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四堡邹氏历史遗迹,昭示范阳子弟崇文尚学

福建龙岩连城县的最北边有一个偏僻的小镇名叫四堡镇。四堡镇以四堡书房建筑闻名于世,明清时期,四堡雕版印刷书籍远销十几个省市,所印书籍达1000余种,2001年四堡建筑已经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的历史遗迹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在四堡雕版印刷中最著名的家族则是邹氏家族。

福建四堡邹氏历史遗迹,昭示范阳子弟崇文尚学

四堡邹氏雕版印刷

当地还有一座“三堂四横”合院式的住宅建筑名曰“子仁屋”。此建筑始建于清嘉庆十四年,由邹子麟、邹子仁和邹子肇三兄弟创建,他们的父亲邹龙川创立了“祖述堂”,他们印刷的书籍销往广西江苏浙江云南等多个地方。邹氏家族是当时四堡著名的印刷坊,家资雄厚。

四堡邹氏始祖是邹应龙,先祖因年老退休时,宋理宗手书“南谷”二字赐先祖。四堡书坊中有很多题字“南谷”的建筑,用来纪念先祖邹应龙。

福建四堡邹氏历史遗迹,昭示范阳子弟崇文尚学

福建四堡邹氏历史遗迹,昭示范阳子弟崇文尚学

福建四堡邹氏历史遗迹,昭示范阳子弟崇文尚学

邹韬奋祖籍也是四堡人。

福建四堡邹氏历史遗迹,昭示范阳子弟崇文尚学

三兄弟展邹氏风采

四堡邹氏人才辈出,在清朝康熙、雍正年间的邹圣脉、圣瑞、圣默三兄弟也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福建四堡邹氏历史遗迹,昭示范阳子弟崇文尚学

邹圣脉的父亲邹仁声是邹氏最早从事雕版印刷业的著名书商,据《范阳邹氏家谱》记载,他除荆剪棘,筑家塾于梧冈之岫,家族一门的邹氏兄弟都在“梧冈书院”读书

福建四堡邹氏历史遗迹,昭示范阳子弟崇文尚学

邹圣脉所编撰的《诗经备旨》,曾是毛泽东少年时期喜欢的读物,现仍珍藏在韶山毛泽东纪念馆里。他所增补的《幼学故事琼林》,刊行以来也风靡海内外三百多年,鲁迅的《从百草园三味书屋》中,就回忆过在三味书屋里学习《幼学故事琼林》的情景。

福建四堡邹氏历史遗迹,昭示范阳子弟崇文尚学

“赛诗会”首首佳作

邹圣瑞和邹圣默的文学素养和很高,他们兄弟三人经常一起切磋诗词。三个兄弟学有所成,准备应考,不料他们的功名之路却是一波三折,仕途之路屡次迫停。父亲为了鼓励三个儿子,便给他们安排了一场赛诗会,同题作诗。

福建四堡邹氏历史遗迹,昭示范阳子弟崇文尚学

《诗经·魏风》有采桑歌《十亩之间》曰:“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间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写田园之乐,而梧冈书院及其附属梅园一带,正好十亩有奇。父亲便以“十亩之间”为题令他们作诗。

三兄弟学富五车,以《十亩之间吟》为总题一日之间每人成诗六首,留在了《范阳邹氏族谱》中,成为三百年间邹氏子弟传诵的经典。

福建四堡邹氏历史遗迹,昭示范阳子弟崇文尚学

邹圣脉,连赴三次汀州府试,却以布衣终老。他作诗尽去出仕心结,颂田园美好:“家住梧冈十亩间,楼高百尺俯郊原。一帘月色先临榻,四序风光早到轩……家住梧冈十亩间,环庐别有一山川。高看插汉低临水,晴望堆蓝雨抹烟……家住梧冈十亩间,常从花里度流年。绕丛兴逐寻香蝶,吟砌情偎噪树蝉……”

邹圣瑞仕途也有不畅,但笔下多了些悠然自得:“天付我愁浇白发,地容吾垦长青山”直抒胸臆,“只因潦倒无长策,惟恋邱园结静缘”稍有些抱怨,空怀着满腹经纶浮沉人世,一回回“欣戚悲欢任革迁”,幸亏有此“梧冈十亩”,让他消解怀才不遇的痛苦,“有花即看何须乞,得意便吟不与传”,最后他也有了看淡荣辱的豁达:“惟将人世难平事,视等云流水逝川!”

邹圣默的起步比前两位兄长顺利的多。他当时才20多岁,已是多年的贡生了。他没有出仕,在家乡从事雕版印刷业,常在梧冈十亩间流连。他的笔下更多几分天然。“四时景象堪图画,任地逍遥志勿迁”,春来,“桃腮向日欢含笑,柳眼因风倦欲眠”;夏至,“暑气全消三径竹,香风半度一池莲”;秋兴,“可怜断续蝉声起,不料纵横雁字连”;冬临,“带雪梅花争玉润,临窗橘实尽珠悬”。他流连于梧冈十亩间,一派隐者的淡然与陶然:“谁人得此山居乐,静日围炉味更全”,“闭门不问浮沉事,日望渔樵自往还……”

福建四堡邹氏历史遗迹,昭示范阳子弟崇文尚学

福建四堡邹氏历史遗迹,昭示范阳子弟崇文尚学

福建四堡邹氏历史遗迹,昭示范阳子弟崇文尚学

三百年前的“赛诗会”早已远去,只留下四堡书坊的断垣残壁。其实四堡建筑被列为国家保护文物以后,并没有很好的加以保护。看见邹氏先人在房梁上题的字:“前世之宝,后世宝之”,各位宗亲有什么想法想和大家分享呢?

Hash:f329369ba92276acae7a5f42e4c59222c53f6995

声明:此文由 邹记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