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记忆?|?记忆中的大礼堂
几年前的那个暑假,一个雷阵雨过后的傍晚,天空依然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我因为有点急事返回到校园,一个人打着雨伞,急匆匆地由西向东穿过民主楼楼洞……
就在过了楼洞的那一刻间,我惊诧了:眼前变成了一片开阔地——二食堂不见了,同时消失的还有我熟悉的记忆深处的大礼堂。
虽然对拆除大礼堂早有耳闻,但我还是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看着眼前空荡荡的一片,我举着雨伞的手竟有些微微发抖,甚至有些想点上蜡烛、祭典什么的冲动。
我到底想祭典什么呢?莫非这一堆废墟下埋葬的不仅仅是一座建筑?
我的思绪如潮水般涌来,像梦幻电影一样一幕一幕闪现。我蓦然发现,这里埋葬的不仅仅是一个实体的建筑,还有我们对逝去的青春的美好记忆。
大礼堂进入我的记忆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那时的大学校园已被改革的春风吹得像盛开的桃花,是那么的美艳,大学生们满脸都洋溢着天之骄子的自豪和喜悦。大礼堂也从那时开始,告别了那个只吞吐着黑、白、灰色调的年代,一下子绚丽明朗了起来。不断有外国大片、时兴电影放映,时不时还请来当红明星演出。因为周边学校没有这么大的礼堂,惹得外校同学羡慕嫉妒恨的同时,也不时过来观看。我也就在那时初次见到了大礼堂,当时它还叫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大礼堂。
那也是一个夏日雨后的黄昏,和几个同学一起过来观看一个著名歌唱家的演唱。也许和心情有关,那天,雨后的夕阳把余辉从云层中散射出来,正好照在这座座东朝西的大礼堂上,从它前面的广场看去,整个大礼堂淋浴在一片清亮之中。远远望去,拱形的建筑主体像一座庄严的殿堂,正门上方,是一个硕大的圆弧大顶,在金色的夕阳里,呈现出庄严神圣的风采。视线沿着台阶而上,四扇一字排开的米黄色双开大门,金黄鲜亮地立在高高的台阶之上;对称在门两边的用来售票的窗户,高大气派直冲门厅顶部,窗前站满了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少男少女;门前十多级的台阶,由中间的歇台分为上下两个层次,衬出大礼堂更加高大气派;台阶前,是两棵直耸的雪松,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更加苍翠挺拔。
多年过去了,这个夕阳沐浴下的大礼堂时不时在我的脑海里闪现,有时竟然幻化成一座闪着金光的殿堂。并且反复出现一个词——堂奥。我不知道对我来说,大礼堂到底融入了怎样的记忆?
其实大礼堂并不高大,只是一个一层半的建筑,今天想来,只是一个摊在地面上的方盒,如果从上方俯视,其形状更像是一个稻香村的大布丁。据老人们回忆:1953年初建的时候,大礼堂是以学生食堂为用途设计的。在设计的过程中,当年的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师生考虑到学生活动场所的问题,于是向农业部申请增加了大型集会的功能。增设了舞台,增开了南北侧门,成了集食堂、礼堂为一体的场所。后来学校相继新建了一食堂和二食堂,礼堂也随之增加了座椅,布置了舞台,成为纯粹意义上的礼堂。
大礼堂分为外廊和内堂两部分,外廊南北两边开阔宽敞,在学校还没有类似文化艺术馆这样的展厅时期,这里时常兼做学校的书画展览厅堂。穿过外廊向里,是一个近1700个观众席的开阔大堂。站在后排,看前面的舞台,竟有些影影绰绰的感觉。在高校大规模扩招以前,几乎可以容纳全校人集会。穿过长长的观众席,是一个近似于标准的大舞台,虽然没有乐池,但有着四道幕布,足以证明在当时已是相当的气派了。
礼堂的旧址位于现在的中以中心大楼前的篮球场上,2005年拆除前,是东区的大型活动场所。每年九月,经过千军万马拼杀的学子们,满怀憧憬和希望踏入大学大门,在这里举行神圣的开学典礼,开始人生最让人怀念的大学生活。每年合欢花开的季节,一群群年轻人又背负理想和希望,告别校园,从这里走向四面八方。
记忆中的大礼堂永远是热闹和快乐的,永远色彩斑斓。我曾问过几位同事,大家几乎用了同一句话开头:那个年代的大礼堂在周边可谓风光一时。八十年代初到拆除前的那段时间,这里几乎每天都有活动。每周一次的电影是雷打不动的,时不时还有文艺演出。不用说每年固定的节日庆典活动,也不用说这个学院院庆,那个学院学术报告,单说今天“名家论坛”,明天明星演出,就有说不完道不完的快乐记忆。据说,八十年代中国走向世界的电影《红高梁》,就是在这儿完成了首映式。时至新世纪,大礼堂也由于其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建筑风格,不断被一些电影或电视剧选作场景,出现在银幕上、荧屏里。
记忆中的大礼堂舞台上也是群星璀璨。在大家的回忆里,不只出现过总政歌舞团、东方歌舞团的著名大腕,更多的是学校的文艺汇演、院庆活动或同学们自己的演出中出现的“明星”。那时候,演员是观众,观众也是演员,上下呼应,其乐融融。可能更由于这些“明星”出于身边,甚至有可能是睡在上铺的兄弟姐妹,那更是由衷的钦佩。在这个舞台上,有多少人完成了自己的初秀或第一次演讲?这个舞台,又有多少人迈开成就辉煌的第一步?至于舞台下、观众席更是留下了多少人对青葱岁月的美好印记?
“青春是用来怀念的”。这是今年红极一时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一句台词。如今,东区大礼堂已成历史,关于他的记忆也是多少人对青春的记忆。记忆总是美好的,虽然大礼堂已经“消失”近十年,但在许多人的记忆中,它并不只是一座建筑、一个空间场所……(作者:赵丹丹)
稿件来源:《校园记忆》
责任编辑:曹蕾 汤雨晨
Hash:aba9a8368a65feaebf2fbfc1d764ffab05bcd4b6
声明:此文由 中国农业大学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