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呆了!平山这里遗址的历史竟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

平山县西门外遗址是三千多年前商始祖的发祥地,为平山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可研究的资料。

西门外遗址位于平山县城西门外冶河东岸,面积22525平方米,由于紧临冶河,遗址破坏较为严重,断崖处不但含有陶片,而且暴露有灰坑、窖穴遗迹

1956年对该遗址进行调查时,在地表采集有战国和汉代的砖瓦,也有商代的陶鬲足,还杂有泥质薄胎红陶片,从器形制作上与仰韶文化遗物相同,并在遗址西南角断崖处发现有完整的地层。可以看出该遗址分三个文化层。

第一层为耕土层,土色黄,间有杂乱灰土,厚度为0.80米,遗物有红色大口盆口沿和敛口直唇瓮口沿。

第二层为商代层,土色灰黄,质松软,内含有绿斑,厚2.2米。此层文化内涵较丰富,采集遗物有扁平式石斧、大型磨光有肩残石铲和残石器各1件,完整骨铲1件,采用牛肩胛骨制成,刃部内弧、锋利。还有残骨匕、残蚌器。陶片数量较多,有泥质和夹沙两种,灰色者居多,表面漆黑而磨光的“黑陶”也有少量发现。纹饰以绳纹为多,划纹、旋纹、附加堆纹次之,也有素面无纹的。器形有敞口卷唇或折唇的盆口沿、敛口侈唇罐口沿、敛口卷唇瓮口沿等。陶鬲残片数量更多,口沿多系折沿宽唇式,唇上有弦纹,足有尖足和半空乳状足两种。豆圈足上有十字镂孔,此外还有残平底、圜底、器盖、鼎足等。

第三层为仰韶层,土色黑灰,文化内涵有彩陶,多系钵形器。有的在橙红色陶器上画有赤红色方格纹,有的饰绳纹。器形还有盆、杯、尖底瓶等。

1976年对该遗址进行调查时,除和1956年调查时采集遗物大体相同外,还发现有短圈足豆、细柄豆、布纹瓦、绳纹砖以及黑白瓷片等。

两次对该遗址的调查,说明其文化内涵比较复杂,不仅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层,还有较厚的商文化层,也含有战国以及战国以后的文化遗址。但从本遗址性质看,应归属商代遗址,属殷墟早期。

该遗址文化内涵丰富,价值较高,1956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ash:ff4b7b9b271929a22d73cfd2adbd6477ba51535e

声明:此文由 平山县旅游局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