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石牌坊的节孝故事

石牌坊源于古代大都市的里坊制度。那时,牌坊周围设有围墙,墙中央筑以坊门,由两旁的华表和中间的横梁或板门组成,称“乌头门”。后来又在横梁上筑起斗拱和屋檐,飞檐起脊,如同楼顶的牌坊,称为石雕牌楼。

石牌坊的间数少则两间,多则四五间,常见的是单门石牌坊和三门石牌坊。牌坊按建筑材料、风格不同分为木牌坊、石牌坊、琉璃牌坊,各具特色。

木牌坊雕刻精细,玲珑剔透,彩绘鲜艳。石牌坊坚实纯美,庄重威严,保存长久。

一般说来,有的是家族旌表本族先贤而建;有的则为朝廷或当地官府为旌表在忠、孝、节、义上做出突出成绩的人而立。

比如旌表忠臣的“忠贞牌坊”,旌表女人对自己丈夫忠贞不渝的“贞节石牌坊”等。

东溪镇“旌表节孝”石牌坊是清王朝为表彰一位姓肖的妇女“夫死从子”和“孝敬老翁”

而建造的。肖氏石牌坊石刻序文中说:“一生之苦未能酬,千古之香名益著……”

记载了肖氏生前是陈时中的妻子, 16岁出嫁, 18岁生了一个儿子。 20岁那年丈夫因病去世,不幸从此降临到她身上。

肖氏的老公公因悲伤过度,重病不起,不久后命归西天。肖氏“裂肺摧肝,饮血吞声,哭夫继以泣翁”。

当时她的小叔子年仅13岁,儿子只有两岁。肖氏悲伤过后,决定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挑起家庭重担。她终生未嫁,守寡40多年,不但将儿子和小叔子抚养长大,还帮助小叔子成家立业。待儿子和小叔子学业有成,肖氏已年过七旬,孤孤单单地过完了一生。

清王朝的统治者出于封建社会政治、文化、礼教等需要,对肖氏“夫死从子”和“孝敬老翁”的行为大力表彰,把她树立为良家妇女的榜样,下圣旨为肖氏立碑刻表。

据当地人讲,这里原本有两座同样大小的“旌表节孝”石牌坊。两座石牌坊相隔不到3米,另一座牌坊表彰的是一位姓夏的妇女。

夏氏石牌坊比肖氏牌坊早建两年,修建于清光绪十五年075年第 9期风土志(1889年),门临川黔大道,雄峙壮观。

两座石的风格基本一致。“文革”时期除“四旧”,夏氏妇女的节孝牌坊被摧毁,石牌坊虽被摧毁,但关于夏氏的节孝故事却在当地流传不衰。

夏氏名惠莲,父母是种地的穷人。惠莲17岁嫁到李家, 5个月后丈夫染上疾病去世。她从17岁半开始守寡,其父曾劝她改嫁,而且还有媒人上门给她说媒,但惠莲最终放弃了改嫁的念头,在李家孝敬公婆,侍候小叔子和小姑子。

公婆去世后,她长嫂当母,含辛茹苦地把小叔子和小姑子养大。当小姑子出嫁,小叔子成家立业,惠莲已是50多岁的老妇人了。小叔子在媳妇的怂恿下,把惠莲赶出了家门。可怜的惠莲只好住进山洞。

两年后的一天夜里,惠莲在丈夫坟前哭了很久,无论人们怎么劝说她都不肯离开。

第二天,人们发现她已撞死在丈夫坟前,头上流出的鲜血染红了坟前的泥土。

后来有好心人把她埋在了丈夫的坟旁。惠莲节孝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最终传到了皇帝那里。皇帝深受感动,下旨把惠莲树为节孝典范,修建了“旌表节孝”石牌坊。

东溪古镇的旌表节孝牌坊虽然带有一定封建色彩,但其建筑艺术价值还是很高的。此外,牌坊背后的故事,也能带给人许多思索。

贞节石牌坊实际上是封建礼教的具象物,中国古代许多妇女在其重压下,无论是自愿还是被迫最终都孤独终老,十分凄凉地走完了人生历程。

如果抛开封建礼教不谈,这些妇女身上展现的自尊、自强、自重、自爱等美德,还是值得当今许多女性好好学习的。

文物考古专家认为,东溪镇“旌表节孝”石牌坊是不可多见的珍贵历史文物,它是清朝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在綦江地区的一种缩影,是当地石牌坊类的艺术珍品。

后来,綦江县人民政府将此处石牌坊列为綦江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并作为东溪古镇重点 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

更多石牌坊故事请阅读:

Hash:be4ec57eec2330defe9f00f46113e08ee92b0b94

声明:此文由 shidiao009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