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庄园写入教材会长啥样......

15

特别说明:本文作者为赵刚伟、老嘿

马氏庄园

校本课程

马氏庄园——封建官僚府第的建筑标本

引言

7 July 2018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九门相照”么?大家了解古代的家训么?知道古代官员的俸禄多少么?古代的进士及第又是怎么回事?且让我们一起走进安阳殷都区(原安阳县)蒋村乡,去参观下被誉为“中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大型封建官僚府第”——马氏庄园。

一、马氏庄园的前世今生

马氏庄园位于河南省原安阳县蒋村乡,是清末两广巡抚马丕瑶的故居,建于清光绪至民国初期,前后营建50余年。被誉为“中原第一宅”。主要建筑现存基本完整,是国家4A级景区。

马氏庄园占地2万多平方米(30亩),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共22个院落,厅、堂、房、廊室等401间,还不包括仓库、马厩、花园等附属建筑。

建筑群主要由北、中、南三区组成,共分六路。中区在三区中规模最大,约占整个庄园的三分之二。它坐落在南街之北,座北朝南,共四路,其中西三路为住宅区,东一路为马氏家庙,每路前后又均建四合院,每条中轴线上各开九道门,俗称“九门相照”,四路建筑各自成体系,左右又互相呼应。

庄园建筑全为砖木结构,灰瓦盖顶。屋顶多为硬山顶式,另有悬山及平顶等。其建筑特点既有北京传统四合院特色,又有中原地方民间建筑特色。

整个庄园设计合理,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左右对称,前低后高,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壮观,被誉为“中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大型封建官僚府第”。

知识拓展

九门相照

九门相照是一种建筑物分布的风格。 建筑群主要由北、中、南三区组成,共分六路,每路前后又均建四个四合院,四座院南北排列,自前向后依次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每条中轴线上各开九道门,门户相通,形成形成前门、中厅、后楼九门相照的格局柱础,俗称“九门相照”。前半部分,用来对外接迎宾客;后半部分为内宅。这是封建社会一种身份与地位的象征。马氏庄园是一处典型的清代官僚地主庄园 。

———————————————

读图思考

马氏庄园三大建筑特点:第一,我们看到的都是九门相照,在一条中轴线上并排建有九道大门;第二是前低后高,抬眼望去前面的台阶是越来越高,有步步升高的寓意;第三,最后一进院落非常宽敞,而入门第一进院落却非常窄小,这就是风水里的前窄后宽,富贵无边。游览马氏庄园,你还发现有哪些建筑特点?其背后又蕴含着哪些中国文化元素?

———————

———————

二、庄园的主人何许人也

马丕瑶,同治元年(1862年)进士,最后官至广西广东巡抚兼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他为官30多年,勤政务实,忠心爱民,深受百姓爱戴和朝廷信赖,光绪帝则褒奖他“鞠躬尽瘁”、“百官楷模”。马丕瑶逝世后,诰封“光禄大夫”、“威武将军”。

马丕瑶从开始在山西当知县,直到任山西按察使、布政使,共二十年,在山西有“马青天”的美名,口碑很好。光绪皇帝感其功绩,称马丕瑶为山西“百官楷模”。马丕瑶也确实是“百官楷模”,请看他在平陆当知县时亲自撰写挂在大堂上的一幅对联:“不爱钱不循情我这里空空洞洞,凭国法凭天理你何须曲曲弯弯。”

【这幅对联至今也仍有现实教育意义】

读图思考

马丕瑶与李鸿章同属晚清时期清朝大臣,也曾上书光绪帝反对《马关条约》签约。结合时代背景并查阅马丕瑶生平事迹,对其进行历史评价?

