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这个地方被称为“古代桥梁艺术的博物馆”,至今仍有42座古桥在使用

地处滇西高原山城云龙山川河流密布。自古就有说,水多的地方桥就多。从唐朝开始,云龙就开始倾注力量,在江河上建造众多桥梁。如今这里仍留存着42座古桥梁,造型各异,有深厚历史艺术性,更成就了云龙“桥梁博物馆”美誉。

云龙为何有那么多的古桥

桥作为道路的连接和延伸,一直被人们视为凝固在大地上的艺术。世世代代生活在云龙的各族人民,就建造了众多的桥梁,这里有梁桥、浮桥、吊桥、拱桥等,它们材质不同、结构各异、同时又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的桥梁,不仅极大地便利了交通,还各呈奇姿异彩。

云龙县古桥梁分布图

到云龙游览过古桥的人们,在一阵赞叹之后,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云龙为何有那么多的古桥? “隔山容易隔水难”,这句在云龙留传了千百年的民言,就是最浓缩的答案。云龙地处滇西高原,这里群山深壑众多,河流密布,其中沘江及其支流连通着云龙的各个乡村寨子,云龙古桥梁也主要集中在沘江及其支流上。

青云桥

从历史原因来看,这里在西汉年就已经设立县,历史悠久。而更重要的因素是,这里自古就是产盐之地,还有着丰富银铜矿产,为了方便贸易运输和通衢,人们建造了一百多座风格各异的桥梁,包括了浮、梁、吊、拱四大类的各种桥,除了漂亮的廊桥外还能看到原始的藤桥和古老的吊桥。也难怪乎人们将它称作“桥梁博物馆”。

▲五里桥

一座古桥,一个风景点

通京桥

这个名字的取意,就是通往京城,通往中心大地方的意思。但据说这个名字原先也不叫通京桥,而是“通金桥”,为什么呢?因为以前这个桥开始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运白银,检槽乡产白银,检槽乡的白银产了以后,通过这个桥运到大理那个方向,然后运到京城,所以叫通金桥,是金子的金。

▲通京桥1

之后,通京桥历经多次重修。至今依然是附近大包罗村往来的主要通道,大包罗村村民,也依然像他们的祖辈一样,往来穿梭在桥上。桥上的瓦顶、裙板,依然为他们遮风挡雨;桥内安置的木凳,依然可以纳凉、歇息……

▲通京桥2

阳春

阳春桥是一座廊桥,桥上有很多的彩绘,桥身中有一副对联很有趣:虽说是石墩木梯老样式,却可以南来北往通四方。很简洁的一副对联,不是很工整的,却讲出了一种心态:我就是那么简单的一座桥,来做一些休息的地方。

▲阳春桥

惠民桥

位于宝丰乡南新村的惠民桥,就是这种铁链吊桥的典型代表。修建于一百多年前的清朝光绪年间(1886年),这种吊桥,以并排的铁链为基础,上面铺设木板组成桥面,两边各有一根铁链作为扶手。行走在上面,虽然晃晃悠悠,却也有惊无险,十分刺激。

▲惠民桥

全桥长达六十米,宽四米,江心设有桥墩,建有瓦顶桥亭。这一结构独特,风格鲜明的古桥,充分体现了白族先民的建筑艺术,也是云龙境内唯一保存的一座双孔铁链吊桥。

彩凤桥

彩凤桥和通京桥一样,采用了几乎一致的建筑格局与工艺,却因地处36公里外的上游,河床稍稍变窄,桥身因此缩短了6米。桥头一块字迹模糊的古碑上,记载彩凤桥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同时以乡规民约的形式颁布了行人马帮通行及用火准则。古桥之畔,还留存着“公益盐井”,遥想那个食盐贵比黄金的年代,古桥下的富足村落便有较高的集体文化素养和道德准则,给人一种乌托邦的神往。

▲彩凤桥

藤桥

藤桥建于古树之上, 人走在上面,会像荡秋千一般晃荡不停。为保证其安全牢固,至多3年,村人就会自发上山,砍回藤条重新维固。保存至今的所有沘江藤桥,几乎和这座古老的松水藤桥一样,在每一个细密的藤条之上,都凝结着一代代百姓的热忱心血。

水城藤桥

大麦地藤桥

沘江古桥梁的价值

艺术价值

云龙古桥体现了许多的美学原理,建筑风格千姿百态,式样独具特色。关帝对君桥采取石拱上面加一高二低的白族瓦顶式建筑,桥头建有牌坊楼,式样在全国罕见。河西桥两面桥墩采用天然石头砌成弧形洞,给人以穿越城门洞的感觉。

▲文通桥

双龙桥在石拱桥上筑有白族一高二低照壁围墙,长达28.2米,墙上留有两道通口门,也属罕见。飞龙桥西岸望江楼,更算是古建的艺术珍品,楼阁为上下两层,重檐歇山顶,斗拱架叠,气势非凡,铁链桥直通底层二道大门。

END

文章来源:云龙县档案局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Hash:9dfa6fb89b9a7893da96d5359a7e357a82c7bd8b

声明:此文由 大理人文化传播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