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海上丝路又一重镇竟在“上海”

全国两会经济话题前五大热词,居首就是“一带一路”, 中国向世界传递强烈信号:“一带一路”建设为全球发展带来更多实惠。早在2000多年前,一条以中国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织就了世界性贸易网络。海上丝路在哪?广州泉州宁波南京福州扬州连云港……大江东工作室的东妹再敲黑板!请注意,这串熠熠生辉的名字,必须加上“上海”——别不服,最新考古发现证明,上海青浦青龙镇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耀眼的现代魔都,穿越回唐朝,原来就是海上丝路重要角色啊!这发现多重要?您去入围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名单里都能找见!

3月10日起,汇集百余件青龙镇遗址出土文物精品的“千年古港:上海青龙镇遗址考古展”亮相上海博物馆,从2010年持续至2016年的青龙镇遗址考古勘探与发掘成果,有啥看头和彩头,且让东妹带您一起穿越回千年前的“上海”……

穿越到唐代青龙镇,用这把雄狮纹执壶倒杯酒,能品出古今中外诸般曼妙滋味

东妹先带您去宋代的青龙镇逛逛。这儿地处交通要津,是个极热闹的港口。要是咱巧遇写《青龙赋》的应熙先生,他会冲咱摇头晃脑:“粤(越)有巨镇,其名青龙,控江而淮浙辐辏,连海而闽楚交通……”

走得累了,咱去酒楼坐会儿。啊!绊了一跟头,怎么又穿越回唐代了!东妹给您斟酒的这青釉褐彩雄狮纹执壶,就出自唐代长沙窑啊!您别光顾着喝酒,细瞧这壶,一侧是狮子图案,另一侧则是椰枣纹,这东东长在波斯湾、北非,唐朝刚刚引种进中国呢!从这纹饰、造型,咱就能判断这可是一件外销瓷,千万别碰碎啦!

喝了这壶酒,您就明白了青龙港贯穿东西、联通中外的重要地位了。要不这壶会作为第一件文物被安置在上博展厅的第一个展柜呢!

“这件长沙窑执壶是1988年被发现的,”上海博物馆考古部主任陈杰发声了:“它成为之后20年青龙镇遗址考古发掘的重要线索。”

东妹真着急,从咱一起在唐啊宋啊的青龙港喝了酒之后,这座港口重镇就慢慢湮没于地下了。近千年来,文献记载语焉不详,被历史淡忘,幸好还有目前仍矗立的青龙塔……

一座塔,为从前的海上丝路导航,也为今天的考古点亮一盏灯

“2010年至2016年,上海博物馆考古部对遗址进行长期考古调查与发掘,发现了大量唐宋时期的遗迹和遗物。”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介绍。

2015年度青龙镇遗址发掘航拍图,本文图片均由上海博物馆提供

提到考古,你是不是想到《鬼吹灯》中的光怪陆离,还是在YY遍地拾宝的意象?

东妹得煞个风景:这考古又漫长又琐碎,在咱外行眼里,那就是土里刨食儿的赶脚,工地上的人,不在挑土,就在刷土……2010至2016年,上博考古部对青龙镇遗址的勘探和发掘,就这般枯燥艰苦。

但水滴石穿、或是足够幸运,证明历史的重要发现就会灵光突现。2015至2016年,就发现了文献记载中的青龙镇“北寺”——隆平寺塔基!

文献记载,青龙镇曾有“七塔”、“十三寺”,其中以隆福寺、隆平寺、胜果寺最为著名。隆福寺为南寺,寺塔就是矗立至今的青龙塔。北寺,就是隆平寺塔。

“这使青龙镇遗址考古找到一个突破点。”陈杰说,也为复原青龙镇市镇布局提供了关键坐标。文献说了,“若建是塔,中安舍利,远近知路,贾客如归”。它兼具了引导过往商船进入青龙镇港口的航标塔功能呢,是海上贸易港口的重要实证。

图为青龙塔。或许,我们能从矗立至今的青龙古塔身上,一窥千余年前隆平寺塔的盛世风貌

一座“中藏舍利”的完整地宫,宝中套宝,到上博去还闻得到千余年积累的阴湿气

隆平寺塔,保存了北宋时期的完整地宫。

上博特意把“地宫”搬进了展厅,一比一的复制品,周围的泥土却是货真价实从考古现场运回来的,能真切闻到千余年来积攒下来的阴湿腐败。

隆平寺塔基地宫开启后

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的隆平寺塔,还是上海第一次经考古发掘确认的古塔遗址。塔基保存较为完整,八角形的砖石结构,地基内建有地宫。从塔基直径看,隆平寺塔体量超过上海所存的13座古塔!

