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旅印度、尼泊尔朝圣[8]:灵山一会俨然未散
2017年3月26日,智慧之旅印度、尼泊尔朝圣团一行结束了菩提伽耶佛陀成道处的朝礼,前往佛教史上著名的灵鹫山,七叶窟,竹林精舍,以及我国伟大的西行取经先贤玄奘大师纪念馆及那烂陀大学。
灵鹫山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著名的大乘佛教经典《妙法莲华经》就是佛在此处宣说。七叶窟是世尊说法及涅槃后首次经典集结的地方,竹林精舍是佛教史上第一个建立的僧团道场。
七叶窟位于印度王舍城附近毗婆罗山中之石窟,为王舍城五精舍之一。因窟前有七叶树,故名七叶窟。其地原为释尊说法之灵迹,佛灭后迦叶尊者在这里召集五百贤圣,以阿难陀、优婆离、迦叶等为上首,结集经、律、论三藏,安居三月,完成大业。七叶窟也是阿难尊者及后来的玄奘大师居住过的地方。
“七叶窟”经典结集是佛教史上第一次结集。佛陀涅槃后,很多大阿罗汉纷纷跟随进入涅槃。这时迦叶尊者敲响大犍椎,大声说道:“现在王舍城将举行法事,诸位证果的人赶快集合!”迦叶尊者的声音传遍了三千大千世界,获得神通的人们纷纷赶来。
当时阿难尊者也来了,但是迦叶尊者以他还没有断除烦恼为由要求他离开。阿难只好来到七叶窟外一处僻静的地方,想在最后的时间内证得圣果,但一无所获。他疲倦极了,就在要趴下睡着时,突然证得了阿罗汉果。于是立即赶回七叶窟,用神通从钥匙孔进入了结集现场。
记录东晋法显大师西行求法的《法显传》曾记载:“山北阴中有一石室,名车帝。佛泥洹后五百阿罗汉结集经处。出经时,铺三空座,庄严挍饰;舍利弗在左,目犍连在右。五百数中少一阿罗汉,大迦叶为上座,时阿难在门外不得入。”现七叶窟遗迹中,昔日石室已不见踪影。
耆阇崛山(又译灵鹫山、灵山),在佛教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乘佛教中极为重要的《法华经》、《大般若经》、《心经》,以及净土宗的根本经典《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等都是佛陀在这里宣讲的。而作为禅宗缘起的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
灵鹫山是佛教徒朝圣必须要到的地方,佛陀曾在这里讲《法华经》,中国佛教有“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之说。
关于拈花一笑,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卷一载: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智慧之旅朝圣团一行在佛陀说法台前香花供养,虔诚礼拜,右绕三匝诵唱佛号。抬头青山如黛,回首法台依旧,大家脑海中不禁浮现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面对一万二千多弟子,宣说《妙法莲华经》等诸多大乘经典的场景。从那一刻开始,法华雷音振聋发聩,教外别传拈花一笑,人类文明史上最震撼人心的解脱大道徐徐展示在娑婆世界众生的面前,佛陀法音如惊雷激荡,似海潮澎湃,眼前远山苍翠,耳畔空谷余音,灵山一会,俨然未散。
关于灵鹫山,玄奘大师在《大唐西域记》卷九中记载︰“宫城东北行十四五里,至姞栗陀罗矩吒山。接北山之阳,孤摽特起,既栖鹫鸟,又类高台,空翠相映,浓淡分色,如来御世垂五十年,多居此山广说妙法。”
此外,玄奘大师还记载了灵鹫山附近的多处佛教圣迹,如提婆达多投石击佛处、佛陀与舍利弗等诸声闻入定的石室、阿难遭魔王娆乱之处等。
