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掠影系列之(十)——博物院、丝路情
关注据徳游艺有助于提升传统文化修养!
连续几期内容我带领大家一起追寻了盛唐曾经的辉煌。今天咱们再通过文物来追述历史,我首先带大家一起领略西安博物院,之后再带大家回顾丝绸之路曾经的辉煌。大家如果有去西安旅游的,我建议您先看完我的《西安掠影》系列文章再去旅游景点,带着问题游、带着了解和思考去参观一定会受益良多。不多赘述,下面我就给各位读者详细介绍。
西 安 博 物 院
西安博物院坐落于西安城南,在城南的友谊西路上。大家还记得我在“西安掠影系列之(五)——大雁塔、小雁塔”中讲到的小雁塔和荐福寺吗?如今的西安博物院就坐落于此。正是利用了荐福寺遗址兴建的西安博物院,如今的博物院是一座集博物馆、名胜古迹、休闲园林为一体的综合博物院。自开放以来,一直以珍贵文物,秀丽雁塔、优美园林景观而闻名。徜徉其间参观精美文物,享受优美园林,让人犹如置身“世外桃源”不知不觉之间时间仿佛都放慢了脚步。
博物院的建筑面积达约16000余平方米,陈列面积有5000余平方米。博物院目前收藏了西安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13万件,其中拥有国宝级珍贵文物14400多件,并有相当一部分文物是出土于周、秦、汉、唐等朝代的绝无仅有的珍品、孤品。据介绍,西安博物院用于陈列的文物展品,都是在这些藏品中挑选出的文物等级高、代表性强、影响面广的文物。文物价值高、代表性强,很值得一看。
基本陈列展区以“古都西安”为题,以西安作为13王朝的古都、一千多年建都史为主线,以历代文物的展示为基础,突出反映西安的都城发展史和都城社会生活状况。
在“千年古都”部分,以“西周丰镐两京”、“秦阿房宫”、“汉长安城”、“隋、唐长安”、“明、清西安”为章节,集中反映历代都城规模、格局以及唐代以后,城市的发展变化情况;以模型、图板等形式,突出了城市规模及重要的宫殿建筑。在模型制作方面,特别突出了隋唐长安城,同时还制作了汉长安城、宋元城、明清西安城的模型等,突出了对西安城市整体变迁、城市发展变化的展示。
在“帝都万象”部分,以“周秦文明”、“汉唐风采”、“府城华章”三个段落展示了自秦汉以来长安城的风貌和帝都风采,结合各个历史时期文物的基本介绍,从不同的侧面重现了气象万千的帝都生活风貌。
由于西安博物院正是利用了荐福寺遗址兴建,在我前期介绍小雁塔的文章中曾经简述了荐福寺,这里我再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荐福寺最初建于公元684年(唐睿宗文明元年),原名献福寺。是唐睿宗李旦登基后为其父唐高宗献福超度而专门建造的佛教寺院。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名为荐福寺。荐福寺是唐代著名的皇家敕建寺院,也是唐代重要佛经翻译场所之一。荐福寺吸引了唐代许多高僧,其中以义净法师最为著名。荐福寺毁于唐末战乱。现存的荐福寺古建筑群为明清两代重修,寺内古建筑群大体延续了明代正统年间重修时的布局,寺内殿宇建筑集中在山门直对小雁塔的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有山门、钟鼓楼、慈氏阁、大雄宝殿、藏经楼、小雁塔、白衣阁等主体建筑。正因为如此,所以西安博物院在展厅中单独开辟了一个佛造像艺术专题陈列展区以“宝相庄严”为题,以佛教石刻造像为主、辅以金铜造像、经书、法器等佛教文物,整体展现长安佛教发展与传承的历史脉络。展厅陈列佛教珍贵文物120余件组。
大家要是有计划去西安旅游的,不妨花上半天的时间来到西安博物院观瞻。漫步于寺庙园林中,在“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中去“倾听”文物的诉说。
丝 路 情
我所说的丝路,全称应该是“丝绸之路”。在历史上曾经有两条丝绸之路,一条在陆上、一条在海上。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首次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传承使用至今。
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经中亚星罗棋布的国家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中国美轮美奂的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一条丝绸之路带动了沿途各国的贸易发展、影响了沿途各国的兴衰。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一、丝路肇始
西汉时,阳关和玉门关以西即今新疆乃至更远的地方,称作西域。西汉初期,联络东西方的通道被匈奴所阻。汉武帝时,中原始与西域相通,开始加强对西域的经略。史称:西域本三十六个国。后来经过战乱、内乱分裂至五十多个,都位于匈奴之西,乌孙之南。
汉武帝时听说被匈奴侵犯西迁的大月氏有报复匈奴之意,就派人出使大月氏,联络他们东西夹攻匈奴。陕西汉中人张骞以郎应募。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率领100余人向西域进发,途中被匈奴俘获,滞留了10年,终于寻机逃脱,西行数十日到达大宛。这时大月氏已不想攻打匈奴而继续西迁,张骞没有达到目的,在西域待了一年多东返,途中又被匈奴扣留了一年多,后适逢匈奴单于死,国内大乱,元朔三年(前126年),张骞趁机回到大汉,受到汉武帝的热情接待,被封为太中大夫。此次西行前后达10余年,虽未达到目的,但获得了大量宝贵的西域的资料,史学家司马迁称张骞此行为“凿空”。张骞归国后,汉武帝曾遣使探求通过罗马开辟一条不经匈奴而到大夏的交通线,但是没有成功。后来汉军击败匈奴,取得了河西走廊地区,打通了西汉与西域之间的通道。霍去病在祁连山大破匈奴后,张骞建议联络西域强国乌孙,以断匈奴右臂。
