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遇“故居”——走近闻一多

【我来讲党课】 “初心”遇“故居”——走近闻一多

岛城有故居,熠熠生光辉。市南区近期拍摄制作了【行走的党课·初心遇故居】系列党课。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徜徉在市南历史文化街区,沉浸在一段厚重的岁月光阴中,访故居,忆初心。让广大党员从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故事中汲取养分,凝聚向上向善正气。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让生命为时代而澎湃,为人民而奋进,为青岛而燃烧。

让我们跟随本期党课主讲人八大关街道太平角社区党员王竹琳,走近闻一多。

“初心”遇“故居”——走近闻一多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在迎澳门回归的晚会上,当稚嫩的童声唱起这首《七子之歌》时,人们不禁想起闻一多。在他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尽管曲折坎坷,却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一个核心——爱祖国、心向党、爱人民。

大家好,这里是行走的党课·初心遇故居主题节目,我是本期主讲人王竹琳。

红岛中国海洋大学校园内,有一条小路。路的两侧,高高的翠柏树冠相交成墨绿色的华盖。穿过小路右拐可见400多平方米的空地上巍然耸立着一座4米多高的白色花岗岩雕像。雕像正面的基座上镌刻着“闻一多先生”几个大字。背后,便是闻一多先生在青岛任教时的居所“一多楼”。

闻一多的青少年时期,正值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热潮。面对帝国主义的蚕食肆虐,一片片国土沦为殖民地,他的心在哭泣、在流血,愤激的情感迸发出一首首“惊心动魄的爱国诗”。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在清华读书的闻一多积极投身于爱国运动。他用大红纸书写岳飞《满江红》词贴于学生食堂大门,表达了“外抗强权,内除国贼”的爱国情绪。

在青岛期间,从表面上看,闻一多已醉心于学术研究和教学,但他那刚直不阿、疾恶如仇的性格以及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却丝毫没有改变。

1931年的某一天,青岛大学一个学生在海边游玩时,无故遭到日本人的殴打,中国警察不但不保护同胞的安全,反而为取悦日本人监押了这个无辜的学生,并打电话指责校方放纵学生。正在上课的闻一多听到这个消息后勃然大怒,毅然挺身为学生鸣不平。他一面大声疾呼,一面找校长评理。在他的带动下,愤怒的学生们奋起斗争。在闻一多和学生们的强烈抗议下,警方被迫释放了关押的学生。通过这件事,一个爱国忧民、浩然正气的斗士形象也深深地印在了青大师生们的脑海里。

离开青岛以后,闻一多回到了离别十年的母校清华大学任教,正想大有作为时,抗日战争爆发了。国难当头,他开始一反过去的沉寂,要做一个“时代的鼓手”,成为一个擂鼓的诗人了。

1944年6月至7月间,闻一多参加了由华岗等人秘密组织的西南文化研究会。该会系中共联系高级知识分子的组织,华岗是共产党员。此后,闻一多与华岗多次长谈,对共产党的了解逐步加深。这一年的秋天,闻一多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后又被选为民盟中央执行委员。自此,闻一多从一个自由的爱国主义者成长为一个自觉的民主战士。

1946年7月11日晚,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遇害于昆明青云街口。闻一多非常悲愤,到《民主周刊》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通电全国,向云南当局递交抗议书,组成“李公朴先生治丧委员会”,主持追悼、善后事宜。15日10时,面对捣乱的特务,闻一多拍案而起,痛斥反动派的残暴和无耻,正告敌人“你们杀死了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就是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中国民主运动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一幕!会后,闻一多在回家途中,遭国民党特务暗杀而牺牲。

值得一提的是,闻一多曾与好友吴晗相约:将来要一起加入中国共产党。然而,当新中国成立后,1957年春,吴晗接到通知,他中共中央已经批准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后,吴晗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可好友闻一多早已长眠地下,回想起解放前两人共同入党的约定,吴晗老先生心情复杂久久地不能平静。

闻一多由画家而诗人,由学者而斗士,从追求真美起步,到为美的理想献身,最终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悲怆壮美、可歌可泣的生命史诗。他,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1995年,青岛市政府决定在青岛百花苑内为20位曾经在青岛工作、生活的文化名人塑像。闻一多身着长衫,手握烟斗,俯首凝思的雕像又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虽然他离开我们已经70多年了,但是他留在青岛的足迹,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他那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向前进

Hash:2f8f890848bbaac0aa7104f69c8a94e5ff76ef52

声明:此文由 仙游路社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