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 | 春风得意——古代人物之状元篇

丹墀对策三千字,金榜题名五色春。

圣上喜迎新进士,民间应得好官人。

江花绕屋厅事近,烟树连城野趣真。

所愿堂堂尽忠孝,毋劳滚滚役风尘。

元代 王冕《送王克敏之安丰录事》

要说中国古代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事情,那肯定是国人的状元情结,中国科举制度从隋朝大业三年(607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这历史传承之长,仅此一项。在我们谈状元时,不妨先来了解一下古代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童生试

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

乡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会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十年寒窗人不识,

一朝成名天下知。

学而优则供仕,

人生的四件大事,

金榜提名时,

洞房花烛夜,

久旱逢甘露,

他乡遇故知,

能考得上状元的自然是排在首位。

根据史书记载,中国这1300年的科举中,产生有名有姓,有据可查的状元共计673位,当然,也有说七百多位的,大概是一些某些朝代出什么武状元之类,或什么其它科状元加在一起罢,但不管六百多位,或者七百多位,但真正在某一个领域里,成为专家,达到巅峰,在中国历史有重大贡献只有十位,他们是真正的状元出身。下面呢,小文来说说几位状元吧!

唐代开元初年

武举高等(状元)

著名政治

军事家

他是唯一由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在任上做出突出贡献,而且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同时,他也是历代武状元中,立正重要军功,堪称军事家的人。

10

F

E

E

T

此物最相思

唐开元十九年(731 年)

辛未科状元

诗、画

艺术

诗歌艺术被认为“自李(白) 杜(甫) 而下,当为第一”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之一。他的绘画艺术造诣颇高,古代文人画亦自他而始,被世人誉为 “南宗绘画之祖”。

柳公权楷书字体

唐元和三年(808 年)

戊子科状元

书法自成一家

擅于楷书,也擅长行草书,和唐代另一大书法家颜真卿并称“颜柳”,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南宋宝四年(1256年)

丙辰科状元

有气节民族英雄

天祥二十岁即考取进士,在集英殿答对论策。当时宋理宗在位已很久,治理政事渐渐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其文章有一万多字,没有写草稿,一气写完。宋理宗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名。

考官王应麟上奏说:“这个试卷以古代的事情作为借鉴,忠心肝胆好似铁石,我以为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可喜可贺。他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

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好了,小文今天就唠嗑到这里了!

同时,

祝愿每位高考学子

金榜题名,

喜提状元。

图文 | 文化部 杨晓霞

编辑 | 文化部 杨晓霞

Hash:b12cc7e14a69d11342bcbf5682d2fdaccedd9fb9

声明:此文由 江财统计分团委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