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又重阳,致敬父辈!

感恩敬老,佳节又重阳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有一群人值得我们永远尊敬和爱戴

时值电影我和我的父辈》热映

小萱邀请了一些小伙伴

讲述了他们心中石油“父辈”的故事

让我们在那些荣光与力量中

一起向父辈致敬

父辈是开拓者

用不屈不挠的精神

创造历史,开辟新篇!

↓↓↓

1975年6月,作为江苏油田会战的先遣调度,今年已是84岁高龄的吴安平,是第7个来江苏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报到的会战人员,7个人挤在一间10平米的小房子,睡4张门板,与盐邵河上的民工一起吃饭。

当时,真6井的位置坐落在真武镇南余大队的一片稻田地里,四周水网密布,从邵伯供应处到真6井要过14道桥,这些桥都是民用桥,不能承重油田的重型机械车,钻井设备根本无法运达。

经过周密测量计算,他们向指挥部提出了三条措施:1、对钻井大型设备进行解体,分别运输;2、组织人员用5寸旧钻杆,对现有桥梁加固;3、向南京军区求援军用登陆艇,对于无法解体的大型设备,用登陆艇连接陆地和大型运输船,走水路运输。

这三条措施说起来简单,但在当时,每一条的背后,都是会战人员不分昼夜的付出,道路不好、运输车辆缺乏,大部分工作都是靠人拉肩扛完成。你能想像几十号人喊着号子抬那些大铁疙瘩上车的情景吗?他们三管齐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把钻井设备拉到真武的盐邵河边,翻开了江苏油田会战的第一章!( 离退休服务中心 齐淑芳)

父辈是奋斗者

为了理想,上下求索

实现价值,获得荣光!

↓↓↓

1976年,油田大会战的集结号让父亲带领全家奔赴江苏油田。八十年代的油田人家,日子都差不多,除了工资低,啥都是公家包办,所以大家没有互相攀比的必要。我从小生活在油田,是个“油二代”,长大后一直在父亲的单位工作。记得穿上工服,第一次上井,我真切感受到石油人的艰辛。当红衣黑人真实出现在眼前,想起父亲曾经无数次说过江苏油田建设初期,条件艰苦,父亲和同事们在荒芜的湿地里人拉肩扛井场搬家的场景,冰天雪地的天气里,石油工人跳进泥浆池的壮举,让我对老石油们产生无比敬意。

从前,父亲陪我们好好长大。现在穿上红工装,我便成了你,陪你慢慢变老。(矿服中心 黎湘)

父辈是教育者

用一生的经验

教会我们那些书本上没写的东西

↓↓↓

国庆在家翻看父辈的老照片,不由将思绪带回到父亲当年为江苏油田建设的场景中。父亲1976年从江西南昌洪都中学调到江苏油田宜陵机械厂。当时厂里工人文化程度低,父亲当过教师,因此厂领导安排父亲给工人们上课,父亲热情地给大家买书、编教材、授课,逐步提升了大家的专业技能和文化水平。

▲父亲在给大家授课,中间拿教具为父亲

1979年父亲又调到洪泽技校当电工老师,授课之余承担了全校闭路电视系统建设工作。父亲带着工人们架天线、装仪器、布线缆、调信号,发扬对油田的主人翁精神,顺利建成全套系统,居民们从此告别了自家屋顶只能收个把台的竹竿天线,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架设卫星天线,中间扶梯子为父亲

父亲作为老师,讲课富有创新精神,感染力强,得到学生们的好评,多次被评为学校的先进。他担任过油田电大班的班主任,为国家和企业培养了优秀人才。

▲电大班毕业合影,一排右三为父亲

如今我和哥哥也在油田工作,都成长为高级工程师,辛勤的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传承着父辈为油田建设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新源公司 王冰)

说起父亲,我很敬佩他,他是一名老党员,江苏油田建设初期从部队专业过来,是第一批奋斗者。我的父亲是一名电工班长,就是负责电路维护的小人物。我经常听他说的一句话是:“好好,我马上过来”,没一会果然就骑着他的二八大扛自行车,带着工具包出发了。