马丕瑶膝下有四男三女,亦多远见卓识,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长子吉森(1857年—1912年),翰林院待诏,开办安阳六河沟等煤矿,首创安阳广益纱厂(今安阳豫北棉纺织厂前身),成立安阳矿业总公司,并任安阳商会会长。他开河南地方民族工业之先河,是一位著名的实业家。

次子马吉樟(1859年—1931年),进士出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会典馆总校、湖北提法使、按察使等职,深得朝廷器重。辛亥革命后,任袁世凯总统府内史、北洋政府总统府秘书等职。

知识拓展

马青霞

三女马青霞(1877年—1923年),又名刘青霞,乐善好施,酷爱教育事业,光绪帝诰封“一品诰命夫人”,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后,积极追随孙中山先生,投奔革命,是我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辛亥革命女志士,有“南秋瑾、北青霞”之美名。创办了河南的第一所女校华英女校。孙中山先生曾赞誉她为“巾帼英雄”,并为她题写了“天下为公”四个大字,鲁迅先生也曾称赞她“才貌双全”。

读图思考

今安阳与开封均有马(或刘)青霞故居,了解马青霞事迹,怎么看待其人生选择?

———————

———————

三、马氏庄园 家风.家训

首先来到庄园的入口——东、西劵门。

家训匾额“整齐严肃”,是清末军机大臣、户部尚书阎敬铭为题写,意思是要求家人居家衣着要整齐,为人处事态度要严肃。匾额“清洁皎然”,是两江总督左宗棠题写。以《易经》的第三十七卦——《家人卦》为家训。

其大意是:女主内,男主外,老幼有序。家长对家人要严格要求,不失法度。全家人都要诚信庄重,各尽其责,各尽其道,和睦相处,天下安定。体现了儒家教育思想。

在马家一般是不打开这扇门的,只有两种情况才会开,第一,有官位比马丕瑶高,第二种情况是马家操办红白喜事。那么一般有人来访是怎么走进二进院呢?按照中国古代旧制文官走东侧门,武将走西侧门,文东武西。

修身堂

是主人马丕瑶居家时所居住的地方。我们先来看一下前面的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马丕瑶要求自己及教育子孙做人要做一等人,在朝为官要忠心于朝廷,居家为人子要孝敬父母,也就是说,做人要忠孝两全,这就是一等人。两件事读书耕田,马家是耕读之家。

德有邻

出自《论语》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意在教育后人,要厚德泽里,为政以德,为人以德。

思无邪斋

出自《论语》,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意思是做人思想要纯正,不要有歪念邪欲。

知识拓展

读书楼

———————————————

读书楼,是马家子弟读书的地方。过去,上读书楼有专用的木梯。学子上去后,家人便把梯子搬走。为保证学习的时间和学习时集中精力,学子上楼后,包括吃、住,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许下楼(现在垒的石梯是供游人参观用的)。古人学习真刻苦,不好好学?抽梯子走人,断你后路!凡是马氏近支子孙,从4岁至13岁都要在这里读书。马家一向重视科举,从娃娃抓起,到13岁时,对那些有培养前途的,读书楼继续攻读,以应科举考试;学习不好的,就让其耕田种地,或做其他。

思考

当今某中学一校长的开学致辞“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卸其QQ,封其微博,删其微信,去其贴吧,收其电脑,夺其手机,摔其ipad,断其wifi,剪其网线,使其百无聊赖,然后静坐、喝茶、思过、锻炼、读书、弹琴、练字、明智、开悟、精进,而后必成大器也。”对比古代读书治家精神,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

———————

四、科举考试.进士及第

【马丕瑶同治年间考中进士,他的四位朋友为他做了这块匾额。右边的“大总裁”指科举时候的主考官,下面刻写他们的官职和姓名。左边是马丕瑶科考的成绩,他在殿试中的成绩是第三甲第二十名,朝考(清代新科进士取得出身后,仍然参加一次朝廷的考试,特派朝中大臣阅卷,故称“朝考”)的成绩是第三等第十七名。】

太史第

【“太史第”是马丕瑶次子马吉樟科考的成绩及官职。他殿试的成绩是第二甲第三十七名,赐进士出身,朝考第二等第七名,授职(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

