人象天法地的自然山水观;

➤东西疏通唐城墙遗址公园,展示城门、城墙、城壕三位一体的城防体系;

➤结合长安城安义坊的内涵,阐释里坊形制,讲述唐代生活、同时融入当代生活。

本体展示设计结合明德门遗址及相关环境,包括明德门城门、城墙、城壕、门房、桥、朱雀大街、御沟、坊墙、顺城道及路沟等,从整体上考虑明德门遗址区环境营造,凸显其作为隋唐长安城中轴线之正南门的地位和作用,阐释文化内涵、重塑场所精神、提升城市特色。

城门墩台本体采取原址覆土覆盖保护,城台形制标识、城门异地立面标识展示方式,局部可视性较强的遗迹部位采取室外玻璃覆罩并模拟展示方式。地面标识明德门五个门道,并将其向北延伸至朱雀大街。门址东侧设置明德门遗址保护展示厅,展示明德门数字化复原研究成果及门址演变历程。

唐长安城平面图。(图来自星球研究所)

明德门遗址及其环境的整体展示与合理利用,将充分发挥文物见证历史、弘扬传统、传播价值的独特功能,也将对城市区域的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环境改善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它将协调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塑造和传播遗址独具特色的场所精神以及价值;另一方面,改变以往遗址与城市割裂的状态,将文化内涵传递和延伸到周围的城市地块,城市反哺遗址,找到两者共同的出路,携手重塑城市空间形态、激发遗址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活力。

让遗址历史文化的光辉照进城市、融入生活、传递精神、传承文脉!

价值意义

一个城市的文化遗产

承载着这座城市重要的历史文化积淀

体现着城市独有的气质

是城市的灵魂所在

未来,明德门遗址保护展示区将成为继大雁塔、小雁塔大明宫、圜丘等遗址之后,西安又一显示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的重要地标,它承载着千年古都起点的重托,将助力大西安建设、续写历史篇章!

➤它体现了西安市委市政府打造城市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城市名片、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增加城市公园绿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理念,亦是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物质载体和价值的集中体现;

➤它还呈现了"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的保护志在实现将文物保护利用与遗产价值传播相结合、与公众当代生活相结合、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与城市环境改善相结合的创新与梦想。

一个城市的文化遗产

承载着这座城市重要的历史文化积淀

体现着城市独有的气质

是城市的灵魂所在

我们有理由相信

明德门遗址

将成为"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保护展示工程

将成为古今叠合型城市遗址保护的典范

受到世人瞩目!

来源:丝路博物馆之城、西安日报记者 庞乐

编辑:谈密丨审核:何砾、陈颖

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Hash:bee98878f3c8e5d46d2947a0504f6ddfd826cf72

声明:此文由 西安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