竹林精舍的建立,是因为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后,四处奔波宣扬教理,跟随弘法的弟子常有数百人。他们没有固定休息的地方,白天在山边、树下学道,晚上在颓垣、破屋住宿。而竹林精舍是佛教史上第一座供佛教徒专用的建筑物,也是后来佛教寺院的前身,计分十六大院,每院六十房,更有五百楼阁,七十二讲堂,是佛宣扬佛法的重要场所之一。
据《大唐西域记》卷九载,有一大长者迦兰陀,时称豪贵,以大竹园布诸外道。见到释迦牟尼佛后,深起信心,乃将外道逐出,在竹园中建立精舍,请佛居住。
佛陀在竹林精舍度过了六个夏安居,并宣说了多部经典,以导凡拯俗。如《持世经》、《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佛说转有经》、《佛说般舟三昧经》、《持人菩萨经》、《私呵昧经》、《佛说大方等修多罗王经》等,都是佛陀在竹林精舍时所说。
佛寂灭后,弟子们在此塑造了与佛真身一样大小的佛像。精舍东面有佛舍利塔。佛涅槃后,未生怨王分得舍利,持归后式遵崇建,而修供养。阿育王时,为舍利起塔,供养于内。附近还有迦兰陀池塘。至今,竹林仍然生长茂密。
这里要特别提到迦兰陀池塘,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佛教圣迹许多已经逐渐湮灭荡然无存,迦兰陀池塘就是其一,幸运的是,我国唐代高僧玄奘大师游学印度时,曾在《大唐西域记》中详细记载了迦兰陀池塘的位置,大小以及形貌,1956年印度国家考古局正是依据玄奘大师的记载挖掘出了传说中的迦兰陀池,加以复原,使得这一佛教圣迹重见天日,可以说,玄奘大师为人类文明的传承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佛陀在竹林精舍安居的初期,有舍利弗与目犍连来皈依,成为座下高足,追随佛陀弘扬佛法。他们原本都是六师外道之一的删阇耶的弟子,无意间听到五比丘中的阿说示诵偈:“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于是知道了有佛陀在世,随即到竹林精舍,听闻佛陀说法后,就带领弟子二百五十人同来皈依佛陀。这件事不但成为佛陀时代的一桩美谈,更传诵至今。
玄奘纪念馆采用中国宋代(960—1279)流行的中国式建筑设计方案。纪念馆占地52英亩,遍植各种植物、花草,巨型的门洞连同展馆的各种花边装饰皆用柚木,展馆的顶部则以各种特制的玻璃做成。仰望玄奘纪念馆这座完全中国式的恢弘建筑,既亲切又感动。纪念堂里四周挂有玄奘大师西行取经的挂图,生动记录了那次伟大的文化交流之旅,甚至还有玄奘大师在竹林精舍修学的画面。
1956年12月,经北京中国佛教协会的建议,作为友好与伙伴关系的象征,中国政府决定将玄奘法师的一部分头盖遗骨赠送给印度政府,同时捐赠60万卢比专款,用于以“玄奘纪念馆”命名的纪念馆的建设,这一建筑交由新那烂陀大寺管理。如今看来,这委实是一件富有远见和重大意义的事情。作为一个中国人,忘记玄奘大师是可耻的,面对这位千多年前只身翻山越岭,跨越数万里艰险,为了后世众生的解脱与依怙而舍命西行的伟大先贤,我们不禁内心无比激动、感恩,许多团员热泪盈眶,朝圣团一行所有人向着大师的塑像至诚顶礼、恭敬叩拜。
当年,玄奘大师历经艰险到达印度时,看到佛法已经衰落,除了那烂陀,玄奘已见不到佛法在昔日的辉煌,这位求法僧的感伤又有谁能知。他在那烂陀学习了五年,他无比的珍惜这段时光,因为这五年是他用生命换来的。而他的悲心,也推动着他回到自己的故国,译经传法,他知道他的祖国需要他。
西行十九载,步行五万里,途径一百一十国,翻译经典一千三百余万字,舍身求法,呕心沥血,译经传法,高龄不辞,此之精神,非菩萨者何?
Hash:3f43d3b24d0896963c0da32a4db7b107a75b8e2e
声明:此文由 智慧寺院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