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氏寻根]家谱中的地名:江右、豫章、庐陵、吉州、吉安府
The Network of Wen Clan of China
在一些地区的文氏家谱,经常会见到吉安府、庐陵郡、豫章郡的记载,那么这些地方古代又是在哪?
江西,简称赣(gàn),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则始于约公元前202年(汉高帝初年)。
公元291年,即西晋元康元年,改设江州,其主体为江西地区原有郡县。隋时曾作行政区划调整,州的级别降与郡同,因而隋代的江西地区设有7郡24县。至唐时增加到8州37县,贞观元年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监察区,玄宗时增为15道,洪、饶、虔、吉、江、袁、抚、信8州隶属于江南西道监察区。
五代时期,江西地区先辖于吴后辖于南唐。
元朝开始确立行中书省制度(简称行省或省)。江西行省辖区远远大于今天的江西省区。除包括了今江西绝大部分地区外(原江西东北地区隶属于江浙行省),还包括了今天广东省的大部分。元行省下设路、直隶州、州(同县级行政机构)和县。江西行省下辖龙兴、吉安、南康、赣州、建昌、江州、南安、瑞州、袁州、临江、抚州、饶州、信州等13路和南丰、铅山2直隶州以及48个县、16个县级州。
明朝虽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区建制,但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然称省),改路为府和改州为县。江西布政使司辖南昌、瑞州、饶州、南康、九江、广信、抚州、建昌、吉安、袁州、临江、赣州、南安13府,下辖78县,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区。其时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为江西布政使司的最高行政机关,三司分别由中央直接节制,分权而治,互不统属。
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行政区域基本承袭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设莲花、南昌府增设铜鼓、赣州府增设虔南等3个县级厅,同时升宁都县为省辖直隶州。巡抚成为全省最高行政长官,下设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财政与司法监察。
江右
江右不是行政上的概念,只是地理和文化上的概念,亦可指以赣语为母语的民系,即江右民系,历史上“江右”是“江西”的别称,古时在地理上以西为右,江西以此得名。《晋书·文苑传序》:“至於吉甫、太冲,江 右之才杰;曹毗、庾阐 ,中兴之时秀。” 唐 王勃 《梓州玄武县福会寺碑》:“下官薄游江右,旅寄城隅。” 清方文 《庐山诗·白鹿洞》:“文公 益兴学,风声树江右。”
江右地区地处中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一带,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的腹地。古代长期在一个文化区内(主要为江西及其周边部分地区),经历了先秦时期的吴国、楚国、统一的秦汉、三国时期的东吴、两晋以及南朝、统一的隋唐、 五代时期的南唐及南吴、宋朝江南西路、元朝江西行省等,江右人并且共同创造了辉煌的江右文化。随着明朝时的移民使江右的概念已经扩散到湖南东部、湖北东南部、安徽西南部、福建西北部等地,即赣语分布的地方。
吉安
吉安,古称庐陵、吉州,元初取“吉泰民安”之意改称吉安,江西省地级市,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西接湖南省,南揽罗霄山脉中段。
唐武德五年(622年),再改庐陵郡为吉州,领庐陵、太和、安福、新淦、永新5县。
宋开宝八年(975年),置吉州庐陵郡军事。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吉州庐陵郡领庐陵、吉水、安福、太和、龙泉、永新、永丰、万安8县。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废吉州军事,置吉州路总管府,领庐陵等8县;元贞元年(1295年),改吉州路为吉安市路,辖吉水、安福、太和、永新四州、五县,取吉水、安福两州各一字命名为吉安路,寓“吉泰民安”之意,“吉安市”之名自此始。至顺年间(1330年—1333年),析永新地设永宁县。
明太祖壬寅年(1362年),废吉安市路,置吉安府,领庐陵、太和、吉水、永丰、安福、龙泉、万安、永新、永宁9县;二年(1369年),太和改为泰和,吉安府领庐陵、泰和、吉水、永丰、安福、龙泉、万安、永新、永宁9县。清初沿明制,乾隆八年(1743年),析永新、安福地置莲花厅,吉安府辖9县1厅,直到清末。
民国元年(1912年),废吉安府,莲花改厅为县,各县直属江西省;1914年,置庐陵道于宜春,龙泉、永宁、庐陵三县分别改名为遂川、宁冈、吉安县,庐陵道共辖赣西萍乡、宜春、分宜、新喻、清江、万载、宜丰、上高、高安、莲花、安福、永丰、宁冈、永新、泰和、万安、吉安、吉水、遂川、峡江、新淦 21县;1916年,庐陵道迁至吉安;1926年,废庐陵道,各县直属江西省;1932年,置第九行政区公署于吉安,辖永丰、万安、吉水、泰和、峡江、吉安6县;1939年,改第九行政区为第三行政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于吉安,辖永丰、安福、万安、吉水、泰和、峡江、吉安、宁冈、遂川、莲花、永新11 县。
