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祠堂|清代重臣修建的宗祠

朱氏宗祠位于杨广镇小新村中心,坐东向西,是一座具有典型的中国风格和气派的宗祠建筑,占地1220多平方米。

院子由前殿(含大门)、中殿、大殿三层,四厢十二耳和六躲间组成,共五十二间房舍,整个建筑工程建于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前后,距今已有160多年历史

朱家的这座祠堂是以朱嶟为代表捐资筹建的。

朱嶟

仰山通海县人,自幼勤奋好学,庄重寡言,志气纯正。他在家中排行老四,平时不爱说话,所有心思都花在读书上。由此,他有了一个绰号叫‘四哑巴’。

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20年),朱嶟中进士。入朝后,曾进翰林院任编修,江南道监察御史,礼部、兵部、吏部侍郎和礼部尚书等职。

点击图片 了解关于朱嶟的更多内容

后来,随着时光的演变和历史原因,宗祠内的祖宗牌位、木门、雕刻、匾额等被毁。宗祠虽然在,但己伤痕累累。

被拆来做门的匾

用来养牛的房间

这几年来,在几位朱氏后人的努力下,经过社会各界的支持,朱氏宗祠已经有了新的面貌。

朱培盛(朱嶟后裔)

朱嶟到北京当了官,就捐资出来盖了朱氏宗祠,过去土改(土地改革)时候给人家用来养牛、养马。后来人家说这个房子太烂,已经没办法修整了。这几年的保护只是为了让它不漏雨。从去年到今年集资了三十多万钱(祭祖积累下来的十多万,捐资二十多万),把前殿、中殿和两边厢房修了一个新的面貌,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才有的今天的面貌。谢谢大家!

对比图

岁月斑驳的痕迹

在此,感谢来自社会各界的人们

为保护朱氏祠堂所做出的贡献

目前朱氏祠堂的修复只是进行了一部分

让我们期待更好的

朱氏祠堂

展现在大家眼前

来源:综合自礼乐名邦通海

图文 | 李彤 汤刘依依

部分图片来自 东华开典

END

Hash:45ece60934f0fb0cfed2b07ffe56b3016f4274fe

声明:此文由 风行通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