元狩四年(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目的是招引乌孙回河西故地,并与西域各国联系。张骞到乌孙,未达目的,于元鼎二年(前115年)偕同乌孙使者返抵长安,被张骞派往西域其他国家的副使也陆续回国。乌孙使者见大汉人众富厚,回国归报后乌孙渐渐与大汉交往密切,其后数年,张骞通使大夏,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从此,西汉与西北诸国开始频繁联系,正式的商业贸易开始发展起来,张骞凿空西域,丝绸之路正式开通。所以说丝路肇始始于汉武帝、始于张骞出使。
二、丝路繁荣
唐代疆域图及西域势力范围
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击败了东突厥吐谷浑,臣服了漠南北。唐高宗李治又灭西突厥,设安西、北庭两都护府。大唐帝国疆域,东起朝鲜海滨,西至达昌水(阿姆河,一说底格里斯河),是当时世界第一发达强盛国家,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都居世界前列,东西方通过丝绸之路,以大食帝国为桥梁,官方、民间都进行了全面友好的交往。丝绸之路迎来了大发展时期,丝路贸易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在丝绸之路东段,大漠南北与西域各国,修了很多支线通丝绸之路,亦称“参天可汗道(天可汗指唐太宗)”。大食、东罗马帝国也不断派使节到长安与中国相通。敦煌、阳关、玉门这些地方,成了当时“陆地上的海市”。在海道上,中国也可以船舶赴林邑(今越南南部),真腊(柬埔寨),河陵(今爪哇岛)、骠国(今缅甸),经天竺(今印度)直至大食,与欧洲各国发生关系。当时广州、泉州、刘家港(今上海吴淞口近处)等地,成了最著名的对外港口。史书记载广州当时便有南海舶、昆仑舶、狮子国舶、婆罗门舶、西域舶、波斯舶等趸船性的船坞。西方各国在陆上取道中亚、西域,沿途驼马商旅不断;海路则多由大食首都巴格达出波斯湾,几乎每日都有船只远涉重洋来到东方。来自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商人络绎不绝,他们许多都在中国定居。史称:胡商久居长安者3万余户。
唐代丝绸之路的畅通繁荣,也进一步促进了东西方思想文化、宗教信仰的交流,对以后相互的社会和民族意识形态发展,产生了很多积极、深远的影响,这种思想文化的交流,是与宗教密切相关的。佛教自西汉哀帝时期传入中国后,南北朝开始大行于中国,至隋唐时达到鼎盛。唐太宗时,高僧玄奘由丝绸之路经中亚往印度取经、讲学,历时十六年,所著《大唐西域记》一书,记载了当时印度各国的政治、社会、风土人情,至今仍为印度学者研究印度中世纪历史的头等重要资料。他取回佛教经典657部,唐高宗特在长安建大雁塔使其藏经、译经。稍后,高僧义净法师又由海道去印度,又历时十六年,取回佛经400部,唐中宗神龙二年兴建小雁塔专门存放宋代会的经卷。其所著《南海寄归内法传》、《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向中国详细介绍了当时南亚各国的文化、生活情况。
综合概括来说,当时繁荣发展的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贸易、宗教信仰、思想文化的交流通道。通过这个通道东西方之间实现了从丝绸到瓷器、从音乐到舞蹈、从饮食到烹饪、从家具到装饰等方方面面的深度交流。
三、丝路新发展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9月7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今天,沿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家总人口将近30亿,一旦将市场建立起来,将会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新时代的中国一定要抓住这个历史发展机遇,通过打造“新丝绸之路”培育新的国家经济增长点,促进国家的发展与强大,这是功在千秋的战略规划。
新丝绸之路的建设,体现出了中国人以史为鉴的智慧,从2000年前的丝绸之路开拓,到今天的一带一路建设。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神韵。伴随着贸易的往来,中华文化必将再次向全世界传播。一带一路的理念源于中华和舟共济“已欲达而达人”的大同文化,这才是根本。一带一路,必将把全球化进程大大推进一步,必将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带来助推之力。
回顾历史,张骞出使西域的本意,是消弭军事威胁,谋求和平。也就是说,丝绸之路,缘于军事,兴于商业,趋于大同。今天中国提出新丝绸之路建设,与过去相比,已经大相径庭。它始于经济,将后益于政治、军事、文化等全方位。新丝绸之路建设,将会因经济贸易的密切交往,大大降低国家之间的军事对抗和相互猜忌。经济的相互渗透,将密切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此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军事防卫思维,冷战思维,促进国家之间交往,促进多边主义发展,引发人们更多地以开放思维来认识问题,而不是以顽固的闭关思维、筑墙思维,搞攻防,搞抵抗。随着新丝绸之路建设的集体实施,那些从前不甚了解中国或的国家和人民,将会引发对中国的兴趣,而逐渐了解中国。
一带一路,将会为中国赢得更多朋友!
作者简介:
Hash:34625c6c6b6c60ae34b8db712483ee36de5290ed
声明:此文由 据德游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