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大方县斗姥阁仿古建筑的“大观园”

“木构虽然黄鹤楼,水光山翠四围收。得名但见云千叠,对景常衔月一钩。陈守文章知共赏,郑仙姓字叹空留。莫教风景闲中负,乘兴登临最上头。”这是清代诗人饶家林吟咏毕节大方县斗姥阁的诗句。读罢此诗,斗姥阁沧桑的命运跃然纸上。

焕然一新的斗姥阁正殿

楼阁亭榭

斗姥阁(妙湛寺)是毕节大方城北边的一处寺庙建筑群。其占地面积147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坐东向西,依山傍水,高低错落,布局美观,集儒、佛、道三家文化经典为一体。

该建筑群包括老君殿、韦陀殿、庆云楼、斗姥阁、大雄宝殿放生池阳明祠、玉皇泉、斗姥泉、斜山长廊、祖师坟、百子崖、送子观音殿、五观堂、回龙阁、北斗泉等,集殿堂、廊、亭、楼、台、阁、馆、崖、池、泉等丰富的建筑形式为一体,体现人天合一,堪称仿古建筑的“大观园”。它是不可多得的建筑精品,是该县旅游文化长廊的一处景观。

斗姥阁有多座建筑,顺着山势逐渐升高。从右侧的月亮门进入庙中,先见到一大水池。一汪清水将眼前的山水楼阁亭榭倒映其中,美如图画。池的中央建一亭阁,其下方有几个小石龙张着嘴,喷出碗口粗的水流,冲动龙嘴里的石珠,叮咚有声,然后跌落到下方镂空的圆石中,溅起阵阵水花,煞是好看。

这处建筑,在清末和民国初年时期,被世人誉称为全黔之冠。清时女诗人周婉如,在游斗姥阁时,曾赋诗写道:“石吐清泉绕万流,松杉风送韵啾啾。叮当铁马敲僧梦,嘹亮金钟动旅愁。斗姥阁高凭士赏,奢香墓古待谁修。低回二百年前事,把酒高歌且逗留”。

铁打阁楼,沧桑变化。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的斗姥阁,其间于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时均曾有过维修和扩建,清宣统辛亥年,大定知府陈庆慈建庆云楼于其中。

庆云楼

庆云楼建筑,为三重檐每重六翘角的攒尖式亭楼,全为木料穿斗,六柱落脚,盖小青瓦。头重正面,进门为四扇半窗门,其余五方均为木板窗砍以四扇窗棂组合,亭正南内为玄梯斜上二重,二重窗棂同头重。二重门北为玄梯通三重,三重窗棂与头二重同。

庆云楼是一处雄伟的亭榭,四面环水,正处塘心,四周是宽长各10米的水面,水深约米余。从韦驮殿前一米五走道轴线上,是一座1.5米宽的石板平桥,直达庆云楼三米平方的墁石平台上。在靠近楼基石台正中,安置有高80公分,宽1米的龙盘石。

龙盘石的盘龙雕刻精细,造型生动,龙头在中昂起,口吐清泉。龙口中特刻有一石宝,在清泉喷吐中随之转动,发出悦耳的呵呵之声,游人觉奇,伸手去取石宝,但不管从何向,从何角度,都无法将石宝取出,深感神妙。

千佛崖

千佛崖,俗称百子岩,是斗姥阁后山上的一处建筑。全高14.5米,双檐八角攒尖;底层面为四方形,空间直径为12米,空高为8米四翘角;二层对角线6.6米,四方翘角,园形花窗,上盖小青瓦,石灰塑脊,顶塑葫芦。底层以灰浆三合土(石灰、黄坭、糯米面)堆塑成高低凸凹不平的山崖状,直达楼面,楼的吊鼎面下,凌空塑为“天体”临边四角,开有东、南、西、北四天洞,天洞与侧面可从外透光。其下堆塑的山崖上,塑有大小不等的人像数百个,造型生动,姿态传神。这些塑像的形像,总揽了人间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亦有贵贱区分,贵者为官为绅,“贱者”拾粪浇园,各行各业,无不表现,可称为当时社会万像的总汇。

据说,斗姆阁曾遭遇过多次“劫难”。其中,斗姥阁曾被改成造纸车间和榨油房,后又变成酒厂的发酵酿造车间。

如今,斗姥阁重建,让奢香故里繁荣昌盛,日新月异,让远方游人心旷神怡,舒心惬意。

◎姜晓

Hash:19e0aec0df903e010c02a4fd9362b27961de15e3

声明:此文由 泸州新闻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