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浐灞生态区实践“绿色发展” 开启“风景生产力”
西安浐灞生态区近年来以每年开放一个生态公园的速度,实现了“绿色接力”,先后建成开放西安世博园、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桃花潭公园、浐灞滋水公园、雁鸣湖休闲公园等多个大型生态公园。图为清晨的西安浐灞二号桥。
新华网西安6月14日电(刘加文 段博 贺鑫)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通过开展河道综合治理开启生态补偿机制,打造城市绿肺,发展水岸经济,西安浐灞生态区以环境促发展,做大“生态+”,做强特色产业,生态价值已逐步显现,迎来大发展机遇期,世界500强、独角兽企业及项目纷纷落户。近日,2018“让世界倾听陕西声音”网络媒体主题采访活动在西安浐灞生态区启动,零距离体验这个践行“绿色发展”、“美丽中国”的鲜活实践样本。
图为新华网无人机队拍摄的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
综合整治+生态补偿 绿水青山看得见
浐灞源于“八水绕长安”中浐河和灞河,两条河在这里相汇。浐灞生态区成立于2004年9月,位于西安城区东北部,规划面积129平方公里,集中治理区89平方公里。是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所在地和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地。
“目前浐灞生态区形成水面17000亩,绿化7000多亩、林地29000亩,成为西北地区少有的生态化园林城市景观。”在浐灞生态区城建博物馆内,西安浐灞生态区管委会副主任成斌指着数字沙盘向大家介绍到。从西安世博园长安塔,俯瞰浐灞河两河四岸,波光粼粼,宛如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
然而,早些年浐灞的环境并不像现在这般景象。生态区成立前,这里是出了名的“城市下水道”和“垃圾填埋场”,自然形态遭到破坏,河流污染、垃圾围城、挖沙成灾,是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灾区。
2004年西安市下决心治理浐灞河,正式设立生态型城市新区——西安浐灞生态区,提出“让河流休养生息,让生态流入城市”的发展理念,开始了大规模的河道治理以及生态建设。
“我们累计投入400亿元,立足解决"河道污染、垃圾围城、非法采砂"这三大顽疾,从根本上彻底了改变这里的面貌。”成斌说,目前浐灞已经建成了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桃花潭公园、浐灞滋水公园、雁鸣湖休闲公园等6个大型生态公园,河流湿地覆盖率15%、林地覆盖率18%、鸟类206种、植物210种,大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6700单位。
如今的浐灞是全国首批“国家级生态区”称号,这里水清、景美、鸟语花香,已经成为西安生态环境最优最美的城市新区,这里夏季平均气温比城区低3至4度。走进浐灞,如同走进一个会呼吸的生态大公园。
从西安世博园长安塔俯瞰,郁郁葱葱,宛如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
发展“水岸经济” 风景也成生产力
人类“逐水草而居”,水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发展,有水则兴。浐灞经过多年的护水、治水、兴水、亲水,形成了丰富的综合开发和管理经验。从“生态重灾区”向“生态示范区”转型,依托城市水域资源,结合生态和文化资源,引领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滨水经济新模式”。
“浐灞现在提出"水岸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打造具有浐灞特色的"两河四岸-湿地生态-会展酒店-大美浐灞"的"水岸经济"发展模式,以期"水岸经济"成为浐灞生态区经济发展的统领,成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西安浐灞生态区管委会副主任丁学俊介绍说。
浐灞依水而生、因水而兴,水是浐灞最独特的生态资源禀赋,风景也是生产力,生态最终开始反哺产业。
根据西安城市发展布局和规划,沿着浐河与灞河,浐灞生态区逐步建立起金融、商贸物流、会议会展、文创、生态旅游、涉外商务等8大产业体系。2017年,西安经济发展全面提速,浐灞生态区成为各大企业竞相投资的热土,仅去年一年,引进产业项目40余个,世界500强、国内300强项目9个,砂之船、亚马逊AWS、中粮等国内外商业巨头纷纷落子浐灞,为浐灞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毗邻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和西安世园会会址,正在建设的西安丝路国际会展中心项目现场。
文化+旅游+会展 构建丝路交流新平台
在西安灞河之滨的世博园里,除了郁郁葱葱的美景之外,还有一片热火朝天的地方,那就是未来的西安丝路国际会展中心项目现场。毗邻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和西安世园会会址,作为西安乃至中西部地区最具规模的会展中心,未来将以承接国际高端会务和外事国务活动为目标,建设集会、展、节、赛、演于一体的国家级、国际化会展中心。
“西安丝路国际会展中心,未来将以欧亚经济论坛为依托,围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打造丝绸之路沿线文化、商贸、科技等展览、交流、交易为主题的大型会展平台。”会展中心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时说。
从2014年开始,浐灞生态区策划了欧亚大道酒店群项目,沿欧亚大道两侧,以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丝路国际会展中心、华夏丝路文旅城等项目为支撑,建设高星级、特色酒店群,打造西安旅游新中心。以腾讯双创小镇和亚马逊AWS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以华夏文旅和宋城千古情为代表的文化产业,以及接下来要建立的陕西科技园和信息产业园等,已形成了“生态+产业+生活”的未来产业链。
据了解,以弘扬丝路文化为主题的华夏文旅项目已开业;创意梦工场等4个创业、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丝路艺术中心等"文化+5馆"陆续引进。到2021年,3大文化旅游项目将全部运营,文化产业总产值有望达到10亿元,预计年接待游客5000万以上、旅游业总收入50亿元以上。”
“浐灞成立之初,树立有爱心,负责任的建设者的理念,不唯GDP发展,以生态立区,如今,环境正成为生产力,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生态价值和后发优势正在兑现。”成斌不无自豪地说。
Hash:4d56b645dbe9292d111ad73b2c43ba0e08b571bb
声明:此文由 新华社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