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光影,青岛老明信片中的时光印记

家住青岛市北区的王学纲是一名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从2008年开始,喜欢集邮的他开始收藏老明信片,而且主要是1897年到1914年期间关于青岛的明信片,到目前为止已经收藏了800多张,从这些老明信片中的影像里,可以穿越百年时空,回到过去感受老青岛的历史沧桑。

王学纲从2008年开始收藏明明信片,现在已收藏1898年到1914年期间和青岛相关的明信片800余张。

在王学纲的家里,记者见到了他的宝贝,一张张明信片被分类后仔细地装进专用的册子里,上面标注了收藏的日期与价格。“这些明信片基本上都是在网上从玩家那里淘来了,很多都是从国外网站海淘,有时邮费都要比明信片价格高,现在受疫情影响,海淘也基本停止了。”王学纲将他的收藏摆放到桌子上,摞起来高高的。

王学纲收藏的明信片分类装到专门的收藏夹里。

曾花4000元网购一张明信片

起初,王学纲因为喜欢收藏邮票邮戳,慢慢喜欢上了收集旧信封和明信片,过程中,他渐渐发现老明信片上除了邮戳,还有青岛的老风光、老建筑以及历史人文,这让他产生了很大的好奇心,就带上老明信片前往老城,寻找这些老建筑,看一下他们今昔的对比。就这样让他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从2008年到现在,花费在收藏明信片上的钱已经接近40万元。

王学纲将明信片分类收藏,并标注好了价格。

“这张从塔埠头寄出的明信片,是花费4000元从德国网购回来的,上面虽然没有照片影像,但是这张明信片因为邮戳的稀缺而价格较高,还有这张带有原来台东巡捕房影像的明信片,花了近2000元,用这个照片制作的明信片不多,邮戳也很珍贵,当年,德国人在青岛设立了邮政代办处,有的邮戳使用年限很短,也是相当稀少,所以价格就高。”王学纲翻开册子介绍说,“塔埠头位于现在的胶州湾大桥胶州下桥口附近,现在这个名字已经完全从地图上消失了,也已经从当地人的口中消失了,我曾经去探访过,已经没有任何关于塔埠头的痕迹了。”

王学纲整理他的明信片。

“明信片上的画面,有些是画的,而有些是拍摄的,这些都是对当时历史的最真实的记录,不但记录了当时的城市风貌,还有人文和地理。有些老建筑依然存在,而且面貌变化不大,有的已经消失在了城市的变迁当中,它们的影像就是它们存在的历史证明,具有一定收藏价值,我收藏的老影像中最早的拍摄于1898年。”王学纲说。

王学纲有空就把他的收藏搬出来,研读明信片上的信息。

带着明信片走遍老城区

王学纲收藏的老明信片,不仅有青岛老城区的风貌影像,还包括了崂山、胶州、即墨等地区在内的更大的范围。从他收藏的明信片里,可以看到青岛百年前的城市风貌与风土人情,仿佛穿越一般。

王学纲一有空就背上小包,装上几张明信片到老城区对比城市变化。

王学纲经常背着小包,装着他收藏的明信片,走遍青岛老城区,一条条老街,一栋栋建筑,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角度,用一张张方寸大小的明信片,做一个穿越百年的对比。“当时拍摄这些老照片的摄影师也是很有情怀,我的收藏当中有一张照片是一个摄影师在一个角度拍摄的,后来过了几年,他又到同样的地方拍摄了一张相同角度的照片,这就有了建筑变化的对比,这让我感触很深。”王学纲走在中山路上和记者介绍,这些明信片上的照片虽然是德占青岛时拍摄的,但是有不少是日本摄影师拍摄的,当时中山路上有一家高桥照相馆,就承接照片拍摄任务。

中山路,王学纲已经不知走过了多少遍。

王学纲已经不知走了中山路多少遍了,但是每次带着明信片来,好奇的心态都没有改变。中山路从南到北,保存完好的老建筑有不少,这些建筑的老照片基本都可以从王学纲的明信片上找到。关于栈桥的明信片,王学纲收藏了好几张,明信片上照片的角度也不同,有从栈桥往岸边拍的,也有从岸上往栈桥拍的,不同的角度,交代了不同的信息。

参考老照片对老城区进行维修改造,对整个城市的历史城区的保护非常重要。王学纲认为,目前中山路的修缮和改造,可以通过老照片,还原以前的历史风貌,一些窗子、房顶,甚至颜色等等都是可以从老照片上找到建筑的曾经,这样维修改造出来的都是原汁原味,可以让老建筑历久弥新。走到太平路一处老建筑前,王学纲看到工人正在为建筑加装断桥铝的窗子,他一看窗子的款式,立马拿出老照片进行对比,并大发感慨。

