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 “千年盐都”的城市记忆

自贡凿井制盐

发端于东汉章帝时期

到清咸丰、同治年间趋于鼎盛

成为全国井盐的中心

“富庶甲于蜀中”

闻名遐迩

自 贡

“千年盐都”的城市记忆

撰文 / 黄健 程龙刚

摄影 / 孙明经

供图 / 孙健三 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

1938年,摄影师孙明经为了宣传井盐,鼓舞士气和安定民心,携带16毫米柯达特种摄影机和120型蔡司依康照相机,从重庆跋涉来到自流井贡井,用镜头记录了井盐生产的状况:钻井、输卤、制盐、运盐、盐商、盐工以及建筑民生的盐业风貌,记录下珍贵的民国时期的自贡影像。

因盐成邑的都市

身处中国西南的自贡曾经是一座布满盐井的都市,它的称谓沿于两口著名盐井——自流井和贡井的合称。悠久的制盐历史和神奇的采盐科技,以及丰厚的盐文化内涵使得自贡成为中国的“盐都”。

自贡井盐生产的关键是钻井。古人云:“煮海易,煮井难;煮滇井易,煮蜀井难。难凿井,难及泉,难汲泉。泉汲,难在设锅;锅设,难在置车;及泉,井漏,补难;已汲,井枯,废难。”钻井采卤的方法,最早起源于战国末年蜀守李冰穿凿广都盐井。古时凿井全凭借简陋的设备,靠人力一脚一脚地蹬踩,一寸一寸地钻凿出来。东汉章帝时期(公元76~88年),自贡地区开凿了第一口盐井,称为“富世盐井”,标志着自贡盐业的开端。

包裹竹管 工人正在用竹篾包裹竹管。篾索业也是自贡地区最发达的行业之一。

恢弘壮观的输卤竹笕 自流井气多卤少,贡井卤多气少,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竹笕输卤工艺。竹管一般选择楠竹,过水量小的可选择斑竹。自贡盐场的输卤管道可翻山越岭,连绵起伏,把卤水和天然气输往数十里之外的煮盐灶房,景象非常壮观。

自贡的第一次腾飞,受惠于清咸同时期的“川盐济楚”。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淮盐至湖南湖北的水运道路被阻断,这不仅使清政府在楚岸的大量盐税化为乌有,而且千百万人民“淡食甚苦”。清政府被逼无奈,允许“川盐济楚”。樊篱一经撤除,自贡生产的井盐如出闸的洪水飞泻两湖,远销湘、鄂、滇、黔等省150余州县。自贡迅速步入“黄金时代”,独执四川井盐业之牛耳。八年抗战期间,内地的食用海盐来路相继被阻断,自贡盐场撑起了国脉。自贡市也于1939年9月正式成立。据不完全统计,1900余年来,自贡的先辈们先后开凿出了13000多口盐井。如果以每口盐井平均深度300米计算,相当于靠简陋的工具和人力凿穿了440多座珠穆朗玛峰

蒸汽采卤机车 欧阳显荣是自贡蒸汽机车采卤的发起人,机械化生产为自贡盐业带来了空前的发展契机。

机器提卤 在机器提卤站中,卷扬机把装满卤水的大木桶从钻底的卤水池提起向站顶升去,一次即可提升50米。卤水提起后,通过竹笕输至各个盐场。

盐都辉煌的历史符号

作为创造自贡辉煌历史的遗迹,一些古盐井保存了下来。其中最负盛名的是燊海井东源井和吉成井。

燊海井始凿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井深达1001.42米,历时三年完成,是人类钻井史上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燊海井钻成9年后,俄国的谢诺夫才钻成了3口浅井;21年后,美国的狄拉克才钻出21.69米的油井。燊海井的成功开凿,得益于宋代始创的冲击式(顿钻)凿井法。后来此技术传到西方,有力地推动了世界凿井技术的发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燊海井是一口卤、气同产的高产井。它不仅向盐场的经营者们揭开了三叠级嘉陵江组石灰岩层盛产黑卤和天然气的秘密,且由此因盐兴市,各地盐绅商贾纷至沓来,凿井设灶,一时市景繁华。

人力锉井 锉为钻井的钻头,以铁为原料,全靠人力操作。自贡的冲击式凿井工艺包括定井位、开井口、下石圈、凿大口、下木柱、凿小眼等,同现代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的工艺是一致的。

东源井早在清咸丰年间(1858年)开始创办,历时46年方才完成,井深达935.88米(现井深948.22米)。东源井井位地下地质条件得天独厚,而且采用传统的钻井工艺凿井,有利保护气层;且井身和补腔质量好,减少了井内的垮塌与淤塞;精心的管理、保养使东源井青春常驻。迄今,东源井仍日产天然气27000立方米,堪称“王牌井”。

吉成井凿于“川盐济楚”的盛时,由吉成井、裕成井、益生井、天成井四口盐井组成,平均深度均在1100米以上。可惜经历沧桑,吉成井已基本停产,现在留有盐业遗址供后人凭瞻。

