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晚报-

(上接01版)

一字之差的转变

大堡村位于三益乡政府中心,距县城38公里。三益乡党委书记陈云介绍,三益乡名字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清朝。刘、岳、谭作为当地三大姓氏,彼此间不时有矛盾爆发,最终在一位僧人的调解下,三大家族和好,三益乡由此得名。如今,三益乡的发展方向也有了一字之差的转变——三宜,即宜居、宜业、宜游。

大堡村雏形形成于清道光年间,其传承下来的民居、古宅颇具土家风情,有众多三合院、四合院土家吊脚楼。村里有41棵古树名木,水资源丰富,以茶园沟为例,几乎家家户户都接有清冽甘甜的山泉。这些资源如果加以利用,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得天独厚。但居民家中青壮年多外出务工,户籍人口1667人,常住人口只有802人,一定程度导致这些具有历史积淀的民居、古宅年久失修,出现破败无人看管的情况。

今年6月,市住建委出台重庆市级传统村落保护项目。这意味着,如果大堡村这些民居群入选,将得到政府资金拨款,居民就可以保护、修缮自己的家园。

作为市级项目,有着严格的评选标准,大堡村传统村落的摸排调查重任,就落到了李化身上。刘家大院、黄家院子、泥塘新院子、茶园沟居民群,这是大堡村4个主要聚居地,在字面上只有19个字,化身在脚下却意味着约8000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和约15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每天跑前跑后的李化身上,不仅承载着居民们修缮家园的希望,更肩负着村里未来发展乡村旅游的重任。

“辛苦一点,也没什么”

是金子,总会发光;是老物件,不会总被埋没!今年11月,大堡村成功入选市级传统村落保护项目!

12月23日,记者跟随李化来到刘家院子,门前两块道光年间的石碑无言伫立,碑上有些模糊的字迹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在这里,记者发现一对风化明显、造型古拙的神兽。

“当时我和李书记来时,发现有只神兽脚下的墩子都已经不见了。这里的居民也不清楚是什么,有人说是饕餮,有人说是貔貅。后来我们找到村里3位80多岁的老人和1位百岁老人,经过他们确认,这是石敢当,在民间寓意保平安。”驻村干部杨阳介绍。

“我们在调查摸排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村民在翻修老宅过程中,把一些老旧、破损的雕花门窗、木柱,要么丢弃,要么当柴烧了。这事让人内心很沉重,我们不得不加快摸排工作。幸运的是,村民知道要修缮家园,发展乡村旅游,都非常支持配合我们,大堡村能成功入选市级项目,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我辛苦一点,多跑点路,也没什么。”李化淡然地说。

如今的刘家院子经过翻修,已挂上新的牌匾。听刘姓家族的人说,今年春节,刘姓家族要在这里杀年猪、喝刨猪汤,他们到时一定要请一个人:李化书记。

Hash:71792ecf9b82f3854b6ff09d397e22998a4cde8e

声明:此文由 重庆晚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