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铸就的西北大学荣耀
汗水浇灌收获,实干笃定前行。
即将过去的“十三五”时期,西北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发展愿景,撸起袖子加油干,学校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用非凡奋斗铸就了学校发展史上新的非凡荣耀,向时代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上,回望过去五年走过的路,西大力量稳健自信,西大速度动人心弦。
党建思政得到新提升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校党委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使命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履行把方向、管大局、抓班子、带队伍、做决策、保落实的领导责任。高校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以来,连续三年被评为“好”的等次,领导班子目标责任考核连续五年被评为“优秀”,获评全省高校先进校级党委、全省高校党建“双创”示范高校、全省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规范化建设成效显著单位、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状、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等。
理论武装和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不断固化中心组、领导干部、教职工、学生“四位一体”理论学习体系,培育了干部领读、集体品读、研讨细读、重点讲读、专家解读“五个读”有效联动学习模式。肖捷、胡孝汉、刘国中、易纲等先后来校宣讲。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做好“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以案促改”专题教育。
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制定、修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支部建设的若干措施》等20余项管理制度,建立了党委书记党支部工作联系点、优秀教师党员联系帮带学生党支部等工作制度,党建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基本形成。一批基层党组织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全省高校党建“双创”标杆院系建设名单和样板支部建设名单。
思政工作对标达效。出台《加快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实施方案》等文件,“十大育人工作”“八个子体系”“五十个关键点”协同发力,先进典型引领工程、大学精神建设工程、“三全育人”深化工程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陕西省重点马院,6人获全国高校思政课影响力人物等称号,27人次在省级以上思政课教学竞赛中获奖。实施“652”行动计划,搭建“乐学+辅学+督学+优学”学风建设体系。作为全国唯一高校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资助育人经验,获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配齐建强辅导员专业队伍,获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入围奖和全国素质能力大赛三等奖。师生中先后涌现出中国好人、陕西省道德模范、“五四奖章”获得者等先进典型,校团委、党委宣传部获评陕西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博物馆入选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生个人和集体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等国家、省级荣誉35次(项),3名本科生入选国家奖学金获奖代表100人名录。
精神文明优势凸显。全面总结25年逐级创建文明校园工作经验,出台《文明校园提升工作方案》,推动教风、学风、作风建设相互贯通、协调推进。2017年,学校被命名为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成为获此殊荣的39所高校之一并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10所全国文明校园创建典型之一;2020年,中央文明委复查确认我校继续保留“全国文明校园”称号。完成了一批校园景观提升工程,颁布了学校视觉形象系统,开展了三届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培育了20余项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连续五年获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成果入选全国网络正能量精品,9件作品在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网络育人作品征集中获奖。
综合改革厚植新动能
“一院一策”综合改革持续推进。在全校全面铺开“一院一策”改革,将“大学办大学”转变为“学院办大学”模式,传统的内燃机车头牵引模式转变为全方位发力的动车模式。2020年,学校主要领导围绕“一院一策”改革、“十四五”规划,牵头对校内74个单位进行了调研,认真总结巩固改革的好经验、好做法,构建综合改革的长效机制。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将该校“一院一策”改革作为典型在《教育工作情况》专文介绍,委托该校开展“高校二级学院治理机制研究”项目。《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对学校综合改革举措和成效进行了专题报道。
“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做好顶层设计、宏观决策与管理服务。实施大部制改革,形成了对接院系的768条精准服务清单,提升管理效能,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完全学分制和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师职务评聘改革,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构建分层分类学科建设体系、校院科研工作对接机制,提供“订单式”服务,形成重大任务策划机制。建立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三馆联动机制。推动大学、附中、附小、幼儿园融合互动。
内部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构建和完善以《西北大学章程》为统领、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等为重点的“一章八制”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健全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的治理机制,严格立项备案、合法性审查、会议审核等程序。建立制度废、改、立机制,制定或修订规章制度370余份,确保制度体系符合实际、与时俱进。