同学们觉得考个大学太难了,我们来看看清朝的读书人考学难不难。

清朝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参加童试的人称为童生,“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每三年一次,地点在省城,时间是秋天,故又称秋闱。考三场,一场三天,共九天。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各省在100人上下,第一名叫解(jiè)元。

会试,每三年一次,地点在京城,时间是春天,故又称春闱。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清朝共112科进士,共多少人呢?总共26846人,大体上一年100人左右,清朝多少人口呢?道光帝时,全国四万万人,即四亿人,可见考试之难!清小说家吴敬梓《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个举人能高兴的疯掉,就不难理解了。

古时有句话:五十少进士。马丕瑶31岁考中的进士,对比一下,左宗棠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三人并称晚清四大中兴之臣。张之洞与曾国藩同样是27岁中进士,李鸿章24岁中进士,可谓人中翘楚。左宗棠一生自视甚高,满腹才学,但是三次赴京未中进士,后来以钦差大臣身份奉命督办新疆军务,赶上考试,个性的左宗棠上奏清廷,要求解除军务,回京参加会试,朝廷破例赐他一个进士。曾国藩晚年纳了一个小妾,很是宠爱,有时甚至给她洗脚,左宗棠听说后,讽刺曾国藩说:替如夫人洗脚,曾国藩回了他个:赐同进士出身,奚落左宗棠只是个举人出身,可见当时官场很看重科举功名。

知识拓展

两份名单你认识多少?

第一份名单

清朝

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

第二份名单

清朝

曹雪芹、胡雪岩李渔、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问哪份名单上你认识的人多一些?

问题君

答案君

答案揭晓: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后者全是当时落第秀才。

思考

结合你对科举制的认识,谈谈你对这两份名单的看法?

———————

———————

五、庄园主人哪来的银子建宅子

都说马丕瑶是一位清正廉明的官员,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宅院?而且还能称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

原因有三:第一,在清朝从雍正帝开始,实行的是高薪养廉的政策,马丕瑶身为正二品官员,每年的俸禄只有是120.5两,但养廉银却可以达到一万五千两到两万两;第二,在光绪三年,因为马丕瑶赈灾有功,光绪皇帝一次嘉奖了10万两白银,所以马家有足够的经济收入来建造自己的宅院;第三,马氏庄园历经两代人才全部竣工。马氏庄园建造沿袭的时间长,从光绪年间,沿袭到民国十三年(1924年),前后共沿袭了近半个世纪,所以马家盖这么大一座宅院也是合情合理的。

知识拓展

清朝养廉银

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以致引发民变。

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力排众议,认为“养廉银”乃“上不误公,下不累民,无偏多偏少之弊,无苛索横征之扰,实通权达变之善策”,谕令“通行天下”,决定改革。具体做法是“将州县之火耗(注:火耗,即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要增加损耗,这种附加称为“火耗”或“耗羡”。)重者严行裁汰”,并将原由州县私征之耗羡提解归公,收贮于各省司库,从解公之火耗中“酌中量留耗羡抵补无著之亏空”,然后再由各省长官根据下属不同级别、各地事物繁简程度定立分数,从司库提取相当部分作为“养廉银”分发各官,以为各级官员的“日用之资”,从而达到“不使累及民间”,“上不误公,下不累民”的目的。

其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两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

课堂探究

(1) 概括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主要特征及其积极意义。

(2) 谈谈你对高薪养廉政策的认识。

———————

———————

课后研学

研学参观马氏庄园后,谈谈你对“马氏一庄园,半部近代史”的认识理解?

本文为余文国任主持人的“安阳历史文化进校园”课题阶段性成果之一。

课题组成员(左起):赵刚伟、余文国、邢爱国、马化敏、冯媛媛

本次课程主讲人赵刚伟讲课现场

来源:玄鸟文化论坛

Hash:6e692050c78dcdbdb15539ad73615674d067fd02

声明:此文由 安阳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