建国后,行政级别与区划多有变化,如新淦县(新干)划入,宁冈县、莲花县析出等,现在吉安市辖2区1市10县,分别为吉州区、青原区、井冈山市和吉安县、泰和县、万安县、遂川县、永新县、永丰县、吉水县、峡江县、安福县、新干县。辖221个乡镇,3129个行政村。市政府驻地吉州区。
从吉安历史沿革中可以看出,庐陵、吉州、吉安府等不同时期的行政名称,其地域在大致为今天的吉安市,范围或有增减。
庐陵郡
庐陵,今江西吉安市的古称,又称吉州,位于江西省中部。庐陵郡是中国汉朝至唐朝的一个郡置,其范围历代均有变化,但核心区域一直在吉泰盆地,大致相当于今吉安市辖境。庐陵郡最早设立于东汉兴平元年(194年),隋唐两代曾有数次改为吉州,又复为庐陵郡。唐乾元元年(758年)再改吉州。此后未再恢复庐陵郡名。宋置吉州庐陵郡,元为吉州路,明清为吉安府,民国时先后改为庐陵道、江西省第九行政区公署、江西省第三行政区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为吉安专区、井冈山地区、吉安地区、吉安市。
吉州
吉州,从隋朝至元朝的行政区划名,治所在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
历史资料记载:
吉州,庐陵。上。开元户三万四千四百八十一。乡七十四。元和户四万一千二十五。乡六十九。
本秦庐陵,属九江郡。献帝兴平二年,分豫章于此置庐陵郡,晋太康中移郡于石阳县,今旧州东北故城是也。隋开皇中改庐陵为吉州,有吉水,因为名焉。
州境:东西四百二十里。南北六百九十二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六百五里。北至东都二千七百九十里。东北至抚州四百五十里。西至衡州九百一十里。南至虔州五进二十里。北至洪州五百七十六里。
管县五:庐陵,安福,永新,太和,新淦。
庐陵县,上。郭下。本汉石阳县,晋移郡于此,隋改为州,又改名石扬县为庐陵,因庐水为名。
安福县,上。东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汉安平县,后汉改为平都县,属庐陵。吴分置安城郡,隋废郡为安复县,武德中改为安福县。
永新县,上。东北至州二百二十一里。本汉庐陵县地,吴归命侯所置,属安城郡,隋开皇中废,显庆四年又依旧置。
太和县,上。北至州一百里。隋开皇九年平陈,分庐陵县置西昌县,十八年改为太和。
新淦县,上。南至州一百七十里。本汉旧县,豫章南部都尉所居,县有淦水,因以为名。陈割属巴山郡。隋开皇中废郡,县属吉州。
吉安府
吉安府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置吉安府。府治庐陵(在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青原区、吉安县),领县五:庐陵、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万安(县治在今江西省万安县韶口乡附近)、龙泉(今江西省遂川县)、永宁(县治在今江西省井冈山市新城镇);州四: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安福(今江西省安福县)、太和(今江西省泰和县)、永新(今江西省永新县)。清末辖:庐陵(县治在今江西省吉安市区)、泰和、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永丰、安福(今江西省安福县)、龙泉、万安、永新(今江西省永新县)、永宁共9县;莲花(今江西省莲花县)1散厅。
豫章郡
豫章,古代区划名称。最初为汉高帝初年(约于公元前202年)江西建制后的第一个名称,即豫章郡(赣江原称豫章江),郡治南昌,江西从此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下辖 18 县,分别为南昌、庐陵、彭泽、鄱阳、馀淦、柴桑、赣、新淦、南城、宜春、雩都、艾、安平、海昏、历陵和建成等,分布地域为赣江、盱江、信江、修水、袁水沿岸,即与后来的江西省区大致相当。今天的南昌、赣州、吉安等主要城市都是在那时县城的基址上发展而来。后在东汉、三国、两晋以及南朝时期范围缩小,豫章郡、豫章国为大致相当于今江西省南昌市地区的地理单元。隋开皇九年(589)罢豫章郡置洪州,大业二年(公元606)又改南昌县为豫章县,“豫章”所指从南昌地区变为南昌一县。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因避代宗李豫名讳,豫章县改名钟陵县,“豫章”不再为正式区划名称,而作为南昌的别称。
在浩瀚的中国历史上,5次大移民中,江西人扮演着重要角色。
“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
特别明朝初时湖广填川,含江西、湖南等湖广地区大量移民迁入巴蜀,“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江西境内南昌、吉安等地文氏也在这次大移民中,迁徙、转辗,扎根、拓业,因而在文氏家谱中多出先祖自江西某地迁来的记载,本次介绍的是吉安府,是江右文氏重要发源地,希望能对寻根有所帮助,也企待对江西老地名熟悉的宗亲们能够整理出更多新旧地名的资料。如错漏,请指正并联系微信wen0737,欢迎留言交流。
整理:文四海
Hash:22bd7792238c8282e5c0b216aa1c954ebc5ab9a0
声明:此文由 中华文氏宗亲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