记得有一年大年三十,一大早父亲又接到电话:“ 老彭,不好意思啊,我们这边的高压线路被夜里下的大雪压坏了,总也修不好,麻烦你来帮帮忙吧。”原来是洪泽医院小区的变压器坏了,想请父亲去帮忙维修,而我们住在地调小区,离那有半个小时的路程。父亲依然是那句话:“好好,我马上过来!”放下手上正在忙碌的家务活,父亲赶忙背着工具包要出发,我怕父亲一个人太孤单就要求和父亲一起去,其实是想去瞧瞧热闹!家里过年的事就交给母亲和姐姐了!

此时天空又开始下起了雪,往常骑自行车十几分钟就可以到的洪泽医院小区,我和父亲足足走了快一个小时才到,鞋和袜子早已湿透了。到了维修点,父亲爬上了电线杆,找到具体问题后又下来,找好更换材料后又重新上了电线杆,他把旧电线抽掉,把新电线换上,双手被风雪冻得通红,三个多小时的工作终于结束了。在回家的路上我撅着嘴说:“ 干嘛今天到这里来吃这么多苦?又不是你负责的区域,别人家都吃年饭了,我俩还在这里一步一步走路。”父亲的回答却很朴实:“人家请我帮忙,如果今天不来,不但医院的设备用不了,小区里的住户就更看不上春晚啦!”他就是这样一个时刻为他人着想的人。

朴实、敬业、奉献,这是很多老同事对父亲的评价。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个平凡的岗位,一个朴素的工人,但闪耀在父亲身上的人格的光辉,让我肃然起敬。(矿服中心 彭永琴)

父辈是领航者

照亮我前进的道路

指引我前行

↓↓↓

照片里的这群老人是试采二厂第一代老石油人,1976年他们来自全国五湖四海只为支援江苏油田试采二厂的石油开采。从住草席棚子,再到住砖瓦小平房,再后来住上了油田的小高楼。他们看着我长大、见证着油区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来自石油的各行各业,有我的老师、校长、师傅的师傅、我父母的领导。毫不夸张地说,我小时候因为父母经常值班、出差,我和妹妹吃过他们每一家的饭,甚至还在人家床上留下过“地图”,现在想来都成为让我脸红的往事了。如今他们都已是耄耋老人了,大家聚在一起谈谈油田的变化,说说当年的趣事,感叹一下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对于他们来说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老友、老伴、老地方”。(矿服中心 卢钊)

听完这些故事

小萱心头又想起了

很多石油父辈们战天斗地

感人至深的场景

正是他们艰苦卓绝的奋斗

舍身忘我的付出

才为我们创造了如今的幸福生活……

还记得,当年的他们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还记得,当年的他们

“十三光头战卞杨”

还记得,当年的他们

跳入水中抵御98年特大洪水

还记得,当年的他们

人拉肩抗永不停歇

还记得,当年的他们

野外风餐露宿 坚定找油信念

还记得,当年的他们

在“面目全非”时微微一笑

泥浆、油污、灰尘、台风、洪水

石油工人们天不怕、地不怕

风雪雷电任随它

岁月不居 时节如流

父辈留给我们的是

“石油工人一声吼,

地球也要抖三抖”的豪情

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无所畏惧

是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

为核心的石油精神

踏着父辈的路接续奋斗

铭记那些闪光的精神与梦想

让石油精神代代相传

我辈义不容辞!

部分图文:往期微信

编辑: 付明奇 | 编审:刘媛媛 | 监制:高和兴

暖心!油田领导重阳节前看望慰问离退休老同志

江苏油田,绝色!

“双战双保”,胜利!决胜全年,冲刺!

Hi 你在看吗

点一下告诉我呗

Hash:1794cee893790a1891bcd5365a65f34379905e42

声明:此文由 中国石化江苏油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