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伯古镇:一个被岁月遗忘的地方
“
“邵伯有个铁牛湾,那儿有一条铁牛镇压着。父亲的当差抱着我去看它,骑它,抚摩它。”这是朱自清先生在《我是扬州人》一文中讲述了他儿时在江苏邵伯度过的欢乐时光,邵伯何以会令朱自清先生在客居他乡数十载后仍然念念于怀?
”
“邵伯佳绝处,毕竟在斗野”,斗野园因园中的斗野亭而名,白墙灰瓦,檐角高挑,古朴中不失典雅,素洁中又不失灵动。斗野亭始建于宋熙宁二年(1069),雄踞运河堤头,面临邵伯湖,因亭的位置“于天文属斗分野”而得名。
穿过古朴的门厅前行,大堤尽头有一座长1.98米、高1.10米、重两吨的大铁牛静卧于一台座之上,昂首向湖,阅尽千帆苍桑。据历史记载:清朝康熙年间,淮河大水,邵伯决堤,百姓深受其害,于是,朝野合力修堤治河,并在淮河下游至入江处共设置了“九牛二虎一只鸡”十二只动物,作为水位测定之标识,以祈镇水安澜。自从大铁牛铸成后,邵伯就再没有发生过水灾,于是百姓将铁牛视为神物,慢慢也就喜欢上了它了,当地人也将铁牛当作长寿的象征,谁家生了孩子,都会抱着骑上铁牛,手抓两只牛角,为孩子祈福求寿。三百年间,这尊屹立于古运河边的铁牛,每天听着隆隆汽笛,静静地守护着古运河,看惯了一次次潮起潮落,阅尽运河边滑过的无数渔光帆影,也留下了多少游子的思乡梦。“邵伯有个铁牛湾,那儿有一条铁牛镇压着。父亲的当差抱着我去看它,骑它,抚摩它。”当年朱自清离开邵伯后心中一直念念不忘陪伴他童年的大铁牛。
古河堤大马头见证运河变迁史
离开斗野园向左一拐便来到邵伯明清运河故道。沿着古堤一路北行,古堤皆青砖条石铺砌,青苔累累,岸边临河而建的古屋层层叠叠,鳞次栉比,从容闲适,阅尽运河繁华胜景。
顺着古堤前行,来到一条小巷口,巷口立一砖砌圆拱牌坊,上书“大马头”三个字。相传,乾隆六下江南到扬州时,每次都要大码头登岸,微服私访,巡视民情。乾隆感觉到“码”字有石,会绊到脚,有碍行路,不吉利,于是欣然题名“大马头”。大马头被称为“运河第一渡”、“水上城坊”的邵伯大马头,那宽大的石阶直伸到河面,圆润光洁的台阶不知流淌过多少岁月。
堤边遇到董鼎甲老人,他从小在古运河边长大的,老人告诉我邵伯是江都五大镇之一,当年古运河没有改道之前运河边店铺林立,运河里船流不息,昼夜不停,北方的大豆、淮盐,南方的广货、茶叶、桐油、丝绸,都要在邵伯中转过境,在这里停靠歇息。董大爷说,当年大马头河沿与运河水位是平齐的,在此停泊的客人都是经石阶登上大堤,后来随着津浦铁路的通车和运河的改道,这里的水面下降,码头的全貌也就完全呈现出来。
青石街老手艺巨浪遗珠古运河
穿过“大马头”门楼,沿着一条逼仄崎岖的青石小巷行二十余米就来到邵伯著名的条石老街。老街呈南北走向,长约三里多长,宽不足三米,老街正中一条小径皆用长约1.2米、宽约40厘米的青石铺设而成,青石路两边青砖砌筑,晴不扬尘,雨不积水。老街两边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低檐宽门的店铺和挑着高高马头墙的老宅,这些经过几百年岁月磨蚀的老木屋依然散发着悠悠的淳香,与古街上泛着幽幽青光的大石条一道诉说着古镇曾经的繁华。
由于没有经过商业宣传,邵伯古街上很少有外来游客的。古镇上的主人依旧保持着不紧不慢的生活,那敞开的店铺极少有生意,店主人也不管这些,他们沉浸在慢长悠远的时光里聊天、品茗、发呆,打发着他们富裕的时光。据说当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经过邵伯都会难以抵御古镇的繁华的诱惑,都要从大马头登岸,穿过曲径通幽的小巷,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感受康乾盛世的繁荣富足,感受着百姓的幸福安详。
古河堤、青石街、老店铺,见证了大运河边曾经的繁华,如今繁华褪尽,门庭冷落,它们正慢慢成为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珍贵的记忆,任凭有心人前来拾起,向人们讲述着邵伯古镇发生的故事。
- END -
来源:本报 型游线
作者:梁有权
责编:彼岸花
华东旅游报“型游线”专版
欢迎全国各地旅游达人投稿
告诉我们
投稿方式
发送图文至:hdlyb2@126.com
Hash:8c415f643c221b5bcfda5c8429988e0f20241e60
声明:此文由 华东旅游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