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辉县 白云古刹兴衰千年
普照大禅师石塔坐落于白云寺,后为一石雕喇嘛塔,五层,高4.9米,是开山住侍佛光普照大师的迁化灵塔。整个石塔刻工精细,造型优美,为元代石雕艺术稀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银杏树位于白云寺门前,俗称白果树,又名公孙树,并列五株,寺院中佛殿后一株,共六株。千百年来,虽几经战火劫难仍巍然屹立。为白云寺一大景观。它是研究太行山植被的活化石,同寺院均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寺历史上曾多有兴衰,并在不同年代有着‘白茅寺、梦觉寺、大觉寺、白鹿寺’等不同寺名。其始建于唐高宗年间,称白茅寺,五代时期规模拓展,后周时名僧师彻上人在寺住持。金代改称大觉寺,元代重修后恢复白茅寺。明洪武年间始称白云寺,弘治、正德年间达到鼎盛,常住僧有百余人,但至崇祯年间,又改名白鹿寺。清康熙年间又多有重建修葺,奠定白鹿山区八大寺院中心地位。古寺钟声远传十里之遥,堪称一方佛教圣地。至近代,八路军皮定均部曾在此组建前线指挥所,白云寺还成了抗战革命纪念地。
如今的白云寺经过文保修葺,整体保留明清时期格局。寺院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建筑群一进四院,错落有致,整体中轴对称,看上去古朴典雅,颇具特色。主建筑有山门、中殿、大雄宝殿,钟鼓楼、配殿、陪楼、地藏殿分布两边。
进寺第一座建筑便是山门,建于石砌高台之上,面阔三间红墙青瓦硬山顶,脊瓦雕有浮雕游龙。明间前后辟门,前门上悬‘白云寺’匾额。门前砌青石台阶,左右石狮一对,暗间方格木窗。山门两侧建有东西侧门,门内左右建钟鼓二楼,现仅有钟楼尚存。中殿位于山门以北,建于砖砌台基之上,面阔三间砖木结构硬山顶,顶覆青瓦脊浮雕游龙。前置重枋木柱廊,檐檩木枋有彩绘图案,柱头枋下精美异形木雕斗拱,但大多已损坏难辨图案,十分可惜。三间前侧均为木制门带窗,正中檐下悬‘普渡慈航’木匾。殿内正中端坐弥勒佛像,东西两壁十八罗汉,颠覆传统造型,形象夸张而生动。大雄宝殿位于寺院中轴最北,同样建于砖石铺就台基之上。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青瓦悬山顶,琉璃脊瓦浮雕莲花、游龙图案。前置方形石柱廊,檐下斗拱、檐檩、柱坊布满彩绘图案,柱头装饰木雕莲花图案,并有‘佛光普照’四个大字,字下浅雕五角星,应是近代所为。明暗间均为木制格扇门,檐下正中悬‘大雄宝殿’匾额。殿内五架梁结构,梁上亦有彩绘图案,两壁彩绘壁画,颇具艺术价值。
大雄宝殿月台两侧,建有东西两层陪楼各五间,明间三间前置木通廊,两侧为砖结构暗间,一侧木楼梯上下。大雄宝殿东西两侧,围墙与山墙相连,正中砖砌月亮掖门,上覆青瓦外侧砖墙半硬山顶,内侧梁柱架构,月亮门上东嵌‘肃静园地’西嵌‘清静园地’砖雕门额。进得门来为独立小院,建面阔三间二层配殿,硬山青瓦顶。中间两根原木通柱支撑,二层檐檩及柱头斗拱有彩绘图案。由西配殿西门转出,寺院西北又有一独立小院,不同时期的两殿紧邻而建,西侧略高面阔三间,东侧则面阔两间,据说是地藏殿、奶奶庙所在,殿内一尊雕于清康熙年间的4.8米汉白玉地藏菩萨像,俗称‘玉石奶奶’,由于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向为寺院镇寺之宝。
除寺院建筑群可圈可点以外,这里还一通五百罗汉碑,刻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保存在山门东侧山下的碑亭中。碑身置于石雕赑屃之上,通高3.62米。碑首雕刻精美,阴阳两面均浮雕二龙戏珠图案,阳面正中篆刻‘五百罗汉之碑’,阴面正中雕佛龛及佛坐像一尊。碑身亦阴阳两面刻有碑文,阳面首题‘大宋卫州共城县白鹿山白茅寺五百罗汉碑’,碑文记述了寺院的沿革及五百罗汉堂的创建、罗汉像的铸造经过等内容,阴面则刻有捐资功德主名录。这座千年古碑是白云寺现存21通古碑中最为珍贵的一通,早在1963年就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云寺的重要组成部分。(波涛观澜)
Hash:332cedbcb52fb2c79a0cc939c50f0455fad2c07b
声明:此文由 中原正能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