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这座连接两个村庄的古桥,竟然还藏着从清代流传下来的故事!

海河流纵横,

建有不少古桥,

今天要跟大伙讲的这座名为“徐公桥”的石板桥

有一个从清代流传而来的古老故事,

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去探寻它的历史吧!

徐公桥位于双桥街道紫微社区下新屋10号民居前,这座桥呈南北走向,面积40平方米,桥面由四块条石砌筑而成的桥墩支撑,横架于紫微河上,桥梁东侧刻有清晰的“徐公桥”字样,整座桥显得十分古朴。

根据史料记载,徐公桥桥面原由20块石板组成,两边各用5条长石条平铺,后来由于河边道路被加宽,桥梁北端的石板就被水泥抹平了,现在桥面只能看到18块石板和4块长条石。

徐公桥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呢,

当地也流传着几种传说。

徐公桥的由来

相传这座桥始建于清朝初年,桥由当地的徐家和侯家共同筹资建造,因徐家生活富足出资较多,就在桥上刻上了“徐公桥”。当时该地有“走头桥”的习惯,即桥梁第一次贯通使用时,必须要让当地有身份、地位和能力的人来走。当时,徐家把印有“徐公桥”字样的馒头、团子等分给了“走头桥”的人吃,吃的人由此以为桥是徐家出资建造,并不知道侯家也出过钱。如此,徐公桥的名字就一代代传到了今天。

当地还流传着另一个传说,

同样是说两家筹资造桥

但区别是徐家在桥上刻上“徐公桥”后......

徐家买了许多饼分给当地的小孩子吃,让他们把这座桥称为“徐公桥”。孩子们贪嘴,为了吃的就这么叫了。这引起了侯家人的不满,后两家人闹到当地县衙门,县官老爷在调查时听到孩子们都叫徐公桥,觉得小孩子的话是不会骗人的,就把该桥的名字定为“徐公桥”。侯家人以种地为主,没有文化,向来老实本分,虽受到了委屈,但时间一久,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135

徐公桥连接了紫微社区下新屋和侯家两个村庄,

是当地居民出行的重要通道

随着岁月变迁,

它也曾多次更换过“零件”。

双桥街道紫微社区居民

王德元

桥上的石板原来由石匠一次性铺好,较为稳固,但古桥建成年代久远,每天人来人往,导致石板被压碎,有时候碰上台风、大雨天,石板还会被冲走。

当地居民只得买新石板进行更换,并用水泥黏住,不过时间一久,石板也有些松动。所幸徐公桥虽不及最初那么牢固,但总体完好,并不影响出行。

如今桥上的行人换了一代又一代,

徐公桥依旧静卧原处,

见证着风雨历程

......

编辑:张梦洁

记者:王思圆 王胜

Hash:823b2d3140db5600c314c5ad8710f3d678e9ea46

声明:此文由 定海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