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迎新年,琅琊剪纸传承展亮相山东省文化馆

2021年12月31日,由山东文化旅游厅指导,山东省文化馆、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临沂市兰山区人民政府主办,临沂市文化馆、临沂市兰山区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庆元旦·沂蒙红”琅琊剪纸传承发展成果展在山东省文化馆展厅开幕。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付俊海,厅非遗处、省文化馆、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临沂市兰山区有关负责同志、琅琊剪纸传承人和社区群众近百人参加开幕式。

琅琊剪纸是沂蒙红色文化的代表,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次成果展共展出《福禄寿喜》《福孝清廉》《蒙山沂水》《大美新临沂》《虎虎生威》等两百余件作品,作品体现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彰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近年来,临沂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不断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力度,积极推动以琅琊剪纸为代表的非遗项目融入乡村振兴、新旧动能转换、红色文化传承、讲好中国故事等国家、省重大战略,通过加强产品研发、开展技术培训、拓宽营销渠道、加强宣传推介,助力“山东手造”,涌现出以弥光、轩然、乐泉、晴朗为代表的一大批依托剪纸、中国结、二胡、柳编等非遗项目开展文创产品开发的企业,实现年产值56亿元,解决就业岗位30万个。

过去几年,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努力推动非遗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着力推动非遗保护传承与现代服务业、旅游发展、乡村文化振兴相结合,将非遗资源转化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能量。以打造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围绕观光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等,特别是冬季旅游,将非遗元素与旅游线路融合,通过产品设计、线路策划等,遴选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开展多种形式的非遗旅游活动。挖掘和阐释传统节日蕴含的文化内涵,发展非遗传统节日旅游。

同时,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利用特色非遗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对非遗文创作品进行孵化提升,打造一批非遗旅游文创精品。鼓励和支持非遗项目、传承人走进景区,进行展示体验。依托传统工艺项目,培育一批木雕、木版年画、剪纸、草柳编刺绣等专业乡镇、专业村庄,支持开展非遗小镇、非遗特色乡村建设。支持非遗文创产业园区、特色街区、特色小镇建设。鼓励传统节日保护与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丰富时代文化内涵。

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还大力挖掘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发挥传统工艺覆盖面广、兼顾农工、适合家庭生产的优势,引导返乡下乡人员结合自身优势和特长,发展传统工艺、文化创意产业,让“指尖技艺”成为“指尖经济”,走出一条“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之路。

沂蒙老区探索“互联网+传统工艺”发展模式,发掘运用传统工艺的独特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改进设计,改良制作,改善功能,丰富产品题材和品种,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鼓励高校、企业和机构在非遗资源富集地区设立传统工艺工作站,搭建创意设计、工艺提升和推广销售平台。探索“非遗+扶贫”模式,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传统技能培训,带动群众就业增收。支持非遗项目入驻产业园区,发展一批特色产业、建成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一批著名品牌。

非遗保护层面,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特别提出,县级以上政府要依法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列入本级预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鼓励预算单位根据工作需要采购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产品和服务。采取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政策措施,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企业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金融服务。支持和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捐赠、资助、依法设立基金会等形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强化机构队伍建设,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依法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职能部门,统筹使用编制资源,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力量与其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相适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有关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智库建设,进一步发挥专家咨询作用。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作出显著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

(山东省文化馆 供图)

责编:杨晓君

Hash:d42b96173ced8cc00a5e6db2554b0ebc8268fa09

声明:此文由 文旅中国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