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这条小巷走出过多位名人,其中一位位列“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是扬州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这些个性张扬的书画家,在古城扬州留下了众多宝贵的历史遗存。今天我们要逛的小巷——弥陀巷,就和“扬州八怪”有关。

弥陀巷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小巷,南起彩衣街,北至盐阜西路,全长316米。关于它名字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彩衣街社区工作人员王芃介绍,有人说是以前这个巷子里有座弥陀庵,有人说是天宁寺的弥陀殿就在这里,还有人说这边是百岁坊,因为清朝的时候,居住过好几个百岁老人。弥陀巷不长,从南到北走几分钟就走完了,但是这一条小小的巷子,有很多名人在这里居住过,其中就有罗聘故居

罗聘,清代画家,“扬州八怪”领军人物金农的入室弟子,也是“扬州八怪”中年纪最小的一位。弥陀巷42号是罗聘的故居,宅名“朱草诗林”。“朱草”是一种红色的草,古人视为祥瑞之物;“诗林”意为罗聘夫妇都能写诗,同时这里也是诗人、同道们常来相聚的地方。

王芃介绍,巷子里面七弯八绕,平时能找到这里的人很少,只有节假日的时候,有三三两两的外地游客。也许因为游人稀少,“朱草诗林”内十分清静。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建筑,占地400多平方米,是扬州传统的三合院式住宅结构。宅内有花厅,有书斋,中间的庭院花草繁盛,幽静雅致。

扬州市收藏协会书画专委会主任倪刚介绍,罗聘的妻子叫方婉仪,当时是非常有名的画家,喜爱画梅花花鸟,他的两个儿子也爱画梅花,所以当时有“罗家梅派”之称。

两百多年前,罗聘就是在这里和夫人、子女一起吟诗作画、逍遥度日。在“朱草诗林”内,也留下了罗聘和金农密切交往的痕迹。罗聘画的金农像,金农看了后非常高兴,就在边上跟他藏跋、题字:“弟子广陵罗聘,近工写真,用宋人白描笔法,画老夫午睡小影”。师生之间情谊浓厚,金农对罗聘一生的为人处世、诗书文化,都有很大的帮助和教诲。

乾隆二十八年,也就是1763年,金农因病去世。患病期间,罗聘服侍左右;去世后,罗聘尽其所能,料理丧事。之后,罗聘听从金农生前的嘱咐,去了京城发展。倪刚介绍,金农对罗聘说,你这么有才华,到京城后,会有更大的发展。果然,到了京城后,罗聘的《鬼趣图》在京城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

罗聘的绘画题材极其广泛,人物、佛像、山水、花鸟无一不精,他汲取了金农的奇古朴拙、石涛的恣意奔放、华喦的生动灵趣,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作为他的代表作,《鬼趣图》以鬼讽世,极尽其妙,轰动一时。2018年,《新闻女生》栏目曾经前往南京拍摄过《鬼趣图》的真迹。德基美术馆馆长艾琳介绍,江湖传言说,罗聘两个眼睛是蓝色的,双目可视鬼,这是不是真的,已经无可考究了。但是我们更相信现在学术的论定,认为罗聘通过画鬼,来表达一种对当时的人间、对于人的一种观点。

清嘉庆四年,也就是1799年,已经名动天下的罗聘在“朱草诗林”去世。罗聘的成就,不光光是扬州的八怪,到了后期,他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当今收藏界,如果谁能拥有一幅罗聘的真迹,那绝对是一件令人特别艳羡的事情。“扬州八怪”这个特立独行的书画群体,在扬州的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在弥陀巷中,除了罗聘,还走出过两位名人。

在弥陀巷21号门口,有一口古井,阮元的后人阮家伟介绍,这其实是一口“阮元井”。在扬州,关于阮元的井有两处,一个是在阮元家庙,叫文选井,在扬州城里,包括阮元后人,知道弥陀巷里也有一口的人非常少。

阮元历经清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无论在做官还是治学上都有很大建树,被誉为“一代文宗、三朝阁老、九省疆臣”。阮家伟介绍,在青少年时期,由于家道中落,阮元在扬州搬了四次家,其中有一次就住在弥陀巷。迁徙之中也是他成长的一个过程,对他做官做人、文学都有很大的促进。从一口井也看出来后代要向先祖学习的地方——吃水不忘挖井人。

采访现场,倪刚老师带来了一本书——《芜城怀旧录》,这是近代扬州诗人董玉书写的一本扬州地方风土著作,里面提到了罗聘,也提到了阮元。倪刚介绍,罗两峰墓在西乡小胡家厂,夫人方氏和荷花同日生,自号白莲,著有《百莲半格诗》。

倪刚老师还带来了藏品——董玉书写的一幅扇面,字体俊美飘逸,内容是赞美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端砚的一首诗: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阮家伟介绍,祖先阮元在两广做总督,端砚产自广东肇庆。他对广东肇庆端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阮元还有一个名字叫“砚痴”,他的几方端砚很有名气。文人之间,冥冥之中都有联系。罗聘、阮元、董玉书,不同时期的文人,通过相同的地方、相似的爱好,完成了神奇的对话。著名学者、作家朱自清也曾在弥陀巷内居住过,当时他年岁尚小,只有十三四岁,懂事的他经常搀扶行动不便的爷爷,在巷中留下了孝顺的背影。几百年来,弥陀巷内一直弥漫着文化气息,受此熏陶,巷内的居民很多都是文艺爱好者。

去年,在彩衣街社区的支持下,弥陀巷内的居民们成立了“罗聘有约”文艺党小组,有空时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写诗、唱歌。前不久,他们还出了一本诗集:天高气爽迎国庆,热血沸腾奔小康,国富民强把梦圆,扫黑除恶正气扬。

弥陀巷居民陈玉英说,罗聘是个名人,也是巷子里大家比较崇敬的人。大家经常把外地游客送到罗聘故居,希望可以延续这份文化的气息。

几百年前,罗聘在弥陀巷内创作,在“朱草诗林”举行雅集;几百年后,巷内的后人把这份“文气”和热情好客的气质完美传承,这正是小巷存在的意义。有小巷在,这些宝贵的历史遗存就在;有小巷在,扬州人的精气神就在!

来源丨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编辑丨王嘉楠、朱蒋慧

Hash:0ae7df37e75a70c1fbd971d87b3fe72355780ed3

声明:此文由 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