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
“双一流”建设全面推进。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打造学科“高峰”、拓展学科“高原”,积极探索具有西大特色的一流学科建设新路径。入选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成为我省唯一入选省属高校。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考古学获评A+,理论经济学获评A-,地质学位列全国第三,6个学科进入全国前十,参评的26个学科全部上榜,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高质量完成首轮“双一流”建设任务。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来校调研期间,对学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呈现的五大特色给予了高度肯定。
内涵建设不断强化。分层次构建学科建设体系,形成学科纵向发展的梯队效应。凝练学科方向119个,培育学科团队107个,14个团队提出18项学科交叉需求。围绕学科方向、依托学术团队,搭建高水平的学科平台,物理、化学学科平台已基本建成,生命科学与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平台建设稳步推进。立足完善学科布局,成立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哲学学院,成功复办医学。学校在世界四大大学排名全部上榜,跻身500强,自然指数位列全球第226位,较2016年位次提升224位。
学科管理更加科学。建立学科建设“五大工作机制”,开展三轮精准服务对接,编制《学科建设精准服务调研报告》《学科建设摸底分析报告》,提出学科发展对策建议。搭建“学科发展水平动态监控数据平台”,建成并上线运行学科大数据信息化管理平台。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双一流”建设现场推进会上,充分肯定了该校学科项目管理模式。
人才培养取得新进展
本科教学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一流本科教育的若干意见》,实施“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强化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位居全国地方高校和在陕高校首位;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在国家层面的突破。1名教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87门MOOC课程上线运行,17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首批一流本科课程,3门课程入选首批教育部在线国际平台课程,8部教材获陕西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35位,各项教学核心指标稳居全国省属高校和全省高校前列。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完成。“三层次-四模块”本科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487个,各类双创竞赛共获国家级奖项826个。在已举办的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获国家级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6项。统筹校内外资源,打造产学研用人才培养“试验田”,建设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3个。
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新增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基本实现了博士培养在校内有条件的培养单位全覆盖。高质量完成50个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中省抽评的6个一级博士点和6个一级硕士点全部合格。导师数量较“十二五”末增长57%,2020年研究生招生规模首次突破4000人,在校研究生规模首次突破万人。获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2篇,数量稳居地方高校首位。
队伍建设实现新突破
师德师风长效机制更加完备。出台了政治学习和师德师风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等系列制度,举办师德师风宣传月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追求高尚道德境界。“基础地质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亚考古队”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教师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一批单位或教师被授予陕西省师德先进集体、陕西省师德标兵和先进个人。
人才队伍结构质量显著提升。以“奖励高端,调动中坚,扶持青年”为路径,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光明日报》头版刊发《探访西北大学人才井喷奇观》,推广该校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创新举措。新增国家级人才项目获得者98人次、省部级人才234人次,新进专任教师 434人,获批国家和陕西省博士后资助项目152项。开展多层次系列教师培训6000余人次,组织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微课教学比赛,在省级、国家级教学竞赛中获奖26项。
科学研究勇攀新高峰
创新研究能力与项目质量双提升。古生物研究团队发现“清江生物群”世界顶级古生物化石宝库,中亚考古成果展在故宫博物院举办。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全国首届“创新争先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79项,立项经费4.8亿元;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167项,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经费累计到款1.69亿元。发表三大索引论文7468篇,其中SCI论文4554篇;发表人文社科类权威期刊论文357篇,70余篇先后被权威刊物转载。出版《关学文库》《寒武大爆发时的人类远祖》等多部精品力作,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复合影响因子达到1.807。
产学研转化力度大幅提高。成立高技术转移创新研究院,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与西安巨子生物合作,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研发并产业化类人胶原蛋白,系列产品终端销售额累计近百亿。与延长石油集团等共建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新型校企研发平台。获批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四主体一联合”校企合作模式入选国家发改委《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百佳案例》。组织和参与产学研合作对接百余次,参与科技成果推介活动60余次;完成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千余项,技术交易额3.5亿元。
