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变中的云南弥渡古城村

弥渡古城

连绵起伏的青山青山下青瓦白墙的民居倒映在明净的湖水中,宛如一幅山水画卷,冬天依然山清水秀的弥渡县红岩镇大营村委会古城村让人流连忘返。

“七十六,气正足。我还要带领群众把村庄建设得更加生态宜居,过上幸福的生活。”今年76岁的古城村党支部书记伏文贵老当益壮,还想再大干一场,把村庄建设得更加美丽。

走进古城村,村口竖立着一块刻有“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崖城及金殿窝遗址”碑文的石碑,记录了六诏咽喉、白崖古城的历史。村子因为在遗址旁边而得名,列入了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古城村依山傍水,古村、古道、古树、古巷留住乡愁,前有“古城”遗址,后有谷女寺旅游风景区,自然风光秀丽,人文资源丰富。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里的繁华渐渐褪去。“山是和尚头,稻谷又歉收。看山难,看水愁,看看社员无尽头”,这句顺口溜道出了古城村民过去的生活艰辛,苦苦寻求致富之路。“在六、七十年代,大家上山砍柴,砍光了森林,山头光秃秃的。大家吃了上顿无下顿,衣服补丁上加补丁,温饱难以解决,生活十分艰难。”伏文贵对往事历历在目,叹了一口气,“进村道路是一条小路,人难走,车难进出,运输靠人背马驮。每当下雨的时候,村内村外的道路成了泥巴路,走路都要穿上雨鞋。亲戚开着轿车来我家做客,只能把车停在4公里外的红岩街,走路到我家。”

脱贫攻坚中,古城村实现沧桑巨变。古城村坚持植树造林、保护森林,荒山又变成了青山。相继实施“村村通”、农田水利、新农村美丽乡村等项目,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村内污水管网遍布,清水长流。新建的石板路留下茶马古道的印记,两条进村柏油路宽阔平坦,轿车进入了家庭。拆旧房、建新房,家家户户安居乐业

蜕变中的云南弥渡古城村

谷女寺旅游风景区新建了水车景观、旅游公路、游步道、停车场、旅游公厕,成为游人的打卡地,也给村民带来新商机。古城村民夏娟娟抓住机遇,创办古城惠民百货店、普惠金融服务站,为村民和游人服务,收入逐步增加。她欣喜地说:“每年端午节,景区人来人往,一过了端午节,游人稀少了。现在,随时都有人来旅游,矿泉水、零食等百货好卖了,生意越来越好做了。”

古城村在乡村振兴中继续美丽蜕变。红岩镇党委、政府抓住古城村列为2020年乡村振兴州级示范村的契机,打造文旅融合的健康生活目的地,摆脱贫困的全村140多户、500多人再次踏上了新征程。古城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弥渡白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相继组建,《弥渡县红岩镇大营村委会古城村村庄规划(2020-2035)》已经编制,白崖古城文化体验区的蓝图徐徐展开。投资250万元,继续完善旅游设施,打造景区景观;绿化美化村庄,提升人居环境;盘活8亩居民闲置宅基地,开发景区民宿。古城村二组村民小组长李兆棋想着远景,向往着美好生活,底气十足地说:“我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随着日子越来越好,村庄锦上添花,伏文贵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日子千好万好,是因为党的政策好。”

云南网记者 博达 通讯员 杨宋 摄影报道

Hash:5d96818f99d2a6267f0dc1687f991b266e887072

声明:此文由 宠物和我们的故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