邮电博物馆是青岛明信片销售种类最多的地方之一,这里有30余种明信片,青岛风光的最受欢迎。

明信片收藏胜在史料价值

明信片是奥地利人于1869年发明的,历经一个多世纪的演变,小小的明信片曾风靡全球,虽然近几年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书信、明信片市场有了较大的萎缩,但明信片以其画面的真实多样、史料的公正客观而受到收藏爱好者的钟爱。王学纲收藏的老青岛明信片,可以说是浓缩了青岛的民俗风情史、文化发展史、社会进步史……青岛市档案局声像档案处工作人员表示,老明信片中包含了老青岛的城市风貌、风土人情,还有历史交通运输等多个方面的影像资料,反映了老青岛的历史、人文、地理等,对于研究青岛历史具有一定的价值。

青岛邮电博物馆内的明信片种类比较多。

记者与王学纲一同来到青岛邮电博物馆,同为老建筑的博物馆保存完好,与历史胶片对比依然是原汁原味的风貌。王学纲收藏的老明信片曾在这里展出。

邮电博物馆内,中国海洋大学的两名学生正在选购明信片。

明信片市场遇冷,销量持续下滑

青岛邮电博物馆是一个地道的百年老邮局,记者在馆内见到了品类繁多的关于青岛的明信片,中国海洋大学的两名学生正在选购明信片收藏。博物馆行政总监周宁介绍,在这样一个百年邮局,选一张明信片,盖上邮戳,无论是自己收藏,还是邮寄给朋友留作纪念,都有很好的意义。据介绍,博物馆纪念品销售中,明信片数量占比是最大的,因为这些明信片基本是由青岛红瓦绿树美丽风景的照片、绘画制作而成,来青岛游玩的游客不仅感受了美景,还可以用明信片的方式带走保存。但是近几年,受到网络以及疫情的冲击,邮电博物馆的明信片销售数量有了明显下降。

距离邮电博物馆不远就是栈桥邮局。

栈桥邮局工作人员展示该局的专属明信片,据介绍,这在青岛市邮局当中是独一份。

距离邮电博物馆不远处就是邮政广西路支局,现在也叫栈桥主题邮局。支局局长李刚有着二十多年邮政工作经历,据李局长介绍,栈桥主题邮局是全青岛市唯一一个有自己定制明信片的邮局,一款以航拍照片为形象的明信片上带有8角的游资,销售价格为2元一张,比较受游客的喜欢。“推出这张明信片主要是推广和展示青岛的形象,也是展示我们邮局的地域特点,同时还有一套邮折一同推出。”李局长还表示,这两年旅游旺季从这里寄出的明信片一天也就几十张,以前旺季的时候能达到三四百张,现在每年年底国家发行的有奖明信片还在发行,但是数量已经少了很多,十年前他在湛山支局工作时,当时元旦时好多人邮寄有奖明信片,一个支局一天能发出上千张,当时都用盛鸡蛋的筐子能装好几筐,现在元旦搞活动才能寄出400张左右。以前元旦邮局员工都互相邮寄明信片,现在发个微信就算送祝福了。在微信、电子贺卡影响下,明信片的市场已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栈桥原本为清军1892年进驻青岛口之后建造的铁码头

百年栈桥今昔对比。 (对比图)

从栈桥上回望今昔对比。

从栈桥上回望今昔对比。 (对比图)

位于太平路上的山东路矿公司旧址今昔影像对比,该建筑建于1900年。

位于太平路上的山东路矿公司旧址今昔影像对比,该建筑建于1900年。(对比图)

海因里希亲王饭店旅馆部旧址,建于1911年,当时称为海因里希亲王中馆。现为栈桥王子饭店。

海因里希亲王饭店旅馆部旧址,建于1911年,当时称为海因里希亲王中馆。现为栈桥王子饭店。 (对比图)

博德维希商业大楼建于1901年,1931年拆除。现旧址上的建筑为后期修建。

博德维希商业大楼建于1901年,1931年拆除。现旧址上的建筑为后期修建。 (对比图)

海员之家(水师饭店)旧址, 建于1901-1902年,今湖北路17号。

海员之家(水师饭店)旧址。 (对比图)

胶澳帝国邮局旧址,建于1901年,现今为青岛邮电博物馆。

胶澳帝国邮局旧址,建于1901年。 (对比图)

青岛火车站(接待楼) 建于1900年,1901年投入使用 ,原建筑由山东铁路公司经理锡乐巴设计。

青岛火车站(接待楼) 建于1900年,1901年投入使用。 (对比图)

位于市南区中山路1号的青岛俱乐部旧址今昔影像对比。该建筑建于1910年5月-1911年10月。

位于市南区中山路1号的青岛俱乐部旧址今昔影像对比。 (对比图)

天后宫建于明代,现为后来建造。

天后宫今昔对比。 (对比图)

位于弗里特利希街(今中山路南端)的商业综合楼旧址今昔影像对比,该建筑建于1903年。

位于弗里特利希街(今中山路南端)的商业综合楼旧址。 (对比图)

胶澳总督府大楼旧址,建于1904年~1905年。

胶澳总督府大楼旧址(对比图)

台东巡捕局,建于1909年,位于今台东五路12号。这张明信片是王学纲用2000元收藏的。

来源:半岛新闻

Hash:92ddade9d6ab2e5195dab2ffc75a851dd00a2bb2

声明:此文由 学习青岛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