服务国家和地区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习近平总书记通过署名文章、会见等方式肯定和鼓励该校中亚考古队。围绕新冠肺炎相关问题开展科技攻关,率先在陕研发出核酸检测试剂盒,启动陕西高校第一个新冠病毒防治紧急科研专项,附属医院第一时间向湖北派出医疗队。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发起成立陕西省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院、陕西丝绸之路考古中心、陕西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陕西省黄河研究院和陕西高校“一带一路”智库联盟、“一带一路”大学智库联盟。
开放办学达到新水平
国内合作走深走实。与西安市等20个地方政府、省文物局等20家政府部门、故宫博物院等35个事业单位、华大基因等53家企业签署了148项合作协议,国内合作布局日趋完善。挂牌6所附属医院。与陕文投集团、西影集团共建西北大学电影学院,系西北地区首个高校电影专业学院。成立南海研究院,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注册成立西北大学朱雀教育发展基金会,利用社会多方资源筹措办学资金。
脱贫攻坚担当有为。扎实开展面向“二县(区)一村”的对口帮扶,校党委常委先后69人次赴帮扶地区考察调研,3000余师生员工深入一线开展帮扶,驻村干部常年扎根基层。建成全国高校首家面向贫困地区的社区学院,引入京东集团设立全国首家校园扶贫主题无人超市。探索实践“真情感动、产业带动、资金融动、技术驱动、奖补促动”工作模式,帮扶地区全部脱贫。教师决策咨询建文获党中央、国务院领导肯定性批示,入编教育部《教育要情》工作简报。学校获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第三方评估先进集体、陕西省脱贫攻坚先进帮扶单位、陕西高校“双百工程”先进单位。
国际视野越来越宽。与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合作开展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填补了学校在中外合作办学领域的空白。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合作成立“NWU-UCL丝绸之路考古遗产研究中心”,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开展双学位本科项目,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合作开展全球精英项目。选派1626名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比“十二五”增长73.9%。实施“留学西大”品牌工程,招收国际学生5603人,比“十二五”增长50.9%。
国际合作越来越频。被授予一定的出访来访外事审批权,成为陕西省首家获此授权的省属高校。接待了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教育科研机构团组356批3798人次,实施国际性和区域性重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40余项,成立国际联合实验室5个,举办40余场高水平国际会议和11次“诺奖论坛”,获批国家级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3个。办理教师因公出访手续1750人次,比“十二五”增长35.1%。外国专家人数增长至74人,实现规模翻倍。
国际影响越来越大。3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国际认证,地球科学排名最高位列世界107位。全面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与国际山地组织、喜马拉雅大学联盟等机构签订合作协议9份。成立中亚学院吉尔吉斯中大石油分院,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千人培训计划”。举办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成立大会暨中日大学校长论坛。发挥国际汉唐学院品牌效应,申报和举办教育部“一带一路”援外培训项目等12场高端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校园建设呈现新气象
加快硬件建设,打造美丽校园。“十三五”期间,学校建设总面积约51.7万平方米。长安校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校园环境明显提升。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交代的“十四运”场馆建设任务,建成全国高校可容纳观众数量最多的体育馆,总建筑面积约3.38万平方米、总坐席数9600余个。推动实施中国文化名片工程,太白校区环境升级改造持续推进,聚合文化元素,浓郁文化氛围。
提升后勤服务,打造幸福校园。为桃园家属区加装电梯,完成锅炉低氮燃烧器改造,对三校区食堂进行了改造,在全省高校率先推出新生自主选床铺,在公共教室和学生公寓安装空调,开设24小时自习室,实现热水进学生公寓、快递进校园,提升师生幸福感、获得感。完成长安校区假山改造和玉兰湖的景观建设。开展“服务明星”、“后勤服务感动”人物评选,将服务育人融入岗位聘用、日常培训、年终考核等各个环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后勤集团千余名职工坚守一线、在岗值班,在具体事、细微事中传递真情和温暖。
依托信息技术,打造智慧校园。出台《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教学信息化体系建设推进方案》等,以信息技术引领办学现代化。校园网主干带宽由10Gbps提升至20Gbps,在西部地区高校率先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网络平台各类学习资源约1.5T,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力保障了1192门课程线上教学。“网上办事大厅”集成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生活各项业务64项,校园信息门户汇集各类微服务75项。实现校园卡和“长安通”整合,虚拟校园卡支持银联云闪付、微信等5种支付方式。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实现学校主站等160个校内站点统一管理。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回首五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满怀激越,为自己点赞!为西大点赞!为祖国点赞!为时代点赞!
站在即将迎来建校120年的历史时刻,“十四五”蓄势待发,2035教育现代化远景目标催人奋进。奋斗着的西大人,前进中的西北大学,将坚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接力践行“公诚勤朴”校训,不断发扬“艰苦创业 自强不息”的西大精神,埋头苦干、奋发有为,抢抓机遇、开拓进取,为学校早日建成国际知名的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用一个又一个、一次又一次、一代又一代的接续奋斗,不断铸就学校新百年征程中新的更大荣耀!
Hash:a2bb5a4f5bb4655df8bbbf960bc0a50b5bf47ee0
声明:此文由 搜狐城市-西安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