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彝族山寨里,一个文盲妈妈与两个大学生女儿的故事!

寒冬时节,云龙县高寒山区群众还在忙碌着“打”白花芸豆,家住检槽乡检槽村白坡村民小组凉山彝族聚居区的彝族妇女龚学花估算了一下,今年白花豆可收入4000元左右,家里“有喜”,每一笔小收入都来得十分珍贵,所谓家里“有喜”,就是今年龚学花的两个女儿一起考上了大学,小儿子也进入了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读书。龚学花因为没有读过书,才对供子女读书有着更多的期待,两代人两种不同的命运。

云龙天子山堪称“雪山仙女”,这里有最迷人的日出景观、最美的花草山草甸,去年冬季,央视还报道的天子山的云海日出。检槽乡检槽村白坡村民小组凉山籍彝族聚居区分布在天子山半山腰,这里海拔达2500米以上,农户都是60年代末期从外地搬迁到这里,最初只有10余户,如今已发展到80多户300余人,白坡彝寨农户居住相对分散,龚学花等3户人家就距寨子有5公里的路程

龚学花早些年从外地嫁到这里,今年43岁,丈夫康学明识几个字,龚学花却没读过书。龚学花夫妇有3个小孩,老大老二是女儿,老三是儿子。城里的小孩走一段路就到学校了,而边远山区就没那么容易了,龚学花大女儿到了入学年龄,家里距寨子里的校点有5公里,有的地段还要穿过原始森林,没人陪伴怎么敢去读书,父母着急了却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好作出了一个不符合常理的决定,等二女儿到了入学年龄,姐妹俩一同上学,为此,姐姐推迟了两年才上学。

姐妹俩一二年级是在寨子里的校点度过,每周星期五放学后回家,星期天后午返校,遇上下雨下雪才由父母接送,住在学校,食宿自理,不到入学年龄的弟弟也去陪读。三年级到初中,姐妹俩转到了检槽村完小和检槽乡中学就读,期间,姐弟三人同在乡村学校读书,周末回家爬山5个小时,返校下山走4个小时。

中考那年,姐妹俩一同考入了云龙一中,妹妹进入了尖子班。山区小孩早懂事,三子妹知道父母供书不容易,都很节约,从不乱花一分钱。龚学花说:“读高中条件好的学生每月生活费1000元上下,而两个女儿每人每月只开销300多元”。

读到中途,二女儿和父母商量,要求转到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学习,理由是星期六、星期天可以务工,龚学花说:“我们觉得难为女儿了,但最终她还是这样选择了,‘双休日’她都自己联系打工,每天收入60元,一个月务工收入480元,可弥补生活费”。每个假期,三子妹都会上山采摘树花菜、挖中药材,一个人收入四五百元,减轻父母负担。

龚学花家的收入主要靠牲畜、花椒、白花芸豆、洋芋等项目,年收入1.5万元上下,平时还能应付开销,而要供小孩上大学就吃力了。龚学花虽然生活在大山深处,却也知道读书人说话在理、家庭发展谋划比别人强、致富办法比一般人家多的简单道理,供书肯定有经济上的压力,但一家人从不动摇放弃,龚学花和丈夫对儿女们透了一个底:只要你们想读书,读到哪里家里就供到哪里。

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动态调整就是以人为本,体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龚学花家原来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正在供三个小孩读书,面临因学致贫,2017年年12月,县乡村将龚学花家纳入了建档立卡户,可通过助学、帮扶等政策减轻这家人的压力和负担。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8月,龚学花两个女儿考取了大学,虽然国家对建档立卡户有优厚的助学帮扶政策,但供书的支出明显增大了,家里买掉了两头牛和30多只羊子,筹集到了三个小孩上学的1.5万元资金。

小孩上大学,多数家庭父母都会亲自送到学校,龚学花大女儿到州上读,二女儿到普洱读,为节省开支,家里商量二女儿自己去报到,大女儿由妈妈来送,龚学花之前没有去过州上,女儿领着妈妈看了苍山洱海,逛了州上的城市,也算是见了世面,龚学花说:“送女儿读书最大的感受就是觉得供书供对了”。

三个小孩离家了,“双休日”家里少了几分喧闹,父母都觉着冷清了许多,反而有些不习惯了,之前三子妹回来就睡在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小木屋里,龚学花想孩子们的时候,就进屋整理他们的衣被,抖抖床上的灰尘,等待假期儿女们的归来。

龚学花家和其他两户人家人的居住地在自然保护区管辖范围内,按照“政府引导、农户自愿”的原则,这几户人家都成了生态移民对象,易地搬迁迁入地选定在距云龙县城约5公里的地方,明年就要搬迁入住。

对于生态移民,龚学花和其他报名搬迁农户一样,有兴奋也有担心。但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还是觉得选择对了,一次易地扶贫搬迁,通路、通电、通水、住房、务工、就医、通讯等难题都解决了,供书就成了脱贫的最大目标,有了党和政精准扶贫的好政策,新家会比老家好,明天要比今年美。

龚学花和丈夫康学明的名字里都有一个“学”字,而没有文化知识成了他们一生的“痛点”,如今,儿女们都好学上进,供书就供得值得了,时代不同了,命运不同了,精准扶贫算是化解了龚学花夫妇心中的那这份遗憾!

来源:李少军 摄影报道 春城晚报客户端 编辑:阿呷以布

策划:

主编:

编辑:

阅读原文

Hash:5279b18c61f68c3ad2b3d99aae4c4cfeddd577c2

声明:此文由 彝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