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遗址考古发掘取得新收获 厘清“帝国第一门”的形制、营建及焚毁过程

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遗址考古发掘取得新收获 厘清“帝国第一门”的形制、营建及焚毁过程

G8出土并完成修复的陶俑。(秦陵博物院供图)

上图: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遗址。(秦陵博物院供图)

近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公布了2021年对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遗址考古发掘新收获。据悉,本次发掘厘清了被称为“帝国第一门”的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的设计理念、营建技术、建造过程及建筑材料,明确了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的使用、焚毁及废弃过程。

城门的毁坏与火有关

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遗址位于秦始皇帝陵园东外城垣偏南处,居于封土正东,西距秦始皇陵封土约200米,北距现在秦始皇帝陵遗址公园东门约260米,东距遗址公园东围墙约20米,南距K9801约150米。

1962年以来,考古学者多次对秦始皇帝陵园及其周围地区开展了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对陵园外城东门有了初步认识,大致确定了外城垣东门遗址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77米,东西宽22.4米,但是对门道数量与建筑结构认识并不清楚。为给秦始皇帝陵园外城垣展示复原提供可靠资料,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1年9月至12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对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此次发掘确定了外城东门属于夯土台基式建筑为一门一道的城门结构,门道经过火烧处理。门道的边缘以及高台式平台的拐角处均有人工石质建筑材料,可以确定城门除城墙墙体外,还存在附属建筑。”项目负责人邵文斌说,发掘同时厘清了外城东门的营建及焚毁过程——利用地层堆积关系可确定,东门门址先开挖大的地基坑,然后在坑内进行细夯;坑内细夯与坑边之间采取粗夯方式处理。在夯土台基之上进行墙体与附属建筑的营建,墙体外侧抹有草拌泥,从板瓦、筒瓦、石建筑构件看,城门门道两侧存在附属建筑。从存在红烧土和碳屑的情况看,城门的毁坏与火有关。

邵文斌说:“本次发掘为秦始皇帝陵的朝向问题以及礼制布局、陵墓制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有助于我们对秦始皇帝陵的礼制建筑的规模、等级、布局的认识与研究。”

与此同时,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对秦陵西侧中字形大墓QLCM1(简称1号墓葬)北墓道和两个陪葬坑进行了发掘清理,并对包括陶器、铜器和小件器物等出土文物展开室内修复。

2013年开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对秦陵外城西侧的陵区持续展开详细的考古勘探发掘工作,新发现的“1号墓葬”中,出土了目前国内所见最早的单体金骆驼。2021年,考古人员对该墓北墓道、两个陪葬坑发掘以及室内修复取得新成果,出土有盖弓帽、箭镞、金节约、金银络饰管等珍贵文物,表明该墓葬的主人地位很高,身份尊贵。

据介绍,目前已经修复完整的器物有金、银骆驼,金舞袖俑,镶嵌琉璃的铜扁壶,玉鼎,银盒,银骑马俑,银猎犬,鎏金铜铺首等。

兵马俑一号坑也有新收获

备受瞩目的兵马俑一号坑年度发掘也取得新收获。

秦兵马俑陪葬坑是秦始皇帝陵园外围的一组大型陪葬坑,其中一号坑面积最大,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按照排列密度估计,全部发掘后可出土陶俑、陶马约6000余件。

2021年度发掘地点位于一号坑北侧中段,原编号T24方,国家文物局批准发掘面积为30平方米,具体区域为G8、G10两个过洞。其中,G8清理出陶俑15件、提取10件,拼对完成8件;G10清理出陶俑10件,提取7件,拼对完成4件。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度出土陶俑彩绘保存状况较好,本次发掘制定了科学的保护方案,将这些陶俑及时运至保护修复室进行保护修复,对俑坑出现的霉菌进行了及时处理,确保了文物安全。

在G8出土有一件将军俑,之前G11曾出土一件中级军吏俑。考古专家梳理了秦俑坑发现以来所出土的中、高级军吏俑,特别是一号坑所出土的中、高级军吏俑,提出一号坑的军阵排列可能具有南北、东西向对称性,并提出将来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选址特殊区域进行发掘或试掘,最终对俑坑的军阵作出准确判断,为秦文化的研究提供准确的基础资料。

编辑:高思佳

Hash:2ae16c06fed8dec77db7f8743dd15aa6e071edd3

声明:此文由 文化艺术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