自贡盐场生产的花盐 自贡历史上将盐种分为炭巴、炭花、火巴、火花。花盐以粒大为佳,特制的最大粒盐叫做“鱼籽盐”。

“遮羞布” 赤裸着身子的车盐工人正在大汗淋漓地工作,架子右边的布用来在有外人进来时遮挡羞处。

釜溪河畔的川盐文化

“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一批盐业家族在盐业经营过程中形成,并以其丰厚的利润成为盛极一时的社会显贵。清代自贡盐场“四大家族”之一的王三畏堂,极盛时拥有盐井数十眼,火圈(天然气锅口)700余口,常年雇用工人1000余人,有推汲卤水用牛1000余头,每年产盐量约占自贡盐场总产量的12%以上。李四友堂亦有水火井100余眼,火圈800余口,仅挑盐水的工人即1200人之多,推牛1000头以上。

盐商合影 自贡盐商富贾甚众,抗日战争时期曾经纷纷解囊捐款捐物。此为孙明经的助手范厚勤(左五)与余述怀、熊佐周、侯策名等大盐商们合影。

盐业发展迅速,釜溪河上的运盐船队穿梭往来,发达的交通使自流井成为西连荣县、北接威远,沿釜溪河顺流可达泸州、重庆、沙市的四通八达之地,并逐步形成集盐业产、运、销于一体的具有专业化特色的手工业市镇。由于盐业经济的发展,在自流井还出现了另一种现象,那就是大批会馆庙宇的建立。其中最著名的当推陕西人集资白银五万多两兴建成的西秦会馆,其建筑群体雄奇瑰丽,殿阁巍峨,金碧辉煌,至今仍然完好无损,为现在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所在地。还有现存的王爷庙、桓侯宫都为古代建筑中的难得的精品。

大坟堡盐垣 富荣东场的大坟堡盐垣是自贡盐场规模最大的盐交易市场。

生产的繁荣带来了盐场的兴旺,据清人李榕记载,自流井光绪年间“积巨金以业盐者数百家,为金工、为木工、为杂工者数百家,贩布帛豆粟牲畜竹木油麻者数千家”。百业兴旺,市场繁荣的盐业进一步带动城市商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一批专门经营竹、木、炭业、布匹、豆粟、油、牲畜的商行店号多至数千家。商店和井灶鳞次栉比,延绵四十余里。有学者写道:“自贡两场毗连,盐业劳动不下十余万人,牛马也过数万匹,诚吾国唯一之大工场也”。“其地人烟稠密,村落错生,市面繁盛,颇多富户。其商业地位之重要,即由于盐业盛”。如今的自贡市,大街小巷的地名儿仍然和盐有关:盐水沟、火井坡、大生笕、正福灶、盐锅坝……难怪人们说,自贡整个城市都洋溢着浓浓的“咸味”。

运盐盛景 如蚂蚁般的运盐船云聚于釜溪河上。

釜溪河运盐码头 自贡盐外销主要依靠釜溪河,运盐船为自贡船工们设计,又称歪脑壳船,极适宜在狭窄险要的河道航行,是中国船舶史上的重要突破。

>>> End<<<

本文节选自《文明》2009.04月刊

本期微信责编 / 兰搏 制作 / 金妤

如需转载,请邮箱联系:84754005@qq.m

乌江纤夫

他们是一群赤裸身体、以人力拉船的汉子,几个世纪以来,他们都离不开身旁的峡谷险滩,走不出自己的悲欢离合。每到喊号子的时候,他就会不由自主的抚摸一下肩膀上的厚茧,那是岁月留给他的痕迹,就像大磐石上道道纤绳的磨痕,刻下了乌江纤夫几个世纪的弄船史。

幻城世界

鄢钢的《幻城世界》有着自然主义摄影的倾向,朴素自然而角度独特。他一直按着“心随万物,万物随心”的艺术哲学思想进行拍摄,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先锋性的创造精神并存。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和图片版权归《文明》杂志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标明“转载自《文明》杂志”。

如转载者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联系微信客服邮箱:84754005@qq.com。

今年,中国改革开放迎来40周年对中国和北京都有特殊的意义:7月31日是北京成功申办2022冬奥会3周年,8月8日是北京成功举办夏奥会10周年,北京成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北京40年发展的历程,也是中国成功举办夏奥会和筹办冬奥会的历程,这一历程当中,中国逐步融入世界,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融合,奥林匹克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春节期间在北京举办。2018年8月,《文明》杂志策划推出“奥林匹克文化”系列珍藏特刊Ⅱ——《北京:世界首个双奥之城》暨“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策划,共同展望这一美好时刻: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国春节文化将在世界青年的共同参与中,于北京的时空中交相辉映。

Hash:96bb7cb759c72f123cc0eef0ec792a9b9599d831

声明:此文由 文明杂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