隆平寺塔塔基形式也刷新国内发掘记录:以地宫为中心,采用夯土堆筑而成,地宫上部以2条十字相交的木板作为封护,结构特殊,不同于国内已发掘的塔基形式,在中国古建史上意义重大呢!

地宫保存完整。专家描述说,是仿塔结构,平面呈长方形。下为三层砖叠涩砌出须弥座,中间束腰,地宫主体为直壁,东、西、南三面各砌有火焰形壼门,顶部用砖叠涩封口,上盖一梯形覆石……

让东妹带你瞧瞧,地宫里有啥宝贝?

地上满铺的各时代钱币万余枚就先惊了咱的眼!年代较早的为五铢,最晚则为天禧通宝,还有壹元宝、咸康元宝、宋元通宝铁母钱等。

还有一宝了不得,是地宫中置套函,函外左右各有一座阿育王塔。套函共有四层,最外为木函,向内依次为铁函、木贴金函、银函。银函底部铺有一层彩色宝石,上置一尊释迦摩尼涅槃像。佛像右手枕于头下,侧身平卧,左手平抚体侧,神态平和坦然,符合佛祖涅槃之圆满相。

第3重鎏金木函

铅贴金阿育王塔

木贴金卧佛像

宝中套宝!套函内还有个铜瓶,瓶内装有4颗圆珠,其中3颗为水晶质——传说中的佛教圣物感应舍利。据《隆平寺宝塔铭》记载,“今天子与天下民植福,而此镇西邻大江,与海相接……若建是塔,中安舍利,远近知路,贾客如归。”哎,这记载真不是盖的,真有舍利!

舍利和银舍利瓶

青龙镇,为上海找到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别老说上海开埠前只是个小渔

青龙镇,位于今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相传建于唐天宝五年(746年),是地处江海要冲的“东南巨镇”,“富商巨贾,豪宗右姓”云集。北宋书画米芾曾做过镇监。北宋诗人梅尧臣曾记载青龙镇有三十六坊,烟火万家。

南宋,青龙镇还专设市舶务管理对外贸易,因海上贸易兴盛而繁荣,时人誉为“小杭州”。

由于吴淞江日益淤塞,往来海船难以溯吴淞江驶入青龙镇港口,南宋末年,青龙镇风光不再。

“青龙镇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瓷器,唐代以越窑、德清窑、长沙窑为主,证明它作为唐宋时期海上贸易港口的重要地位,为海上丝绸之路考古提供了新材料。”陈杰表示。

据统计,青龙镇遗址历年出土了来自福建浙江江西等窑口可复原瓷器6000余件及数十万片碎瓷片。绝大部分为南方窑口,唐代以越窑、德青窑、长沙窑为主,至宋代渐转为以福建闽清义窑、龙泉窑、景德镇窑产品为主。

“每平米出土的瓷器数量太大,本地消耗不了的,肯定是转运外销。”青龙镇遗址考古队队员王建文介绍。

青龙镇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瓷片堆

考古发现的瓷器与文献记献互证,青龙镇确实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之一。大量福建窑口的瓷器与朝鲜半岛、日本等地发现的瓷器组合非常相似,说明许多瓷器在此转口外运,主要销往高丽与日本。

据文献记载,青龙镇是唐宋时期“海商辐凑之所”。“自杭、苏、湖、常等州月日而至,福、建、漳、泉、明、越、温、台等州岁二三至,广南、日本、新罗岁或一至”。

青龙镇遗址也是上海城镇发展史上重要的一环。考古发现的唐宋佛塔、铸造作坊、水井、灰坑、墓葬、炉灶等遗迹,为复原市镇布局奠定基础, 反映当时青龙镇人口繁盛、贸易发达的情形。

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海上丝绸之路”考古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愈显突出。青龙镇“以港兴市”的特点,也为如今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上海城市发展,寻找到了历史脉络和文化根基。

东妹最后提醒,以后别老说上海“开埠前是一个小渔村”,人家光是一个青龙镇,就妥妥地证明了,上海在唐宋时期就已是繁荣的外贸港口。(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曹玲娟)

Hash:1d6ad5981996d07a8e7de889ace07c8ddc5b86a3

声明:此文由 人民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